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保有量巨大,其维修配件的国产替代问题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议题,涉及技术、成本、市场、政策等多个维度。以下是对此问题的详细分析:
"1. 背景与现状 (Background and Current Situation):"
"庞大保有量:"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众多外国品牌(如丰田、大众、本田、奔驰、宝马、奥迪等)在中国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和极高的保有量。
"高昂进口成本:" 由于关税、物流、汇率等因素,外国品牌的原厂配件(OEM)价格通常较高,给车主和维修厂带来经济压力。
"市场需求巨大:" 无论是为了降低维修成本,还是因为部分原厂配件供应短缺或延迟,市场对于价格更优、质量可靠的国产替代配件(也常被称为“副厂件”、“后市场件”)有着巨大的需求。
"法规政策推动:" 中国政府近年来鼓励汽车后市场发展,支持民族品牌,并推动汽车“三包”制度(修理、更换、退货),这些都间接或直接地促进了国产配件的发展。特别是针对“断供”问题,监管层也在关注和引导。
"2. 国产替代配件的类型与来源 (Types and Sources of Domestic Alternatives):"
"品牌副厂件 (Branded Aftermarket Parts):"
"来源:" 由与外国汽车品牌有技术合作或
相关内容:
外国汽车品牌保有量维修配件的国产替代问题
截止2024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到了3.53亿辆。外国品牌汽车,主要是合资品牌汽车,在中国市场的保有量,没有查到公布的数据。根据2024年合资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35%估算,大概外国汽车品牌保有量1.23亿辆。虽然这是一个估算,但如此庞大的保有量,对于后期维修保养的国产替代就显得非常重要。
我有一辆二线豪华品牌的汽车,更换4个轮胎的时候,一般都根据原厂配备的轮胎品牌更换。而这些品牌,几乎全部都是外国的,比如米其林、普利司通、马牌、固特异、倍耐力、邓禄普等,一条轮胎都是大几百到两三千。问保养店里的师傅,几乎都没有推荐国产相关指标符合的对于的国内品牌轮胎。
有一次前左轮胎的传感器坏了,更换一个轮胎传感器需要850元,还不是在4S店里的价格,否则妥妥地超过一千元多元一个。这种原厂配件还是匈牙利生产的。我当时就问修理店,这种车规级的传感器,国产的从几十块到一两百块就可以了,为什么不用国产的替代?师傅说没有国内生产的对应的传感器配件。我也不知道是否是真的。这种电子元器件,按理来说随着技术的进步,不是越来越便宜才对吗,结果维修店老总说,不仅没有降低价格,反而还涨价了。
还有经常更换的空气滤和空调滤,原厂品牌的动不动就大几百,国内品牌好点的也就是一百多,差价太多。
由此我就想,如果这种外国品牌汽车在国内维修,是否每一个都必须要提供外国原厂品牌配件和国内对应指标满足要求的国内生产的配件,供顾客自己选择是用原厂配件还是国内替代的配件。这样的话,将促进国产汽车维修配件的行业成长。按照1.23亿辆估算的保有量,平均外国品牌的每辆车每年花费维修配件1000元,那么这个市场就是每年很吓人的1000多亿!这会推动整个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更大的进步。
希望我们国家的汽车协会或者汽车管理机构,考虑替代方案,给这些外国品牌保有量车子,在维修服务店里维修保养服务的时候,店家必须要提供所有维修项目的国内品牌替代方案,供客户自行选择使用。从而切断这些外国品牌车子,在保有使用期内源源不断地获取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