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李大战”是指中国羽毛球运动员林丹和李宗伟之间的对决,这两位选手在羽毛球界享有极高的声誉,他们的比赛一直备受关注。随着两位运动员的退役,“林李大战”这一标志性事件已成为历史,被比喻为“明日黄花”。
对于YONEX来说,作为羽毛球用品市场的领先品牌,其持续的主导地位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1. "品牌影响力":YONEX在羽毛球装备领域拥有深厚的品牌影响力,其产品质量和性能在全球范围内都得到了认可。
2. "技术创新":YONEX持续在羽毛球用品上进行技术创新,推出新的产品,满足专业和业余羽毛球爱好者的需求。
3. "市场策略":YONEX通过赞助顶级赛事、与顶尖运动员合作等方式,强化品牌形象,吸引消费者。
4. "全球化布局":YONEX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广泛的销售网络,这有助于其市场扩张和品牌推广。
尽管“林李大战”成为历史,但以下因素可能影响YONEX在羽毛球用品市场的持续主导地位:
1. "竞争加剧":随着更多品牌的进入,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YONEX需要不断创新以保持优势。
2. "消费者需求变化":随着市场的发展,消费者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YONEX需要及时调整产品策略以适应这些变化。
3. "经济因素":经济波动可能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力,进而影响YONEX的市场表现。
总体来说,尽管
相关内容:
从今年8月开始,YONEX(尤尼克斯)2018春夏新品发布合作伙伴会议陆续在上海、北京等地举行,期间,即将发售的ASTROX天斧系列羽毛球拍,同新Ezone系列网球拍、李宗伟限定款系列等产品也首次面世。
“坐拥”羽坛最伟大的对手林丹与李宗伟的YONEX,每当发售新品的时候,都能够借助明星效应引发关注,限定款往往迅速售罄。明星效应始终助推运动品牌发展,YONEX则一直很好地利用了这一因素。
YONEX是以生产羽毛球拍起家的,随后进入网球、高尔夫领域。然而,无论是从投入程度、发售数量看,羽毛球产品远远高于其他体育产品。据YONEX方面透露,羽毛球产品的销售额也占据了所有产品的90%,羽毛球依旧是YONEX的核心。中国庞大的羽毛球市场恰恰与YONEX的战略相吻合。早在2014年,国内羽毛球人口就已达到2.5亿,为参与人数最多的运动项目,而2015年在淘宝上购买羽毛球用品的消费者人数超过900万人。再加上2012年前后中国羽毛球队屡屡取得佳绩,掀起的“羽球热”带来发展机遇。
中国庞大的羽毛球市场,在各大品牌眼中都是香饽饽——和YONEX一样从球拍起家的威克多(Victor)在2014-2015年成为了中国羽超联赛的合作伙伴,还赞助了四支国内地方队。但这些毕竟是外来品牌,国内运动品牌自然更想在羽毛球这一中国优势项目上分得市场份额,2009年4月,李宁品牌签下国家羽毛球队,并在2013-2016年赞助世界羽联重大赛事,欲垄断中国市场。

在其他品牌的“围攻”下,YONEX依然坚持固有策略: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不断通过签约个体明星运动员来稳固市场。2009年,YONEX与李宗伟签约;2015年,与林丹达成十年的合同。再加上此前签下的印尼名将陶菲克、丹麦选手彼得•盖德,YONEX坐拥了曾经羽坛的四大天王。
作为亚洲市场主力军,中国市场成为了各家的必争之地。据YONEX集团发布的2016-2017年度财报统计,该财年中国市场净销售额达到159亿日元,比上一年增长了86.9%。而从整个亚洲市场上看,在过去的几个财年中,2015-2016财年净销售额的增长幅度最大,达到560.5%。而林丹与YONEX的签约,对于带动销售势必有着积极影响。2015-2016年财报显示,亚洲体育用品市场的好转,主要来源于中国羽毛球产品的迅猛销售。明星效应影响羽毛球市场,另一位名将李宗伟在中国市场的号召力也不容小觑。据YONEX方面透露,被专业选手称赞的DUORA7销售量远远不如李宗伟代言的DUORA10,甚至于使用前者的球员在里约奥运会上取得了5枚金牌的成绩也未能有效拉动销量。
但是,明星策略亦有其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当林丹、李宗伟的热度不复从前时,以羽毛球为主的运动品牌YONEX如何延续此前的发展势头?
林丹与李宗伟已年过三十,尽管仍然在羽坛征战,但不可否认两人职业生涯即将进入尾声,而谌龙等人的影响力又有些欠缺。尽管YONEX签下了韩国名将李龙大、丹麦小将安赛龙等中国观众较为熟知的选手,但想要达到李宗伟在中国的热度依旧困难。
对此,YONEX方面给出的回应是,“保证品牌生命力的是产品本身,并且不会担心林李热度的下降。”
的确,林丹、李宗伟在内的四大天王,是羽坛的经典,通过推出纪念款、定制款能够让球迷用情怀买单。再加上包括YONEX在内的品牌,不断进行的技术与材质革新,“新瓶装旧酒”的套路也能够让羽毛球品牌延续发展了。不过,等到下一位羽坛极具影响力的人物出现时,羽毛球市场或许又将迎来重新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