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文艺赋美·浙里先行:以文艺之光,点亮万千生活”是一个充满诗意和愿景的口号。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解读它:
1. "核心主题:文艺赋美 (Wényì fù měi)"
"文艺 (Wényì):" 指文学艺术,涵盖了戏剧、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文学创作、影视等广泛领域。
"赋美 (Fù měi):" 赋予美丽,通过文艺的创造和传播,为生活、城市、社会增添美感和魅力。
"解读:" 这个部分强调的是文艺的核心价值——创造美、传递美、提升审美。它不仅仅是艺术作品本身,更是通过艺术去美化环境、丰富精神、提升生活品质。
2. "地域标识:浙里先行 (Zhè lǐ xiān xíng)"
"浙里 (Zhè lǐ):" 指浙江,特别是强调“浙江的”、“浙江的体验/风格”。“里”字带有亲切感和归属感。
"先行 (Xiān xíng):" 率先、带头、走在前面。
"解读:" 这部分明确了地域范围,并将浙江定位为在利用文艺赋能、提升生活品质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做出表率。它暗示了浙江在
相关内容:

9月27日至29日,由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主办、浙江省文化馆承办的持续深化“文艺赋美”工程主题活动将于杭州举行,系统梳理浙江在文艺赋能、文化共富方面的探索与成效,全方位展现浙江“文艺赋美”工程的丰硕成果与创新价值,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示范经验。

美,在人间烟火处
文艺赋美,本质是让艺术回归生活、美育扎根民间。三年来,浙江通过机制创新、资源下沉与数字赋能,推动文艺从剧场展厅走向城市街角、乡村礼堂、校园课堂与虚拟空间,成为连接情感、滋养心灵的日常实践。例如西子廊桥·“文艺赋美”盲盒音乐会,致力于探索小型化、沉浸式音乐演出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应用与传播模式,打破了传统观演界限,让艺术自然流淌于城市公共空间,成为市民可随时参与的美学体验。它不仅是文化形式的创新,更是文化权利的实现——艺术,不再遥不可及,而是真正变得温暖、亲切、属于每一个人。

美,在跨界融合里
“文艺赋美”不仅关乎文化,更关乎技术、空间与人的融合。跨次元、跨地域的文化实践不仅拓展了文化表达的边界,也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传播动能,彰显出“文艺赋美”工程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改造,更是文化表达方式的革新,是科技与人文、传统与当代、个体与集体之间的深度对话。元宇宙虚拟街区“BinGo滨次元”让市民们能体验数字技术赋能下的虚拟场景构建与跨界互动;湖滨88二次元业态已成为市民们了解青年文化、动漫衍生产业与公共文化空间融合的创新路径,让市民们进一步体验文化融合的奇妙之旅。这些探索背后,是浙江对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路径如何以创新激活文化动能、如何以数字赋能推动全民美育的持续性思考。

美,在制度创新中
“文艺赋美”不仅是一项文化工程,更是一项制度实践。浙江逐步构建起政策引导、社会参与、资源整合、数字支撑的服务体系,推动“文艺赋美”从零星试点走向系统推进。
即将举行的持续深化“文艺赋美”工程主题活动,将首次系统性展示这些机制创新与实践成果,通过“成果汇聚·深研与展示、创新解读·互动与交流、未来展望·对策与建议”等不同板块,通过“文艺赋美”专题交流、系列展演以及乡村文艺品牌交流活动等进行深度呈现,依托“主题分享·专家解读·互动分享”的多样形式,营造多维度、立体化、专业性的浓郁氛围,让更多人在真实场景中感受“文艺赋美”的生动实践,在沉浸式体验中形成理论共识与行动策略。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肖扬
编辑/刘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