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根据您提供的核心信息撰写的新闻稿或报道:
"实探中百集团硬折扣店:51家同步开业,自有品牌占比近40%,彰显“硬核”打法"
"(本报/本网讯)" 近日,武汉中百集团(以下简称“中百集团”)在其“中百生活”硬折扣店模式上再下一城。记者实地探访发现,该模式正加速扩张,首批51家门店于近期同步开业,进一步巩固其在零售市场的“硬核”地位。值得注意的是,新开门店中自有品牌占比接近40%,显示出中百集团在供应链和品牌建设上的深度布局。
硬折扣作为一种新兴业态,以其低价、高频、小包装、自有品牌为主的特点,近年来迅速崛起。中百集团自2019年启动“中百生活”硬折扣店项目以来,便展现出对该模式的坚定投入。
此次同步开业的51家门店,覆盖武汉市及周边区域,呈现多点开花的态势。记者探访的多家新店位于社区周边或人流量较大的区域,门店通常面积在200-300平方米左右,装修风格简洁明快,货品陈列清晰,SKU(商品种类)丰富但聚焦主流消费需求。
“这里的商品确实便宜,而且很多都是自己牌子的,品质看着也可靠。”在汉阳区某新开业的“中百生活”门店前,正在购物的市民王女士表示,“平时买些日用品、零食
相关内容:
9月26日,中百集团(000759)旗下中百超市同时开业51家硬折扣店,门店网络覆盖武汉三镇及黄石等核心区域。证券时报记者实探发现,硬折扣店重点对粮油调料、饮料、个人护理、家用清洁等民生品类全面更新,整体降价幅度达20%,部分单品降幅超过35%。
记者在武汉新华西路店看到,门店改造成硬折扣店后,上架了不少自有品牌,价格更低,附近前来尝鲜的市民络绎不绝。

中百超市相关负责人介绍,门店单品数量从3000多个压缩至1400个,淘汰低效品类,聚焦生鲜、冷冻食品、粮油、休闲食品等高周转快消品。生鲜全品类实现预包装、标品化,有利于保护品质、提升效率、降低损耗。部分门店还引入现制烘焙、现烤等加工类食品,增强差异化竞争力。
记者注意到,在硬折扣店里,自有品牌商品占比近40%,且自有品牌的价格优势更为明显。记者比较发现,自有品牌“百屿森”红烧牛肉面,7连包售价仅为10.8元,而同一货架上的统一红烧牛肉面单桶售价高于5元。
上述负责人表示,自有品牌包括“中百超市精选”和“百屿森”两大系列,分别定位大众基础与品质升级,形成差异化矩阵。新增自有品牌合作工厂近60家,其中一线品牌代工工厂占比近80%,“虽然价格有优势,对品控也不会放松,建立了严格的品控机制以确保商品品质稳定”。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硬折扣赛道竞争相当激烈,京东、阿里、美团等也卷入其中。根据贝恩公司研究报告,该赛道在国内的市场渗透率仅为8%,远低于德国的42%与日本的31%。
中百集团此次硬折扣商店集中开业,则是一次传统商超的破局尝试。中百超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硬折扣店为起点,继续推进“门店更新计划”,通过“业态小型化、商品精准化、体验场景化、渠道全链路化”四维改造,构建社区零售新范式。四季度计划继续拓展硬折扣店49家,改造新开软折扣店30家,到年底中百超市折扣店总数将达到130家。
近年来,传统零售出身的中百集团正积极推进转型,以应对零售行业变革。
9月26日,中百集团旗下中百仓储三家新业态门店也同步开业,分别以“折扣”“食品场景化”“24小时即时零售”为核心定位,形成差异化互补。
其中小百惠折扣店聚焦“高频刚需+高性价比”硬折扣赛道,FOODMART食品店突出“三餐四季”消费场景搭建。中百邻里购店作为中百仓储前置仓项目,实现24小时运营,重点服务周边3—5公里社区,提供“线上下单、最快30分钟送达”的即时零售服务。
中百集团董事长汪梅方曾表示,未来2—3年,公司的经营将以关闭亏损门店“减负”为重要抓手,通过突出小业态扩张、推进“千店千面”转型及数字化赋能,攻坚2027年盈利目标,同时深耕社区便民服务,打造邻里生活服务商。
在提及业态创新上,汪梅方透露,目前中百集团旗下大小业态——中百仓储和中百超市均在发力折扣店赛道。中百集团采用“赛马机制”,让两大业态依托各自供应链展开试点,不预设固定模式,通过市场检验筛选可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