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确实是近年来一个引起不少讨论和争议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待这个问题:
1. "谢霆锋代言安德玛(Under Armour)的背景":
谢霆锋以其在极限运动(如赛车、登山、潜水等)方面的专业背景和形象,被安德玛视为能够代表其品牌精神——挑战、突破、硬核——的理想代言人。
安德玛在中国市场一直致力于推广运动生活方式,尤其是在健身和户外领域,选择像谢霆锋这样有影响力和特定形象的人物,是为了提升品牌形象和吸引目标消费者。
2. "“遭炮轰”的原因(代理商层面)":
"质疑代理商行为":部分声音认为,事件背后可能涉及安德玛中国区的代理商(如特步国际)。一些消费者和媒体质疑,代理商在引进和推广安德玛产品时,可能存在过度追求利润而牺牲产品质量和服务体验的行为。这可能包括:
"价格虚高":将国际品牌价格定得过高,缺乏透明度。
"产品选择/搭配问题":可能为了利润,主推高价产品或与安德玛全球策略不完全匹配的产品线。
"服务不到位":在销售、售后等方面缺乏责任心,导致消费者不满。
"代理商的回应":通常,当面临此类指责时,相关代理商会强调其作为合作伙伴的角色,并否认存在恶意
相关内容:
北京西单大悦城,我路过安德玛户外新店,门口摆着谢霆锋签名照,店员比顾客多。

那一刻我脑子里蹦出一句话:中年偶像救得了中年品牌吗?

谢霆锋刚在《一饭封神》里翻锅铲翻红,转身就把穿了二十年的特步脱下来,套上安德玛冲锋衣。
张震岳背着吉他站在海报里,像要去露营开演唱会。
两位加起来快一百岁的代言人,确实不是流量,但也不是户外老炮,粉丝和驴友都不买账。
店里打卡送明信片,我排队五分钟拿到,转手就塞进垃圾桶——真没人稀罕。
去年七月才独立开店的安德玛户外,一口气在北京从两家开到十家,全国铺到二十一个省。
背后操盘的是佑旅集团,名字听着像旅游公司,其实是2023年新注册的代理商。
他们手里还有四百多家安德玛儿童店,三分之一已经悄悄注销。
同一个老板,两条线,一个猛冲一个收缩,像在玩跷跷板。
更分裂的是,主品牌衣服在东南亚工厂做,户外线却堆在泉州车间。
会员系统不互通,你在主店买的积分,到户外店直接作废。

我问店员能不能换,小姑娘耸肩:系统不一样,我也没办法。
那一刻我懂了,这不是一家公司,是两家公司穿同一件外套。
价格更劝退。
一件冲锋衣一千五,面料不是GORE-TEX,是自家研发的“黑科技”。
我问店员防水指数多少,她翻开吊牌找了半天:应该挺防的。
隔壁哥伦比亚同款正在打八折,北面直接送登山袜。
安德玛这边挂着“限时七折”的牌子挂了三个月,像超市临期酸奶。
代言人策略也尴尬。
谢霆锋的粉丝四十岁,买冲锋衣只为接送孩子;张震岳的听众在livehouse,穿潮牌不爬山。
年轻消费者要的是谷爱凌同款,不是厨子同款。

伯希和找王鹤棣,HOKA签刘宪华,连骆驼都拉上白鹿拍雪山大片。
安德玛还在用二十年前的明星打法,像在翻老黄历。
最致命的是没有记忆点。
问十个路人安德玛户外有什么经典款,九个摇头,剩下一个说:是不是那个紧身衣?
产品没故事,门店没体验,价格没优势,只剩打折和签名照。
我逛完出来,隔壁Lululemon在办瑜伽课,女孩们在镜子前自拍;北面组织夜跑,大爷大妈都在领号码牌。
安德玛户外门口,只有保安在晒太阳。
说到底,品牌不是铺店快就能赢。
没有好产品,没有新用户,没有社群运营,只靠中年偶像刷脸,就像用保温杯泡速溶咖啡——看着讲究,喝着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