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您提到的“布丁酒店濒临退市”的情况,确实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并让人们开始反思经济型酒店行业的现状。这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经济型酒店失宠”,而更像是整个经济型酒店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调整和挑战。
以下是一些关键点,帮助理解这个现象:
1. "布丁酒店的困境:"
"债务压力:" 布丁酒店近年来面临巨大的债务压力,未能按时偿还贷款,导致被法院强制执行,并濒临退市。
"经营模式问题:" 其“轻资产”模式(依赖加盟商)在扩张过程中可能积累了管理、品控和现金流方面的风险。
"市场竞争加剧:" 面对美团、携程等平台型住宿的冲击,以及华住、锦江等连锁品牌的竞争,布丁酒店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疫情影响:" 新冠疫情对整个酒店业造成了毁灭性打击,尤其对依赖高频次、低价段出行的经济型酒店冲击更大。
2. "经济型酒店行业的整体挑战:"
"增长放缓:" 相比前几年的高速扩张,经济型酒店市场的增长明显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
"消费升级与需求变化:" 随着居民收入提高和消费观念转变,消费者对住宿品质、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单纯追求
相关内容:
6月20日,布丁酒店浙江股份有限公司(证券名“ST布丁”)发布可能被终止股票挂牌暨停牌进展的风险提示公告。
公告显示,公司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均为负值。根据《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股票终止挂牌实施细则》第三章第十七条的规定,挂牌公司出现“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均为负值”的情形,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将终止其股票挂牌。
因存在上述事项,布丁酒店的股票自2025年4月30日起停牌。
公告称,全国股转公司将启动终止公司股票挂牌的程序,具体终止挂牌时间以股转公司决定为准。截至发稿,该公司股票继续停牌。
退市虽未尘埃落定,但退市的阴影已如乌云般笼罩。面对如此困局,布丁酒店表示,为消除终止挂牌风险,公司全力寻求合作,筹措资金,以增加公司的流动资金,提高利润水平,改善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
公开资料显示,布丁酒店成立于2006年,主营业务为经济型连锁酒店的经营和管理。经过多年的拓展,现拥有包括布丁、布丁严选、布丁精选、心逸等经济型酒店品牌,以及包括智尚、智尚臻选等多个中高端酒店品牌。
2016年该公司以“互联网家酒店品牌第一股”的身份正式挂牌登陆新三板,证券用名为“布丁股份”,但由于其2022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根据相关规定,自2023年5月4日起,“布丁股份”证券简称更改为“ST布丁”,自此戴上了风险警示的帽子。
随后自2025年1月起,布丁酒店多次收到退市风险提示。
深入剖析近三年的财务数据,不难发现,布丁酒店多项关键指标出现较大幅度波动。2022-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85亿元、2.81亿元及2.39亿元;归属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8130.55万元、555.2万元、-1513.56万元。
尽管公司在2023年实现扭亏为盈,但这短暂的“回血”未弥补完此前积累的净资产亏损。
财报显示,2022-2024年,布丁酒店归属股东的净资产分为-611.73万元、-56.52万元、-1570.09万元,这一数据直接成为了公司可能被强制性摘牌退市的“导火索”。
布丁酒店的经营危机不仅体现在盈利方面,其债务状况同样不容乐观。
截至2024年末,公司资产总计3.88亿元,负债总计高达4.04亿元,负债率攀升至104.01%,已然陷入资不抵债的困境。
短期内,公司还面临着较大的流动性压力,其一年内到期的流动负债为6029.6万元,而货币资金仅有1758.75万元,从数据上看,存在一定资金缺口。
透视在退市边缘徘徊的布丁酒店,可以发现,当下经济型酒店市场正处于复杂且充满挑战的变革期。
从市场规模与供给现状来看,虽然全国酒店业仍以经济型为主体,但结构持续升级。
据酒店观察网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经济型(快捷)酒店数量约占酒店总数的80%左右,客房数占比约55%,虽仍为市场基本盘但比重已较几年前下降。据悉,2019年经济型客房占比约61%,2023年却降至约55%。
与此同时,经过多轮整合洗牌,中国经济型酒店市场已由头部集团主导。在连锁酒店领域,锦江、华住、首旅如家三大集团位居前三,2023年三者合计市占率接近38%。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布丁酒店作为并非处于头部阵营的品牌,面临的竞争压力显而易见。不过,布丁酒店也在不断升级产品;持续推进品牌建设,尤其是发力中高端“智尚”品牌的推广。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如果布丁酒店能够精准把握市场变化,对品牌进行重塑,优化产品与服务,提升运营效率,或许仍有机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新的生机。
不仅如此,连锁型中小酒店公司也可充分利用OTA渠道来强化品牌线上美誉度与曝光度;同时,加强自有渠道引流来提高客房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