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近年来高尔夫服饰赛道经历了显著的热度提升,呈现出一片“火热”的景象。这背后有多重原因:
1. "高尔夫运动的普及与潮流化:" 高尔夫不再仅仅是精英阶层或老年人的运动,越来越受到年轻一代的喜爱,其休闲、时尚属性被挖掘出来。
2. "“轻奢”与生活方式消费升级:" 消费者对品质、设计感和品牌价值的需求提升,高尔夫服饰因其相对独特的风格和一定的“轻奢”感而受到追捧。
3. "社交媒体与KOL推广:" 时尚博主、运动达人等在社交媒体上大量展示高尔夫服饰的穿搭,将其从球场“搬”到了日常出街,推动了潮流化进程。
4. "明星效应:" 一些明星或网红参与高尔夫运动或穿着高尔夫服饰,进一步提升了其时尚度和话题性。
然而,正如你提到的,这个赛道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外国品牌(尤其是奢侈品牌)的强势抢占和本土品牌的“爹味”困境"。
"外国品牌抢占市场:"
"品牌优势:" 拥有强大的品牌历史、品牌溢价能力、成熟的供应链和全球影响力(如L.L.Bean, The North Face, Rapha, Puma, Nike Golf等)。
"产品力:" 通常在功能性、设计感和材质上具有领先优势,能够满足专业玩家和追求时尚
相关内容:
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高尔夫服装最近又变热了。大家都说老钱风没完,“Golfcore”又来了。这种穿衣风格好像从没真正离开过视线。很多牌子就在中国开店或设总部,比如韩国PIV'VEE和美国MalbonGolf。国内的比音勒芬毛利率高,被人叫“衣中茅台”。

比音勒芬2024年营收已经突破几十亿元。
你可能想象不到,以前大家觉得高尔夫服装老气、只有年纪大的男人才爱。现在不一样了,很多品牌在抢这个市场。他们进去不是随随便便,是盯着中国高尔夫服装的增长空间。
有很多政策支持,比如《纺织工业提质升级实施方案》,还出过《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方案》,这些都让行业往前走得快。到2030年高尔夫人口预估能升45%。年轻人加入,因此以前小众的服装也能变大众。

两拨人争得厉害。一边是本土品牌,他们喜欢找新渠道。壹佰高尔夫和韩国Amazingcre合作,用渠道把牌子带进上海百货。利郎和迪桑特合资,美国Munsingwear扩展到了成都、武汉。比音勒芬更激进,三代都是中国高尔夫队奥运战袍供应商,还用专利面料把POLO衫定价2680元。
另一拨是跨界大的运动牌子。FILAGOLF把高尔夫当做重点方向,连续三年赞助沃尔沃中国公开赛,还搞了个“无界少年团”项目,想圈住青少年。Lululemon签了美国球手Max Homa,试图把瑜伽顾客拉进高尔夫。

韩国PIV'VEE 2020年才创建,首家店选址深圳平安中心,设计上更偏年轻女性。美国MalbonGolf则在上海设总部,和CLOT做快闪店,还和JimmyChoo出联名,把高尔夫和街潮混一块。日本MARK&LONA最近半年分别在北京国贸和深圳沙河球会开店,风格有学院、朋克等多种设计,吸引Z世代。
行业表面上看很热闹,问题也不少。最明显的是产品极度雷同。国际和本地牌子都被西式精英风拖住了步子。大家都用素色POLO和硬挺西装裤,服饰设计全都一个样。
有数据,某平台搜“高尔夫男装”,前20页里有12页全是藏青和灰色Polo衫,样式几乎一样。
普通消费者发现价格很高。比音勒芬T恤1000元、2000元,HONMA全套服装要上万元。中国高尔夫球场还不足500家,赛事影响远不比网球和跑步。

高尔夫服装卖得贵,商品卖点又集中在高端球会,大多数人连产品都没机会了解。牌子推广只针对高收入群,渠道扎堆在高端点。有个根深蒂固的问题,核心顾客是45岁以上男性。这些人注重身份,讲圈层,构成了老派商务风。30岁以下的消费者里,有62%觉得高尔夫服就是父辈的衣服;女性消费群不超过25%。
认知被束缚,导致品牌吸引年轻人的动作为难,稍微有点变化会被老顾客觉得掉价。
现在品牌不断调整,希望能把旧标签抹掉。美国CALYN GOLF直接把“运动专业”标签去掉,主打时尚文化生活方式,门店也放艺术装置,把球场气息降低。比音勒芬推出“新贵风”,找丁禹兮、胡一天等年轻人代言,90后VIP客户增速超过50%。

设计越来越贴近年轻人,MARK&LONA一年搞4种风格,从海洋到朋克,各种样式换得很快。MalbonGolf把地域文化融合进新产品,还和NEIGHBORHOOD做街头系列,不光局限球场。比音勒芬用专利做出“微八小领型”,卡脖子问题没了,23种颜色适合很多场合。功能没落下,比音勒芬研发BT_Gritty面料,抗皱又透气;FILAGOLF防晒系列UPF50+。
营销也变灵活,MalbonGolf靠小红书“高尔夫通勤穿搭”剧情吸粉,PIV'VEE靠“闺蜜球场ootd”吸引女生,比音勒芬抖音直播一场卖破千万,线上收入同比涨了71。82%。

线下快速布局,FILAGOLF参与青少年比赛,帮选手规划职业路,把品牌深种在未来消费群。MalbonGolf和CLOT快闪店,社交平台上被拍照打卡,传播很快。
行业还在精英光环下挣扎,比音勒芬虽然线上增速快,2025上半年营收21。03亿元,但净利润跌了13。56%。年轻人要时尚,又嫌老气;老客户只要高端属性,一变年轻化就觉得不值钱。品牌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日本HONMA也遇到过这个,2024年中国区营收涨15。7%,但年轻客群低于20%,因为不敢放弃高端商务风。
中国高尔夫服装市场变得很活跃。老客户守传统,年轻人成主力,品牌由原来的圈层属性变得更开放。政策和消费升级推着产业前进。各种风格、新的营销打法让这个小众市场变得宽广。品牌和顾客都在探索更好穿法,也许很快就有更多爆发。

行业看起来前路很多,但要完全摆脱精英光环还有些难。品牌想要年轻化,不一定人人都买账。市场还在变化,两种声音还在拉扯。走向大众高尔夫服饰还得再花力气。有的品牌业绩亮眼但利润并不稳定,消费者习惯更难改变。价格高、球场少、风格固化,依然是难题。不过路在走,变化不停,有了新突破才可能有新动力。

写到最后
高尔夫服装现在很多品牌进场,样式和营销都变多,年轻化很快,但客户习惯还没全变,有瓶颈但还会再调。行业里新旧牌子还都在比拼,这个市场后面变化还会有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