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晚会曝光,网购惊魂!品牌旗舰店竟成假货重灾区,颠覆三观!

315晚会曝光,网购惊魂!品牌旗舰店竟成假货重灾区,颠覆三观!"/

315晚会是中国一年一度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晚会,旨在揭露市场上的不良现象,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如果315晚会曝光了网购平台上的“品牌旗舰店”实际上是假冒的,这无疑是一个严重的消费欺诈问题。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曝光内容和投诉热点:
1. "虚假旗舰店":晚会可能会揭露一些网购平台上的旗舰店实际上是冒用品牌授权的店铺,这些店铺售卖的商品可能是假冒伪劣产品。
2. "误导消费者":这些假冒旗舰店可能通过虚假宣传、夸大产品功效、使用与正品相似的包装和标识等方式误导消费者。
3. "侵犯知识产权":假冒旗舰店的存在侵犯了品牌的知识产权,损害了品牌的声誉和消费者的利益。
4. "监管缺失":晚会可能会指出相关电商平台在监管上的缺失,未能有效防止假冒旗舰店的出现。
5. "消费者受害":晚会可能会展示消费者购买到假冒商品后的遭遇,包括商品质量差、无法维权等问题。
6. "法律后果":晚会可能会讨论假冒旗舰店的法律责任,以及消费者如何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这样的曝光对于提升公众对网购风险的意识、推动电商平台加强监管、保护消费者权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消费者来说,购买时应当提高警惕,选择正规渠道,仔细核对商品信息,避免上当受骗。

相关内容:

2019年3·15晚会

投诉热点之一:糟心的网络购物

在3·15晚会接到的投诉中,有关假货、山寨货的投诉占比较大。商家产品宣传网页上,无论是文字还是图片,往往说是正品,但拿到手却发现是山寨货。据投诉统计,服装类产品是山寨货的重灾区。除了服装类,还有食品类、饮料类、家用电器类的产品也常出现山寨货的情况。

1

投诉:安徽 宁先生

本人于11月23日某平台店铺购买衣服,该店家声称客户选定的宝贝为某品牌衣服正品。可实际收到的宝贝在试穿时发现:

1、做工太次,多处线头、脱线;

2、衣服吊牌正面是品牌,反面还有“xxx卫衣”的标志;

3、口口声称是品牌正品,却无法提供专卖授权,经多方查证,该商品为假冒伪劣产品。

在与平台商家多次交涉无果的情况下,于12月11日申请平台或客服等深入调查严惩,平台的工作人员原本承诺24小时办结的投诉,结果后面一再推脱,也不配合严惩该商家,截至今日仍然未给予正面的解决回复!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

买到山寨货的消费者找商家解决,商家只是一退了之,并不赔偿。消费者也向平台反映山寨货、假货的问题,提出按照3倍价格进行赔偿的要求。然而大多数情况下,平台只协调进行退款,对消费者提出的索赔要求却不予理睬。

据消费者投诉,网购时不仅会碰到“假货”,甚至还会碰到“假旗舰店”。

2

投诉:某网友

网站上的药企旗舰店根本不是真的!营业执照认证是:某某贸易有限公司,经查此公司非药企集团旗下子公司。我直面问有品牌授权书吗,卖家居然敢说品牌集团生产不过来,让他们代生产,原料与配方和品牌是一样,还说可以查防伪码,然而我在品牌官网上并没有找到能查防伪的地方,我怀疑验证网站也是售假团伙搭建的,这样行为叫“暗假”,非常恶劣!

在电商平台上开办旗舰店,应有品牌授权书,而消费者举报,有些电商平台上的旗舰店并没有公示出授权书。根据消费者提供的线索,3·15晚会也询问过几个品牌厂家,是否在电商平台上开办了旗舰店,厂家回复并没有开办网上旗舰店。那么,电商平台上的旗舰店从何而来?电商平台是如何让这家店铺通过的资质审核呢?

平台对假旗舰店缺乏严格的审核,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正当权益,也给不法商户售假提供了“安乐窝”。

3

投诉:福建 连先生

本人于12月12日在网站购买地板,支付人民币17121.98元并下单成功,在12月14日上述订单被更新为“待出库”状态,之后订单状态再无更新,在订单详情页中也没有快递单号,1月3日显示上述订单已完成,但本人一直没有收到货品。之后在多次和平台客服及纠纷处理专员的交涉中得知该旗舰店已在1月2日被平台关闭,上述订单是超过时效在1月3日18:24由系统自动确认收货,本人也根据平台客服及纠纷处理专员提供的联系电话,多次尝试联系商家,电话一直无人接听。联系商家所在地合肥工商局得知该公司经营场所已无人办公。目前本人既没有得到货品,商家也跑路了,多次联系平台要求退款也被拒绝。

许多消费者向3·15晚会投诉道:一些电商平台只是简单地将产生交易纠纷的店铺进行封店处理,但对于消费者已经造成的损失却不管不顾。有的消费者交了钱没收到货,店铺一关,钱也没退、货也没到;有的消费者购买的商品出现了质量问题,店铺被下架,货也没处修了……

电商平台通过封店的这种方式草率解决纠纷,看似维护了消费者的权益,实则省了自己的事儿、纵容了商家,最终吃亏的还是消费者。

《电子商务法》中规定,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对平台内经营者的资质资格未尽到审核义务,造成消费者损害的,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消费者在电子商务平台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与平台内经营者发生争议时,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应当积极协助消费者维护合法权益。并且《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还规定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不能提供销售者或者服务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消费者也可以向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要求赔偿。

关注3·15 维护您的合法权益!

扫码进入3·15投诉举报专区

我们的联系方式是:

1、“央视财经”APP “3·15”专区 投诉举报。

2、关注微信公众号 CCTV315晚会 并留言。

3、发送邮件至315@cctv.com 。(记得留下您的电话哦!)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

你会喜欢

央视财经评论丨“中央一号文件”的“一号硬任务”,到底怎么干?

【热点】致敬“全村人的希望”——村医!多地出大招儿,一拨福利在路上!

【热搜】帮富人逃税!这家银行被罚283.5亿元...

刚刚,支付宝传来大消息!有信用卡的人速看↓

央视财经评论丨农村土地 哪些底线要守住?

来源央视财经(ID:cctvyscj)

本文编辑:张爽

觉得好看,点这里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