印度“巴哈拉特”导弹号称射程世界第一,却为何在尝试卖沙特时遭遇轰走?

印度“巴哈拉特”防空导弹系统(Bharata Air Defense System)确实以其宣称的“世界领先”的射程而闻名,这使其成为许多国家(包括沙特阿拉伯)感兴趣的对象。然而,印度最终未能成功向沙特出售该系统,原因涉及多个层面,主要是性能、成本和竞争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1. "性能疑虑与竞争者的优势:" "性能验证不足:" 尽管印度宣称巴哈拉特拥有非常远的射程,但这款系统相对较新,其真实作战效能,特别是在拦截高速、高机动性目标(如隐形飞机、超音速导弹)方面的能力,在国际上尚未经过大规模、公开的实战检验。沙特作为军事强国,对采购如此重要的防御系统必然极其谨慎,不希望承担技术不成熟的风险。 "西方系统的成熟度:" 沙特的主要竞争对手(如美国、以色列、欧洲国家)提供的防空系统(如美国的Patriot、THAAD、爱国者,以色列的“铁穹”、“大卫投石索”,欧洲的NASAMS等)技术更成熟,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并且不断进行升级换代。沙特可能认为这些系统在可靠性、 proven track record(业绩记录)和持续升级能力方面更具吸引力。
2. "成本因素:" "高昂的价格:" 复杂先进的防空系统通常价格不菲。

相关内容:

如果说有哪些国家,在军购上比印度还舍得花钱,一定就是中东的土豪国家了。就在不久前,或许是想到了沙特阿拉伯曾以1亿美元1枚的价格,购买导弹,间接盘活别国外汇储备的壮举,所以经济萎靡的印度也想碰碰运气,他们给沙特推销了一款叫巴哈拉特的榴弹炮。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印度此次堪称“有备而来”,因为就在该火炮列装前,它甚至与美国最新型的火炮搞了一场隔空军备竞赛,并以多出2公里的射程,获得了响亮的名号,事实上,这也正是印度敢于向沙特推销的原因。

然而,沙特起初确实对巴哈拉特很感兴趣,但就在即将签订合同的时候却反悔了,不仅如此,还直接将印度代表逐出了国门。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沙特为何不要超越美国的巴哈拉特火炮?而为了让对方掏钱,印度又做过哪些努力呢?

1999年,考虑到即将入冬,西面的邻居不会贸然挺近,所以印度也为驻扎在卡吉尔地区的部队,下达了撤退命令,但令印度怎么都没想到的是,就在他们收拾铺盖准备走人时,巴方竟直接趁虚而入了,同时,他们还藏进了深山中,也正因如此,面对回头攻击的印度军队,巴方不仅没有吃亏,还用游击战术给印军好好的上了一课。

不过,彼时印度的体量还是要远超于巴基斯坦,面对步兵屡屡受挫的情况,他们立即下令使用重型火炮进行还击,就这样,印度将一种从未使用过的火炮推到了战场上。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该火炮在仓库中都快生锈了,但在印军的操作下,仍旧爆发了不可小觑的威力。

根据当时的资料显示,在短短4天内,印度就朝卡吉尔地区倾泻了25万发左右的炮弹,巴方武装虽然隐蔽在山林间,但毕竟也是肉体凡胎,也正因如此,随着印军凶猛的攻势,他们也逐渐败下了阵,就这样,在此次冲突中,印度也得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胜利。

然而,就在印度炮兵得胜而归后,国防部却狠狠地指责了炮兵旅的长官。原来,此次使用的是上世纪80年代,从瑞典购买的一批,叫FH77B的线膛榴弹炮,而印度国防部之所以怒不可遏,是因为军方人员从未对该火炮的性能有过统计,换句话来说,如果不是此次战斗,他们根本不知道仓库中,竟存着这样的“大杀器”。

众所周知,自从1962年被北面的邻居揍得鼻青脸肿之后,印度就愈发的穷兵黩武起来,总想在军事实力上“报仇雪恨”,而有着“战争之王”美誉的火炮,更是印度重视的对象,也正因如此,他们才会怪罪卡吉尔冲突中,获得胜利的军官。

当然,俗话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印度并没有过多为难炮兵,1999年下半年,他们立即推出了仿制FH77B的计划。其实根据印度的习惯,每当他们研发新武器时,都会选择“双线程”,甚至是“多线程”研发的方式。

一方面,这种策略可以避免拿下订单的军火公司一家独大,从而“狮子大开口”;另一方面,这也是印度对本国工业自信的体现,因为在他们眼中,武器系统多样化的重要性,要远远高于兼容性。

