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蒂集团谋局新篇,分拆出售美妆业务,战略布局背后的深意揭秘

科蒂集团(Kholo Group)分拆出售部分美妆业务,这步棋可以看作是其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进行战略调整和优化的体现。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战略考量:
1. "聚焦核心优势与资源:" 美妆行业竞争激烈,尤其是在成熟市场。通过分拆,科蒂可以集中资源投入到其更具优势或增长潜力更大的业务领域,例如专业美发产品(Pro Hair Care,旗下有Kérastase、Olaplex等高端品牌)、男士个人护理等。 出售非核心或表现未达预期的业务,可以释放管理层精力,让他们更专注于核心业务的战略发展和运营效率。
2. "提升股东价值:" "变现资产:" 将部分业务分拆上市或出售给战略买家,可以快速将这部分业务的公允价值变现,转化为现金或优质股权,提升整体股东回报。 "市场估值:" 有时,拆分后的独立公司可能会获得比母公司更高的市场估值。投资者可能更看好该业务单元的独立发展前景,从而推高其股价。这被称为“拆分效应”(Spin-off Effect)。 "明确焦点:" 股东可以更清晰地看到科蒂在各个领域的表现,便于评估其投资价值。
3. "适应市场变化与增长策略:" "数字化与渠道变革

相关内容:

源:北京商报

近日,科蒂集团正在积极寻求买家或将分拆出售集团旗下高端美妆部门和大众美妆部门的消息不胫而走。据了解,目前关于出售的谈判还处于早期阶段,此次交易可能将采取分拆方式,而非一次性整体出售。也有业内人士分析称,潜在交易形式或以战略合作或合并为主,而非传统的直接收购。

在业界的猜测中,科蒂集团此番出售品牌涉及高端美妆部门的Burberry及大众美妆部门的Covergirl、Max Factor、Rimmel等。

北京商报记者向科蒂集团进行求证采访,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单从科蒂集团的发展情况来看,此番出售的消息或许并非空穴来风。根据财报数据,进入2025财年,科蒂集团的业绩频频下滑,甚至出现亏损。

根据最新财报数据,截至3月31日的2025财年第三季度,科蒂集团实现净营收12.991亿美元,同比下滑6.24%;亏损4.02亿美元;2025财年前三季度实现净营收46.405亿美元,同比减少2.4%;亏损2.809亿美元。

在要客研究院院长周婷看来,科蒂集团出售部分品牌可以充实现金流,目前大部分国际美妆品牌或集团都面临现金流压力,科蒂也不例外。此外,出售部分品牌可以转嫁风险和压力,很多授权品牌正在面临或即将亏损状态,适时出售避免未来亏损加大风险。

实际上,除了业绩危机,科蒂集团旗下多品牌来自授权代理,并非自主品牌,这也意味着科蒂集团同时面临着失去代理权的风险。如在2024年,Prada集团旗下的Miu Miu与科蒂集团结束合约,转身与欧莱雅签署协议。再看科蒂集团旗下另一重磅高端美妆品牌Gucci,该品牌来自开云集团。根据公开数据,科蒂集团高端美妆部门营收占比超60%,而Gucci在其中占据重要的一席。值得一提的是,科蒂集团关于Gucci的合作期限将在2028年到期,而开云集团管理层曾透露了将收回Gucci的信息。开云集团掌门人François-Henri Pinault曾明确表示:“为了打造自有平台,我们没有续签任何(香水美妆)授权协议,这也是我们将来会沿用的准则。”

除了上述品牌,科蒂集团旗下的Burberry、Tiffany、Chloé(蔻依)、Bottega Veneta(蝶葆家)、Balenciaga(巴黎世家)、HUGO BOSS等品牌都为代理品牌。

在美妆资深评论人、美云空间电商创始人白云虎看来,Gucci的代理许可到期,势必会对科蒂集团的品牌架构以及高端市场的业绩产生影响。但是擅长投资和运营的科蒂集团应该会做出相应的战略调整,继续寻求更多有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品牌来维持其市场地位。

周婷则认为,失去Gucci只是开始,大部分品牌会被收回授权,从品牌运营角度看,科蒂不具备未来发展前景,及时变现是最好的出路。除非科蒂将自己定位为供应链公司,集中力量开发定制业务,才能让科蒂在未来获得一定机会。

“科蒂集团旗下所有授权品牌都存在被收回授权的风险,也就是说,在未来,高端美妆品牌运营将不再是科蒂的核心业务和主要利润来源。”周婷补充道。

事实上,科蒂集团也在有意规避这些风险。如在2024年,科蒂集团推出自有香水品牌Infiniment Coty Paris,这被称为科蒂集团迄今为止最雄心勃勃的香水项目,旨在开创香氛和香料的新时代。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