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市场遇冷,销售暴跌20%,3折抢购成潮流,品牌折扣求生战开启?

是的,您描述的现象确实正在发生,并且是当前奢侈品市场面临严峻挑战的一个缩影。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
1. "销售数据下滑:" 全球奢侈品市场普遍面临增长放缓甚至下滑的压力。疫情后的消费模式转变、宏观经济环境(通胀、经济增长放缓)、以及消费者信心下降等多重因素叠加,导致销售额出现显著下滑,您提到的20%跌幅是行业内一些报告反映的情况(例如,根据贝恩公司等机构的数据,疫情后的某些时期欧洲奢侈品市场经历了较大跌幅)。
2. "折扣风行(“3折抢大牌”):" 为了应对销售下滑、回笼资金、清理库存,许多品牌不得不加大折扣力度。过去,“不打折”甚至小幅涨价是奢侈品牌的常态。但现在,为了吸引价格敏感的消费者(包括新客户和寻求性价比的旧客户),品牌纷纷推出限时折扣、大型促销活动,甚至一些高定或成衣产品以远低于平时的价格出售。所谓的“3折抢大牌”虽然可能有些夸张,但确实反映了折扣力度之大,品牌名品也参与其中,成为了一种不容忽视的现象。
3. "品牌“急转折扣求生”:" "生存压力:" 这并非品牌乐于见到的策略。奢侈品牌的核心价值在于稀缺性、品牌形象和保值性。频繁且大幅度的折扣会损害品牌形象,可能导致消费者对品牌价值产生怀疑,甚至影响未来的定价权。

相关内容:

“只买对的,不买贵的——这话说到现在的人心坎里了。


最近刷社交平台,总能刷到‘3折淘到巴宝莉围巾’‘468元拿下MichaelKors斜挎包’的帖子,评论区里全是‘求攻略’‘我也想捡漏’,以前觉得遥不可及的大牌,现在好像突然‘亲民’了不少?这背后,其实是奢侈品市场悄悄变了天。

一、消费者买东西,越来越会“算账”了

现在买奢侈品,大家可精明了,不再是看到大牌就掏钱。

贝恩咨询有个报告说,2024年全球奢侈品市场销售额预计下滑1%-3%,中国内地更厉害,销售额同比跌了快20%,市场规模缩水超千亿元。

这时候大家买东西,第一步先打开比价小程序,看看哪个渠道更便宜。

数据显示,2024年比价小程序用户数增长了215%,72%的人买之前会对比至少3个渠道的价格,打开手机翻来翻去比价格,成了新习惯。


年轻朋友尤其实在,调查里说他们“不再盲目追求品牌光环”,更看重这东西实不实用、质量好不好。

以前可能觉得背个大牌包就是身份象征,现在更在意“这包能不能装电脑”“皮质耐不耐造”。

而且环保意识也在影响大家,选折扣渠道的经典款,不容易过时,还能减少浪费,一举两得。

就像Burberry在财报里坦言的,消费者正“从全价渠道转向性价比更高的折扣平台”,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花之前总得算笔明白账。

二、折扣渠道成了“香饽饽”,线上线下都热闹


以前买大牌,好像只能去专柜咬咬牙买全价,现在不一样了,折扣渠道火得不行,线上线下都挤满了人。

线下奥特莱斯里,Burberry的店总是排长队,有网友晒图“3折淘到巴宝莉风衣”,帖子下面几百条评论问“哪个奥莱”“还有货吗”,性价比成了硬道理。

线上更夸张,唯品会的“超级大牌日”一上线,2折以内的Burberry商品上架就被抢光,评论区全是“手慢无”“还好提前蹲点”。

2025年第二季度,唯品会SVIP活跃用户同比增长15%,这些用户贡献了52%的线上销售,可见大家多爱蹲特卖。

618期间,COACH搞了个1.6折秒杀,叠加消费券后,好几个包包不到一千块,当天销售额创了品牌三年新高;MichaelKors那个斜挎包更绝,原价约3000元,活动价468元,网友说“跟白捡似的”,瞬间卖空,快递小哥都忙不过来。


三、品牌们的“选择题”:有的涨价有的打折,结果大不同

面对市场变化,品牌们的做法差了十万八千里。

有的顶奢品牌还在硬扛涨价,路易威登2024年7月又涨价了,5%-7%,这三年涨了十几次;爱马仕2025年初全品类也涨了5%-12%,但业绩没跟上。

LVMH的时装和皮具部门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跌了5%,香奈儿2024年净利润更是大跌28.2%,涨价好像没那么管用了,大家不买账了。

另一头,二线品牌就灵活多了,主动打折突围。

Prada推出“季节限定款”,直接降价30%;Gucci在小城市开折扣店,方便大家逛;范思哲、博柏利在中国市场平均降价幅度到了50%;Coach、MichaelKors这些更直接,上唯品会特卖把价格压到2-3折,反而触达了不少年轻消费者和新中产女性。

就像COACH,第四季度营收增长13%,Burberry奥特莱斯渠道销售额也逆势增长1%-5%,打折反而打出了新天地。


四、买大牌不再“为面子买单”,大家更爱“实在的好东西”

其实奢侈品市场不是不行了,是大家的消费观念变了。

以前可能为了“面子”买大牌,现在更愿意“为里子买单”——东西好、价格合适,才是真的香。

贝恩报告说,2024年全球奢侈品消费者群体缩水了5000万人,但折扣渠道销售额涨得明显,说明不是大家不需要奢侈品了,是需要“价值和价格匹配”的奢侈品。

就像杭州有消费者说的,“468元拿下MK包,感觉像挖到宝,既实用又有品质,何必花冤枉钱买全价的?”而且未来,中国内地市场还是全球核心,2030年消费占比可能到24%-26%,但增长得靠“理性消费群体”。

品牌要是还抱着老观念涨价,可能真会丢客户;要是能守住设计、工艺这些根本,再用折扣渠道满足大家的性价比需求,才能走得远。


毕竟现在大家买东西,看的是“值不值”,不是“贵不贵”。

参考资料

搜狐:奢侈品市场遇冷,折扣特卖成突围点:消费观念如何转变?

财经:奢侈品降温,LVMH在中国遇冷

中国网财经:奢侈品遇冷,是消费者变了还是市场逻辑需重构?

搜狐:原价奢侈品消费降温,品牌纷纷抢占折扣市场

网易新闻:奢侈品下半场,消费者涌入特卖会


本文内容由AI生成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