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首届《打开香港 Open House Hong Kong》活动如何为市民「打开」香港不同地标建筑?专访策展人之一黄宇

Lifestyle

香港首届《打开香港 Open House Hong Kong》活动如何为市民「打开」香港不同地标建筑?专访策展人之一黄宇轩Sampson Wong香港首届《打开香港 Open House Hong Kong》活动如何为市民「打开」香港不同地标建筑?专访策展人之一黄宇轩Sampson Wong:「我觉得全世界都有的东西,香港也值得拥有。」

Open House Hong Kong, Sampson WongREAD MORE

登入 Cosmart 浏览本网站可获取积分

立即登入/登记

香港首届《打开香港 Open House Hong Kong》活动如何为市民「打开」香港不同地标建筑?专访策展人之一黄宇轩Sampson Wong:「我觉得全世界都有的东西,香港也值得拥有。」

Open House Hong Kong, Sampson Wong

1992年,「Open House」于伦敦首度举行,旨在透过举办公开活动推动大众对建筑、设计和城市的讨论和关注。直到2023年,Open House已是一个由60个城市组成的机构,有达6,250座建筑开放,并多达120万人次参观。「开放城市」包括了伦敦、巴塞隆拿、大阪等地,而香港则在今年首次加入Open House行列,并于年9月21至22日及28至29日两个周末圆满结束。策展人之一黄宇轩Sampson分享:「我们经已思考下年会如何做得更好!」。据了解,首届的「打开香港」是每场满额的。如此一说,思考「下年如何做好」是理所当然的事,也意味「Open House」在下年继续展现这座城市的文化与工艺的多样性。

Open House Hong Kong, Sampson WongADVERTISEMENTCONTINUE READING BELOW

是次活动,团队访邀大家一同游走于本地的山海与街巷之间,探索50多座地标建筑,感受本地、文化与工艺。精选建筑涵盖不同风格,包括乡土建筑、殖民时期建筑、星级国际建筑大师及本地年轻建筑师的前卫设计等等。当中包括屈地街电车厂+120电车、阿棍屋、长沙湾码头展亭、WLAB by Club Wheelock x The DO、咸美顿街休憩花园、怡和大厦、九龙佑宁堂等等,可见大会选扯类别甚广,宗教、休憩、住宅、学校,甚至历史建筑也有涵盖。然而「Open House」圆满落幕以后,团队又从是次活动看到哪些从未想像过的光景?活动最后他们又有否实现当初他们所想像的愿景?

「我觉得全世界都有的东西,香港也应该值得拥有。」—— Sampson Wong 

一向以效率着称,很少慢下脚步的香港人,近年突然兴起了「散步」文化,不但成为许多香港人的周末活动,更成为人们重新认识香港的契机,引发起大众对建筑、街道、城市规划与历史文化的好奇心。

平日与自己擦身而过的楼房和街巷,在「Open House」的引领下,成为大家驻足欣赏的「展品」。而促成是次「打开香港 Open House Hong Kong」的推手之一,正是近年仿佛与「散步」一词画上等号的Sampson Wong。

Sampson是《香港散步学》的作者,也是今次「Open House」统筹委员之一。他对 「Open House」的认识与理解,原来是来自十年前的一个偶然机会。当年他参加了芝加哥的「Open House」。透过活动他体验到一场远离旅游书建议路綫的旅程,从「游蕩者」(Flâneur)的视角探索这个美国大都会。与此同时,亦因为这段经历,让他再次打开从少年时代就种下的好奇心。正是这次芝加哥「Open House」所带给他惊奇和感动——使他心生一个念头,并默默将它埋藏在心裏多年,一直未敢回应和行动,只是静待最佳的时机来临,那就是今天我们所见的「打开香港」。「我觉得全世界都有的东西,香港也应该值得拥有。」而他所指的东西,正是他当年在芝加哥所获得的那份感动,以及所有人与生俱来的好奇。

编辑严选近期十大必到文艺及展览活动 西九与黄竹坑也有新展览!香港舞蹈团《快雪时晴》即将上演!专访 Waiyin @ Zpecial:陪着你痛ADVERTISEMENTSCROLL TO CONTINUE

