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首店+1!肯德基旗下新品牌来了!这个新品牌就是“肯德基·宅急送”(KFC Home Delivery)。
肯德基·宅急送是肯德基推出的一个全新的外卖品牌,专门提供外卖服务。这个品牌于2023年1月1日在重庆率先上线,标志着肯德基在外卖领域的进一步拓展。
肯德基·宅急送的特点是:
"专注于外卖:" 与肯德基门店提供堂食和外卖相结合不同,肯德基·宅急送只提供外卖服务,更加专注于外卖场景。
"更快的配送速度:" 肯德基·宅急送致力于提供更快速的外卖配送服务,目标是实现30分钟内送达。
"更丰富的产品选择:" 肯德基·宅急送提供更丰富的产品选择,包括肯德基的明星产品,以及一些专门为外卖设计的菜品。
"独立的APP:" 肯德基·宅急送拥有独立的APP,用户可以通过这个APP下单,享受更加便捷的外卖体验。
肯德基·宅急送的出现,将进一步加剧外卖市场的竞争。目前,外卖市场已经非常激烈,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占据主导地位,肯德基·宅急送需要面对来自这些平台的竞争。
不过,肯德基拥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丰富的产品资源,这将为肯德
相关内容:
中午12点15分,星汇两江艺术商业中心门口排队拐了三道弯,不是网红奶茶,不是限量球鞋,是肯德基偷偷开的轻食店KPRO,人均28元把写字楼里那群天天靠沙拉续命的年轻人直接拽回碳水怀抱。
队伍里穿灰色西装的小哥端着刚出炉的谷物能量碗,黑米藜麦堆成小山,上盖一块烤得微焦的鸡腿肉,他边走边吃,三口下去眉头终于松开。

旁边同事拎着塑料袋里那团38元的冷草,眼神瞬间失去高光。
同样的午休半小时,有人吃饱有人吃草,钱包厚度却反过来,这就是当下白领午餐最赤裸的对比。
KPRO把价格钉在25到35区间,直接砍掉了轻食行业最爱加的智商税。
过去一份所谓减脂餐,几片鸡胸肉加生菜能卖到48,吃完两小时就饿,还得再花15买杯燕麦拿铁垫肚子。
现在肯德基用供应链规模把成本压下来,一块鸡腿肉、一勺杂粮、一撮蔬菜,热量标得明明白白,结账小票上还印着蛋白质克数,比健身教练说得清楚。

重庆这家店是西南首站,选址卡在写字楼最密集的两江新区,半径一公里内上班人口超过七万。
每天11点半开始,电梯像泄洪一样把人倒进商场负一层,原本只有便利店饭团和重油小面,现在多了一条新队。
开业第一周,KPRO中午翻台四次,店员嗓子喊哑,烤鸡腿备货从两百份加到六百份还不够卖。
数据摆在这儿,轻食不是没人吃,是之前又贵又难吃。
有人担心肯德基做轻食会不会不伦不类,其实品牌早算过账。
炸鸡增长见顶,Z世代把健康写在消费清单第一行,再不转身就是等死。

去年麦当劳在上海试点同类型门店,低卡汉堡上市三天卖断货;必胜客推出全麦比萨,外卖平台月销翻两倍。
巨头们发现,只要放下身段,健康也能走量。
KPRO菜单里甚至出现中式荞麦凉面,芝麻酱减半,辣油换成朝天椒粉,一口下去还是重庆灵魂,热量却比小面少三百大卡。
更深的变化在厨房。
过去肯德基后厨炸锅成排,现在KPRO门店里多了低温慢煮机、万能蒸烤箱,鸡腿肉先煮后烤,锁住汁水再刷一层薄酱,口感不比油炸差,脂肪却砍掉一半。

供应链端,谷物碗里的藜麦来自赤峰,黑米选自贵州黔东南,物流直达,比进口便宜20%,新鲜度反而更高。
巨头下场,直接把轻食上游价格打下来,以后小众品牌再想卖高价,先得问问消费者还买不买账。
有人吐槽轻食是伪需求,不过是用漂亮碗装剩饭。
真相是写字楼午餐痛点一直没解决:外卖高油高盐,自带嫌麻烦,传统轻食贵且难吃。
KPRO把速度、价格、口味重新洗牌,二十分钟排队到手,热量可控,味道不委屈,这才是刚需。
开业第七天,附近健身房教练把会员午餐统一改成KPRO,集体团购还能再打九折,健康餐第一次出现规模复购,行业笑话被现实打了脸。

再往远看,肯德基这招是抢时间窗口。
中国轻食市场年增速20%,规模已破千亿,却没有任何一家品牌占到5%以上,散兵游勇各自为战。
巨头带着资金、物流、门店密度冲进来,三个月就能复制上百店,小品牌来不及反应就被挤出货架。
未来两年,商场负一层很可能出现轻食版三国杀,谁能把价格压到30以内、味道留住中国人胃、规模开到写字楼楼下,谁就能提前锁死赛道。
当然,KPRO也不是没有隐患。

菜单现在只有十二款,吃一个月肯定腻;重庆人重油重辣,冬天一碗杂粮能否扛得住火锅诱惑还得打问号。
价格虽然降了,依旧比路边摊贵十块,对月薪六千的实习生来说不算友好。
这些问题不解决,热度过去队伍自然会缩。
但至少它把第一脚踢开了,让轻食第一次有了快餐速度和平价标签,后面跟风者只需沿着裂缝继续撬。
下次中午不知道吃什么,可以拐去星汇两江看看。
花28元拿一份热乎的谷物碗,坐在落地窗边看写字楼电梯上下,你会突然发现,健康其实没那么难,难的是有人愿意把健康做成普通人吃得起的样子。
肯德基这一步,表面是卖轻食,本质是告诉整个行业:别再拿草糊弄打工人,真把价格打下来,队自然排得比炸鸡还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