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我所知的信息,每年的3·15消费者权益日前后,中国中央电视台会曝光一批存在问题的企业和产品,其中包括一些知名品牌。以下是一些在过去几年315曝光名单中出现的知名母婴品牌:
1. "三鹿集团" - 因奶粉质量问题被曝光,这是中国奶粉行业的一次重大事件。
2. "贝因美" - 因质量问题被曝光,涉及婴幼儿配方奶粉。
3. "美赞臣" - 在某些情况下,美赞臣的产品因质量问题被曝光。
4. "雀巢" - 雀巢的部分产品在质量检测中未能通过。
5. "合生元" - 合生元的某些产品在质量检测中存在问题。
6. "安利" - 安利的一些产品因质量问题被曝光。
请注意,上述信息可能不是最新的,因为315曝光名单每年都会更新。如果需要最新的315曝光名单,建议查阅当年的中央电视台315晚会报道或相关官方公告。同时,由于品牌和市场状况不断变化,具体品牌的情况也可能随时间而变化。
相关内容:
今天必须和大家唠唠2025年央视3·15晚会曝光的一个大雷!知名母婴品牌残次料竟然被翻新售卖,涉及多家我们平时信赖的大品牌,这事儿真的太让人愤怒了,每一位宝妈都得警惕起来!

图片来自网络
垃圾里挑出“二等品”,利润惊人
这次被曝光的是位于济宁市梁山县的梁山希希纸制品有限公司。你听名字,可能觉得是个正儿八经生产纸制品的公司,结果呢,它主要业务竟然是废品回收,说白了,就是从纸尿裤和卫生巾生产厂家那里收购生产线上淘汰的残次品、下脚料,这些可都是实打实的生产垃圾啊!
公司负责人刘总那叫一个“坦诚”,带着记者就进了堆满货物的仓库。仓库里的景象,简直不忍直视!地上散落着各种纸尿裤和卫生巾,脏乱差到极点,几百平方米的仓库一大半都被这些垃圾占据,粗略估计至少有上百吨。刘总还大言不惭地说,这些货里能挑出“好东西”,也就是所谓的“二等品”,其实就是相对完好的婴儿纸尿裤和卫生巾的残次品。
记者随手一翻,就从垃圾里拽出了知名母婴品牌麦酷酷的婴儿拉拉裤,还有自由点的卫生巾。你敢信,这些从垃圾堆里出来的东西,竟然还能被当成商品二次售卖!
刘总以每吨260元到1400元的价格收购这些本应销毁的不合格产品,然后把形状完整、没有明显污渍和破损的挑出来,重新包装后,就能以7000 - 8000元/吨的高价转手卖出去,利润率高达300% - 500%,这暴利简直让人咋舌!这就好比你花低价收来一堆破铜烂铁,稍微摆弄一下,就当成黄金卖出去,这不是坑人是什么!

图片来自网络
毫无卫生保障的翻新过程
这些所谓的“二等品”,在希希纸制品公司是怎么翻新的呢?说出来能把你气个半死!在仓库里,工人把压缩打包运来的拉拉裤使劲在桌子上敲打,让它恢复蓬松状态,然后徒手装进新包装袋封口。整个过程没有任何卫生消毒措施,就这么简单粗暴。而且,二次包装的袋子上连个品牌厂址信息都没有,妥妥的“三无产品”。
这些从生产线上淘汰的产品,本就可能存在各种质量问题,再加上在这种毫无卫生保障的环境下翻新,细菌、病毒啥的不知道滋生了多少。宝宝和女性的皮肤那么娇嫩,用了这样的产品,不出问题才怪!想想都觉得可怕,我们满心信任购买的品牌产品,背后竟然可能是这样的“垃圾翻新货”。