「记得读书时,学校也会举行一年一度的『开放日』,这个开放活动其实影响了我不少对观看空间的看法。『开放日』,让大家有机会走进自己安全区以外的地方(不常走到的空间),理解空间的用途与历史痕迹,这不只拉近了人与城市的距离,也拉近了公众之间的距离。」当我们在一个空间裏一同创造回忆、一同体验一些经历,就算大家想法不一,抱持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那个空间,我们在那刻也确实地交换了意见、看法与观点,这也经已足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如tour过后,大家也主动发表个人对地方的感受,大家更会提出许多技术性和批判性的问题。例如:有人问是否因为有豪宅,所以公园才会做得那么漂亮呢?这显示出大家也不是旨轻鬆地来逛逛,而是认真思考和提问。」 

「我想告诉大家,其实香港有不少空间经已一直为我们打开了;而没有打开的,也应该是时候为大众打开了,这样才能促进社区的交流。」

ADVERTISEMENTCONTINUE READING BELOW

「Open House」在网站中为九龙佑宁堂作出介绍:「九龙佑宁堂于1924年建立,今年适值建堂一百周年,是香港其中一间最早的跨宗派教会。教会建筑于日佔时期遭受严重破坏,圣堂因空间阔大,被日军使用作马廄。1947年重开服务会众及社区至今。九龙佑宁堂的垂直哥德式建筑风格,建有中式金字瓦顶,正门为拥有尖拱门框的方形塔楼,塔楼以红色清水砖砌成,上有麻石雕饰和饰边。教堂窗户以麻石三叶饰顶窗花格作装饰,顶部有方角石雕窗楣。主殿内部造型优美,以两组木製托臂樑,加上麻石雕花樑托,相当罕见。」

为甚么在50多座地标建筑裏,要刻意地提到九龙佑宁堂?因为若果没有Sampson的带领和分享,许多人或许并不知道平日我们经过的九龙佑宁堂,其实背后一直非常关心本地不同社会弱势群体,如机构所推的「香港世界难民日」、「和平计划」、「难民主日」 ……活动也盼能成当地社区和边缘群体之间的桥樑,促进相互了解对方的需要,带来和平,并使减低社群对难民的歧视。「我们对空间的想像有很多,但空间本身的存在意图、意义与价值,有时是真的需要走上前,拜访、了解,才看得更清楚、透彻。」

Sampson指是次「打开香港」有很多意外收穫,「我们对大家报名的热切程度感到非常惊讶,没想到会有这么多参与者,且每每超额。我觉得香港的文化氛围开始成熟了。全球各地均常有很多类似的参观活动,而香港也似乎越来越多人愿意接受这些活动形式,望能成为一种生活日常。」

 

 

而团队也诚邀每座地标建筑的设计者、建筑师、教育工作者、策划人、学者、研究者以及相关机构,去带领大家游走于香港的山海与街巷之间,穿梭之间不忘分享他们的各种理念与想法,「我观察到,原来他们(就如部分建筑师),可能是首次才有机会对着这么多观众讲解自己的设计概念。一些疑问,通过他们的直接解答与分享,才得悉当中的考量与用心。」他说,而这也必须要透过直接的对话,方能让大众与设计者,互相明白、理解,以及清晰当中的意图。

专访 sica 何洛瑶:解构外星少女最近必须关注的展览与文艺活动 香港国际纹身展2024即将来到香港!ADVERTISEMENTSCROLL TO CONTINUE

「下年如何做好?」未结束,团队与Sampson已急着思考着这一道问题:「想开放更多地方让大家进入,想大家真正地走进城市的核心。」有一些改变,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试图窥探,大胆假设,无惧问很多的问题,然后再一一剖析、研讨、疏理,真相便会渐渐站在你的前方。也不要忘记,理解城市的核心,如同走进自己内在的核心,其脉搏如出一辙,有时也是同生同死的。

也如Sampson所言,望全世界都能够拥有的东西,香港也可以「继续」拥有。

ADVERTISEMENTCONTINUE READING BELOW TOPIC Lifestyle专访  文化

by Helly Wong 立即登记接收 订阅电子报,获得更多资讯、体验及礼遇 SIGN UP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