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份关于运动鞋服行业的市场空间和竞争格局的行业研究报告,作为品牌服饰行业专题的一部分。
---
"行业研究丨运动鞋服:从市场空间和竞争格局讲起——品牌服饰行业专题"
"摘要"
运动鞋服行业作为品牌服饰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和深刻的结构性变化。本报告旨在从市场空间和竞争格局两个维度,对运动鞋服行业进行初步探讨,为品牌服饰行业的整体分析提供基础。报告分析了行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市场规模的潜力、关键参与者的竞争态势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
"一、 引言"
运动鞋服,即专门为体育运动、健身休闲或户外活动设计的鞋类和服装产品,早已超越了其原始的功能性范畴。随着生活方式的演变、健康意识的提升以及体育文化的普及,运动鞋服已成为时尚潮流的重要风向标,并与生活方式、自我表达紧密相连。本报告将聚焦于分析运动鞋服行业的市场空间和竞争格局,为理解品牌服饰行业的动态提供关键视角。
"二、 市场空间分析"
运动鞋服行业的市场空间广阔,其增长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1. "健康意识普及与生活方式转变:"
全球范围内,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日益增强,健身、跑步、瑜伽等体育活动参与度持续提升,为运动鞋服市场提供了基本的需求支撑。
“运动
相关内容:
运动鞋服行业,行业空间,竞争格局
行业概览:功能为本、时尚助力,仍处于成长阶段。品牌服饰处于纺织服装产业链的最下游,承担产品设计和品牌营销两大核心任务,通过在消费者心里建立认知,形成品牌溢价,是产业链附加值最高的环节。品牌服饰可细分为运动鞋服和时尚服饰两类,对比分析:(1)运动鞋服市场规模小于时尚服饰,2024年约4089亿元,5年规模的复合增速为5%左右,成长性强于时尚服饰。(2)运动鞋服更注重功能性,企业容易积累竞争力,孕育强者恒强的龙头企业。回顾我国运动行业的历史,在经历了品牌化时代(1980-2000)、奥运会时代(2000-2012)、产业调整期(2012-2018),目前已进入国潮崛起时代,安踏、李宁等国产品牌持续成长为赛道领头企业。
行业规模:仍在渗透期、四轮驱动,行业空间仍广阔。从行业空间看,尽管传统运动赛道增速已有明显放缓,但各类新兴运动场景崛起带动产业持续扩容,对标海外,运动赛道仍有较大空间:(1)人均消费额,中国为40美元,是日本的1/2,韩国、法国的1/4,美国的1/10;(2)运动鞋服占鞋服市场的比例,中国为15%,但对比日本(21%)、韩国和法国(26%)、美国(36%)均有空间。从驱动因素看,行业存在以下驱动力,包括:消费者健康意识不断觉醒、政策大力度支持、运动从专业化扩展到休闲化、各类户外运动场景崛起。因此行业未来增长的确定性很强,我们测算到2030年,运动鞋服占鞋服行业规模比例达到19.1%,行业体量达到5537亿元,2024-2030年收入复合增速为5.2%。
请登录兴业研究APP查看完整研报
获取更多权限,联系文末销售人员。
★
点击图片购买 “兴业研究系列丛书”
★

转 载 声 明
转载请联系market-service@cib.com.cn邮箱,我们尽快给予回复。本报告相关内容未经我司书面许可,不得进行引用或转载,否则我司保留追诉权利。
服 务 支 持 人 员
对集团外客户
李 璐 琳
13262986013
liliulin@cib.com.cn
对集团内用户
汤 灏
13501713255
tanghao@cib.com.cn
免 责 声 明
本报告由兴业研究(CIB Research)提供,报告信息依据国际、中国和行业通行准则并通过合法渠道获取,所有观点为研究员个人意见,不代表兴业研究立场。本报告不含任何道德、政治或其他形式的偏见,兴业研究不对报告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及时性作出任何明确或隐含的保证,报告内容不构成任何形式的要约、投资建议或决策依据,阅读者应自行独立评估所有相关风险。对于因使用本报告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后果,兴业研究和研究员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报告版权为兴业研究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分发、发表或以其他方式公开本报告的全部或部分内容。除非本报告已正式发表在公开出版物中,否则应被视为非公开的研讨性分析。引用或发布本报告内容须注明出处为兴业研究,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兴业研究保留追究相关责任的权利。
兴业研究版权所有并保留一切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