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说法很有趣,也确实反映了一种现象。我们来拆解一下:
1. "“中国小作坊防水包”":
这类产品通常价格实惠、设计实用,主要功能是防水,适合户外活动(如徒步、钓鱼、旅行)、日常通勤(放雨伞、水杯、零食)等场景。
“小作坊”可能意味着生产规模不大,但在中国,这类代工或小型工厂非常普遍,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
2. "“被松弛的瑞士人买成了‘下班’神器”":
"瑞士人 (Swiss people)":瑞士以其精密制造、高质量、高生活品质和“松弛”(leisurely, laid-back)的生活态度而闻名。这里的“松弛”可能指他们有较多休闲时间,或者生活节奏相对舒缓,注重享受生活。
"“下班”神器 (commute神器)":这指的是那些方便、实用,能解决通勤路上特定需求的产品。对于瑞士人来说,“下班”神器可能包括:
"交通卡/票夹":方便携带公共交通工具的卡或票。
"通勤包/背包":装文件、午餐、个人物品。
"雨具":瑞士天气多变,雨伞或防水外套是必需品。
"保温杯/水壶":
相关内容:




图源:Wickelfisch官网
官方网站上,单个Wickelfisch的售价在20-45瑞士法郎(人民币160-360元)之间,特殊图案、联名款一上线就断货。巴塞尔当地国际学校甚至把它放进了校服清单里,要求孩子们从小就习惯这样的「漂流通勤」。除了诞生地巴塞尔,瑞士伯尔尼的阿勒河、德国慕尼黑的伊萨尔河,漂流下班的人几乎人手一个Wickelfisch,它也成为了「漂流通勤」里十分重要的文化符号。了解Wickelfisch时,TRASHGUN发现,除了长得不像「鱼」之外,拥有「同样功能」「类似设计」的防水包,在中国本土电商平台上比比皆是,售价往往低至十几元人民币,两者间的巨大价格鸿沟,让人无法忽视。

图源:某电商平台
为什么瑞士人心甘情愿花大价钱为一个简单功能的防水袋买单,甚至作为文化符号面向全球推广呢?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因为这个本地发明,既实用又具有标志性,还带点小怪趣。瑞士洛桑指南网站在Wickelfisch入驻洛桑线下商店时,评论道:「和许多伟大的瑞士创意一样,它源自一个非常具体、非常实用的需求。」一方面,实用主义是刻在瑞士骨子里的骄傲。他们对产品诞生于生活细节引以为豪。明确的应用场景,加上防水功能过关,支持一下本土产品也无可厚非。另一方面,产品设计上,显眼包的「怪趣」也给这个简单的设计植入了价值内核。甩开沉闷的公文包,颜色跳脱、造型憨萌的Wickelfisch更像是一件表达态度的「生活装置艺术」,唤醒忙碌生活里未曾泯灭的童真与幽默感。
图源:The Lausanne Guide
可以说,在高度规训的社会里,它提供着一种「体面叛逆」的可能性。把全是工作信息的手机、工作服、眼镜、水杯统统塞进去,烦恼也一并打包。顺着水流,漂过城市建筑群,漂到沿河小酒馆喝一杯,再漂回家。这种心境,也难怪Wickelfisch会成为瑞士设计的符号,从「漂流通勤」延伸到浆板、皮划艇、海滩等度假心情的应用场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