图片来自网络
打通内部关系,完整残次品轻松流出
按照行业规范,正规的一次性卫生用品厂家对生产线上淘汰的残次品,都要进行切碎处理后才能流出企业。那希希纸制品公司为啥能收到大量完整的“二等品”呢?原来,刘总打通了企业内部的关系。
刘总直言,他给正规企业的员工好处费,让他们不把不合格的卫生巾、纸尿裤切碎,直接偷偷卖给他。比如,一车30吨的生产垃圾,至少能挑出15吨“好的”,也就是“二等品”。这种私下勾结、无视质量安全的行为,真的是太可恶了!那些正规企业的员工,为了一点私利,就把消费者的健康抛之脑后,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吗?
线上线下疯狂售卖,电商平台监管失职
有需求就有市场,希希纸制品公司的生意还挺“火爆”。线上线下都有客户来采购,有个来自福建泉州的老客户,线上线下生意都做,经常来采购好之、米菲、Babycare等品牌的婴儿纸尿裤。还有个来自临沂马头镇的客户,在某电商平台销售“二等品”自由点品牌女性安睡裤,为了掩人耳目,还要求去掉原包装,换上自己的包装。
记者在电商平台上一查,发现有两家网店打着“厂家直销”的旗号,销售这些从生产垃圾里挑出的自由点安睡裤,销量分别达到2.1万件和5.7万件。更离谱的是,网店销售产品的外包装上显示的生产厂家“如沐春风卫生用品有限公司”,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根本查无此公司。
这电商平台是怎么审核商家资质的?这么明显的问题都发现不了,让这些“三无”的翻新产品堂而皇之地在平台上售卖,这不是给不良商家提供温床吗?电商平台收取了商家的费用,就应该承担起监管的责任,不能让消费者在平台上买到这种危害健康的产品。
废料也不放过,回收再利用成产业链
希希纸制品公司可真是把“垃圾利用”发挥到了极致,销售“二等品”还不够,那些挑选剩下的垃圾,也被他们当成了赚钱的工具。在一个车间里,地上堆满了各种卫生巾、纸尿裤的生产垃圾,其中不乏全棉时代、苏菲等知名品牌的产品。
这些垃圾被工人踩在脚下,不断堆放到传送带上,然后被打碎,重新分离成为木浆、吸水高分子树脂等一次性卫生用品的原材料。刘总还得意洋洋地说,这些回收料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就这样,一条从残次品收购、翻新销售到废料回收再利用的闭环式违法链条形成了。
这些回收料重新流入一次性卫生用品生产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能有保障吗?说不定我们平时用的一些卫生用品,原材料就是这些从垃圾堆里出来的回收料,想想都觉得恶心。
涉事品牌纷纷回应,消费者还能信谁?
事情曝光后,多家涉事品牌官方旗舰店做出了回应。淘宝平台“好之旗舰店”客服称,非法回收和翻新行为与好之本身产品质量无关,企业已采取法律手段追究责任方违法行为,并成立专项调查小组彻查。“米菲母婴旗舰店”客服表示严厉谴责这种行为,并保留诉诸法律的权利。“Babycare旗舰店”客服称可能是仿冒产品,会追查并采取法律手段。“自由点旗舰店”客服强调产品符合相关规定。“EMXEE嫚熙官方旗舰店”介绍了自家产品严格的生产流程。“苏菲”官方微博回应曝光的包装产品非公司生产,将全力配合监管部门打击假冒伪劣行为。
虽然品牌们都在撇清关系,声称要追究责任,但消费者受到的伤害已经造成。我们花钱买这些知名品牌的产品,就是图个放心、安心,结果却被狠狠打脸。这些品牌在生产过程中,对残次品的管控难道没有漏洞吗?如果不是内部管理出现问题,这些残次品怎么会轻易流出,被不法分子利用呢?现在品牌们的回应,真的很难让消费者再完全信任他们。
监管缺失,如何保障消费者权益?
这次事件也暴露出监管层面存在的漏洞。现行的《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虽然要求建立产品追溯制度,但涉事网店能用虚构的公司名义销售,说明电商平台对经营者资质审核严重失职。某电商平台两家店铺销售翻新安睡裤超7.8万件,平台方难辞其咎,按照《电子商务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可能需承担连带责任。
行政机关在监管过程中,也没有及时发现并制止这种违法行为。对于生产端残次品的处置,缺乏动态监控;回收企业资质审批存在漏洞,没有将卫生用品回收纳入特殊行业管理。这些都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让他们能够肆无忌惮地生产、销售这些危害消费者健康的产品。
我们作为消费者,尤其是宝妈们,真的太难了!买个母婴产品,本来是为了给宝宝最好的呵护,结果却要时刻担心买到的是不是垃圾翻新货。希望相关部门能加大监管力度,完善监管制度,从生产源头到销售终端,全链条严格把控,让我们能买到放心的产品。也希望涉事品牌能真正重视起来,加强内部管理,给消费者一个满意的交代。不然,以后谁还敢买你们的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