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您说的这个情况确实越来越普遍了!用AI来买包纸,尤其是涉及到像XS码、Mplus这种特定规格,确实能体现出商家的“精明”或者说“复杂”。
这背后其实反映了几个趋势和商家的策略:
1. "AI驱动的个性化推荐(看似):" AI可以根据用户的浏览历史、购买记录、甚至搜索的关键词,分析用户的偏好(比如是喜欢简约风还是可爱风?是偏爱纯色还是印花?对尺寸的敏感度如何?)。理论上,这可以帮用户更快地找到符合他们需求的纸尿裤。XS码通常针对低体重宝宝,Mplus可能是某种系列或更大尺寸的代表,AI分析出用户可能属于这类需求群体,就会优先推荐。
2. "提升转化率和客单价:"
"尺寸推荐:" 正确的尺寸是纸尿裤使用的关键。AI精准推荐 XS 码,可以避免用户买错而导致的退货,提高成交率。同时,AI可能会在推荐XS的同时,搭配推荐更大尺寸(如S码)或同品牌其他系列(可能是Mplus),增加用户购买更多产品或升级产品的可能性,从而提高客单价。
"组合销售:" AI更容易推荐成包购买或者搭配其他母婴用品的组合,比如“买5包送湿巾”或者“纸尿裤+辅食”等,这是常见的促销手段,AI
相关内容:
谁懂啊!上次拆新纸巾,一眼瞅见包装上的XS标直接懵了,纸巾这玩意儿,啥时候比女装还能分码?原以为就S/M/L老三样,结果现在连Mplus真L码都冒出来,更离谱的是,同个L码,这家的比那家的小一圈,跟开盲盒似的。买纸本来是随手的事,现在得蹲在货架前算抽数、数层数,稍不注意就被包装套路。
我那天上厕所没带手机,就这么个小意外,居然让我发现了生活里藏得最深的坑,马桶边那包我随手拿的纸巾,包装上居然印着XS!当时我刚放松下来,一眼扫到那俩字母,脸瞬间就绷紧了。不是吧?纸巾这玩意儿也分码数了?它又不是衣服,要穿在身上适配高矮胖瘦;也不是奶茶,要按杯型选喝多喝少。它就是擦完就得丢的东西啊!我当时脑子里就一个念头,XS都有了,那S、M、L还会远吗?果不其然,一查才知道,现在纸巾的码数比女装还离谱,XS、S、M、L是基础款,还有什么Mplus加大M码真L码mini码,再这么下去,是不是要出Mpromax至尊青春版了?更气人的是,这码数压根没有统一标准!我翻遍了国家标准,就俩相关的,一个GB/T20808-2022管分类包装,一个GB15979管卫生,连提都没提要分S/M/L!合着这码数全是商家自己瞎定的,想怎么标就怎么标!
你知道有多乱吗?同一个L码,不同品牌能差出11000平方毫米,差不多一张百元大钞的大小!有的品牌S码和M码就差1100平方毫米,跟我鼠标左键一样大,我真想问,这俩码数存在的意义是啥?更绝的是,有些品牌的L码,居然还没别家的M码大!这哪是分码数啊?这是给消费者玩文字游戏呢!以前我买纸多简单啊,看熟悉的牌子,比下抽数和价格,哪个便宜囤哪个。可现在呢?商家把坑挖得密密麻麻!先说抽数,从80抽到200抽,每个整十数都有对应的货,再说层数,2层、3层、4层、5层,看得人眼花缭乱。
然后就给你出数学题,A品牌20包、每包90抽、每抽4层的M码卖30块,B品牌15包、每包110抽、每抽3层的L码卖28块,你说买哪个划算?我一个数学文盲,买包纸还要列方程式,这不是为难人吗?还有更损的!有的商家宣传图上写400张,我以为捡着便宜了,结果到货一看,是100抽,每抽4层,商家还理直气壮:我没说错啊!还有的把包装做得又长又鼓,凹凸纹搞得老大,在超市看着特显大,回家一用才发现,纸还是那么小,消耗得比以前还快!你说咱买个纸容易吗?为了不被商家套路,我二姨家专门留了个角落堆纸巾,全是双十一、618或者秒杀时薅的羊毛,这薅羊毛的方式可没商家套路复杂!后来我发现淘宝有个AI万能搜,输入几个品牌,让它算每平方米多少钱,十几秒就出个表,比我自己算靠谱多了。
可我越用越无奈,买包纸巾而已,怎么还要麻烦AI?我们原本不用知道什么XS码、Mplus,不用数抽数、算层数,不用蹲折扣、看攻略,只要看到加量不加价就敢买,现在怎么就变成这样了?我不是不能理解商家难,原材料涨了,人工贵了,想降本增效没问题。可你要是明说纸小了点,价格没变,我可能还能接受,可你搞这么多码数、这么多套路,把消费者当傻子耍,这就太不地道了!说到底,我们想要的不过是用合适的价格买包正常的纸巾,这么简单的需求,怎么现在就这么难实现啊?多点真诚,少点套路,就这么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