就这样,在仿制FH77B的“丹奴什”火炮立项的同时,国防部还匀出了一些经费,研发一种叫巴哈拉特的牵引式榴弹炮。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巴哈拉特只能算是丹奴什的替代品,这是因为丹奴什完全是仿造的,而巴哈拉特则是印度依靠想象力,自主研发的产品,也正因如此,两个项目部获得的资源,从一开始就是不对等的,而这也造成了巴哈拉特火炮长期被丹奴什压制的原因。

在射速方面,丹奴什的持续射速高达5秒每发,与此同时,该火炮还带有一个58千瓦的四缸水冷发动机,这就为其赋予了遥控操作的能力,而在射程和杀伤力方面,丹奴什也拥有40公里和50米以上的杀伤半径。

反观巴哈拉特火炮,在2013年第一件样品实验时,竟只打出了17公里的射程,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缺少了国外技术的支持,印度甚至连特质的牵引车都做不出来,只能使用“暴力”方法,将巴哈拉特焊接在印度著名品牌,塔塔卡车的后面,也正因如此,相比于可以遥控的丹奴什,巴哈拉特作战时的展开速度,完全可以用灾难来形容。

然而,就在该火炮项目部因为成品太次,即将被取缔时,印度对丹奴什成品的最终检测,却给了巴哈拉特“死而复生”的机会。

2016年,印度特意将即将列装的丹奴什火炮,拉到了卡吉尔地区进行最终试验,目的也很明确,就是为了震慑巴基斯坦。可就在印度信心满满地按下发射钮后,目标地点并没有出现被爆炸腾起的烟尘,反倒是发射阵地,瞬间被一阵呛人的黑烟笼罩了。

直到黑烟散去,实验人员才搞明白发生了什么,原来,就在发射的一瞬间,炮弹与火炮制退器产生了碰撞,从而导致了炸膛,面对被炸成花瓣形的炮管,印度立刻将丹奴什拉回了仓库,并勒令重新研发,值得注意的是,巴哈拉特火炮虽然在射程、威力上都远不及丹奴什,但它毕竟没有出现过此类事故,也正因如此,在此后的几年中,该火炮的项目部也得到了罕见的帮扶。

不得不说,依靠“同行的衬托”,巴哈拉特火炮仅在1年后,就迸发出了无比豪横的战斗实力。2017年9月,该火炮第一次试射,就直接打出了47.2公里的水准,而这也是155毫米榴弹炮的射程记录,从某种角度来看,此次试射也是印度自研武器,第一次站上“世界之巅”。

而在后来,美国用他们的M777火炮,打出48公里的射程,打破巴哈拉特的记录后,印度竟与美国顶起了牛,又靠着发射距离49.4公里的成绩,将射程第一的宝座夺了回来。事实上,这也是印度无比膨胀的原因,毕竟在射程上,他们把美国都比了下去。

接下来发生的就是咱们一开始聊到的,在声名大噪后,印度立刻就想到了土豪沙特,准备将巴哈拉特以900万美元一台的高价,出售给对方。要知道,美国的M777型火炮的售价才不过500万美元,从这个角度就能看出,此时的印度究竟膨胀到了何种程度。

不愧是土豪国家,面对印度的狮子大开口,沙特在一开始竟表现出了极强的兴趣,然而,就在即将签订合同时,该火炮的一项“特质”,却直接断了印度挣大钱的念头。

原来,印度宣称全国产的“巴哈拉特”,竟是完全抄袭法国一款叫T5-52的火炮,其中甚至连轴承都是法国原装进口的,事实上,这也正是巴哈拉特火炮集中研究资金一年后,就打出49公里射程的原因。有意思的是,作为被抄袭的一方,T5-52的售价也才450万美元左右,所以在沙特眼中,印度完全就是拿自己当“冤大头”。

另一方面,沙特还发现巴哈拉特的射程水分极大,印度为了打得更远,竟直接将炮弹设计成了一种,能够远射,却毫无威力的型号,而根据资料显示,如果使用常规炮弹,巴哈拉特的射程甚至还不到35公里。

也正因如此,在探明真相后,沙特十分愤怒地将印度代表赶出了国门,而从印度陆军自己都不采购巴哈拉特的行为来看,与其说该火炮是印度超越美国的产品,倒不如说就是一个为“骗钱”而生的噱头。

当然,虽然巴哈拉特火炮经历了出厂就淘汰的境地,但该火炮既没炸膛伤人,除了射程不达标,也没暴露什么短板,与此同时,研发期间花费的7亿美元,也算是让印度增长了一些仿制武器的经验,从这个角度来看,巴哈拉特能够诞生,也算是印度军工界的幸运了。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