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多个知名品牌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甚至部分品牌形象严重受损,甚至濒临破产。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不容忽视的结论:再强的品牌也扛不住创始人失言与价值观背离。
"一、2025品牌翻车案例简析"
1. "科技巨头“创新先锋”的陨落:"曾经以技术创新和颠覆性产品著称的科技公司“创新先锋”,在2025年初突然陷入了一场巨大的舆论风波。其创始人公开表示,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将更加注重短期利益,不惜牺牲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以追求更高的股价和股东回报。这一言论与“创新先锋”长期以来标榜的“技术改变世界”的价值观背道而驰,引发了用户、投资者和员工的强烈不满。随后,一系列负面事件接踵而至,产品缺陷频出,人才流失严重,最终导致“创新先锋”的市场份额急剧下滑,品牌形象一落千丈。
2. "快消巨头“健康生活”的滑铁卢:"以健康生活方式为理念的快消品牌“健康生活”,在2025年遭遇了滑铁卢。其创始人因个人言论不当,被指控歧视特定群体,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谴责。尽管“健康生活”品牌长期以来一直强调包容性和社会责任,但其创始人的言行却严重损害了品牌的形象和声誉。事件发生后,消费者纷纷抵制
相关内容:
最近找我讲企业公关危机应对的课不少,所以谈几点感悟。
首先快速回顾下近3个月的品牌翻车事件。
1、9月,始祖鸟高原烟花炸掉品牌价值观。联合蔡国强在海拔 5500 米喜马拉雅山脉举办 “升龙” 烟花秀,虽称用可降解材料,但引发生态破坏质疑,违背其 “敬畏自然” 品牌理念;品牌方先删宣传物料沉默一天,待政府成立调查组后才致歉,强调 “合规” 却回避 “违背 LNT 无痕原则” 核心质疑,补救承诺缺乏量化标准,品牌致歉信出现中外文版本差异,被质疑“甩锅”中国团队。核心用户集体 “避雷”,# 始祖鸟炸山争议 #阅读量超1.3 亿。
2、9月,西贝一场“预制菜”风波升级为全民围观。罗永浩吐槽其 “全是预制菜且价高”,因话题具有全民性,舆情热度指数达 “炽热级”,488 个热搜累计在榜 2000 + 小时,门店客流锐减。创始人跳过公关直接下场激化矛盾,开放后厨准备不足成 “自曝现场”,二次回应因 “顾客虐我千百遍” 措辞再翻车。
3、7-8月,百果园“教育消费者”言论引发的信任崩塌。7月,多地门店被曝售卖腐烂水果、将隔夜果切换盒重卖,员工称 “总部默许降级处理瑕疵水果”. 8月,董事长回应 “水果太贵” 质疑时称,商业就两种,一是利用消费者的无知,二是教育消费者成熟。百果园多年来走的是教育消费者的路,不会去迎合消费者。“走在教育消费者成熟的路上,不会迎合消费者”,# 百果园要教育消费者 # 话题阅读量超 8 亿,加盟商因亏损关店潮加剧,一年关店超 1600 家。

信息茧房中的决策失灵
不得不说的是,许多企业高层尤其是创始人,容易陷入信息茧房。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老板们往往被鲜花与掌声包围,身边多是报喜不报忧的员工和高情商共情的顾问。这种环境导致决策者失去对真实世界的感知,无法准确预判公众反应。- 圈层固化型盲区:始祖鸟的 “喜马拉雅烟花秀” 是典型代表。品牌长期沉浸在 “高端户外圈层” 的赞誉中,决策层仅接收供应商、核心经销商的正面反馈,却忽略了普通公众对 “高原生态保护” 的敏感诉求。其 “敬畏自然” 的品牌宣传与 “5500 米海拔燃放烟花” 的行为冲突,本质是未穿透圈层获取多元信息,误将小众圈层的接受度等同于大众共识。
- 权威迷失型盲区:西贝创始人的强硬回应同样源于此。被 “行业龙头”“匠心品牌” 的光环包裹后,决策层习惯了自上而下的判断模式,既未关注罗永浩背后的 “预制菜价格争议” 舆情,也未预判开放后厨可能暴露的管理漏洞,最终陷入 “越辩解越被动” 的困境。正如知情人透露,创始人易被员工与供应商的赞扬声包围,导致对市场认知出现系统性错位。
价值观一致性的考验
价值观一致性要求品牌 “说的” 与 “做的”、“对内” 与 “对外” 保持统一 ,撕裂的本质是品牌核心主张不清晰,或者空心化。- 理念与行动的显性撕裂:始祖鸟将 “敬畏自然” 写入品牌核心价值,却在生态脆弱的喜马拉雅山脉举办大型烟花活动。 当品牌行为与价值观标签直接冲突,信任地基瞬间崩塌。
- 承诺与管理的隐性撕裂:百果园 7 月因 “腐烂水果重卖” 事件推出 “24 小时无理由退款” 承诺,看似践行 “新鲜品质” 价值观,实则总部对加盟店的管控漏洞未解决;8 月董事长又抛出 “教育消费者” 言论,进一步暴露品牌对 “品质与价格匹配” 的承诺缺乏支撑,价值观沦为营销话术。
- 个体与品牌的绑定撕裂:企业老板是品牌价值观的 “第一代言人”—— 消费者会默认 “老板言行”=品牌立场。当老板直接下场发声时,也就意味着“反人性”和“放大模式”的启动,此间利弊如何计算还是需要专业人士一起参谋为好,不能只看到光鲜的流量,却忽略了流量的反噬。
品牌表达和沟通体系的缺失
沟通体系缺失并非 “不回应”,而是缺乏 “平等对话” 的意识与机制,陷入 “说教式回应” 或 “被动救火” 的恶性循环。其间的关系可参见下图。

公众号:劳拉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