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首富易主,23岁白手起家,29年打造1400亿营收巨头

重庆的龙头企业易主,这起事件牵动着无数人的心。这位年轻的创始人,23岁就凭借八千元的启动资金开始了他的创业之旅,29年间,他将企业带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创造了1400多亿的营收。然而,时代的浪潮总是不断向前,他亲手缔造的商业帝国,如今终于迎来了新的主人。
这位创始人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商业传奇,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他白手起家,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敏锐的商业嗅觉,一步步将企业带到了行业巅峰。他的经历,激励着无数年轻人勇敢追梦,不断前行。
然而,人生总有离别,企业也总有更迭。这次的易主,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新的主人将带着这份沉甸甸的责任,继续书写这家企业的传奇。我们期待,他们能够传承并发扬光大这位创始人的精神,带领企业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同时,我们也要向这位创始人致敬。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只要有梦想,有毅力,有勇气,就能够创造奇迹。他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相关内容:

一张简陋的工作台,几台二手设备,1986年的重庆巴县,23岁的张兴海不会想到,他投入全部家当8000元创办的电器弹簧厂,会在近四十后改写重庆民企格局。


2025年8月28日,全国工商联发布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上,赛力斯集团以1451.76亿元营收位列全国第59名,一举超越长期盘踞重庆民企榜首的龙湖集团。



龙湖集团去年营收1274.75亿元,排名全国第73位。这意味着重庆民企的“头把交椅”首次易主。


从8000元到1400多亿,赛力斯创始人张兴海用近四十年时间,完成了一场实业创业的马拉松。这家从生产微车座椅弹簧起步的企业,如今已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一极。


No.01

8000元的创业奇迹



1986年的中国,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但私营经济仍处于萌芽阶段。23岁的张兴海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拿出仅有的8000元积蓄,创办“重庆巴县凤凰电器弹簧厂”。


当时的生产条件极为简陋,主要产品是电器簧和微车座垫簧。没有先进设备,没有雄厚资金,更没有政府背景。张兴海凭借的是重庆人与生俱来的实干精神和市场嗅觉。


“当年我们只是汽车产业链上最微小的一环,为长安微车生产座椅弹簧。”张兴海后来回忆道。这种低调起步的经历,塑造了赛力斯务实的企业文化。


在弹簧领域站稳脚跟后,张兴海逐步将业务拓展至减震器领域。1996年,他组建重庆渝安创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这就是赛力斯集团的前身。


2002年,公司开始制造和销售摩托车,完成了从零部件到整车制造的第一次跨越。然而,张兴海的野心不止于此。


No.02

民企与国企的破冰合作



2003年6月27日,中国汽车工业史上值得铭记的一天。


东风汽车公司、东风实业有限公司和渝安集团三方合资组建东风渝安车辆有限公司,主要生产东风小康品牌微车。国有大型汽车集团与民营企业联手造微车,这在我国汽车业尚属首例。


“当年我们决定进入汽车业时,想得很清楚:汽车产业投资大、产业链条长,不是说进就能进的。”张兴海表示,“与东风汽车的合资合作,是各方优势的整合。”


这次合作的意义非同小可。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民营企业要获得轿车生产资质难如登天。张兴海另辟蹊径,以微车为切入点,通过与国企合作的方式进入汽车制造领域。


签约时,渝安集团只付了5000万元,却获得了合资公司50%的股份。东风公司一位负责人当时对张兴海说:“这次谈判,你打了胜仗。”


能够赢得东风的信任,靠的是张兴海多年经营积累的信誉。


合资之前,渝安集团曾是东风的零部件供应商,在多年的合作中,由于产品质量可靠、按时交货,其诚信、务实的经营理念给东风高层留下了深刻印象。


No.03

提前布局的远见卓识



2016年,当大多数中国车企还在传统燃油车市场激烈竞争时,张兴海做出了一个战略性决策——在硅谷布局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


“2016年开始我们就确定了软件定义汽车的技术路线,而且下决心搞高端车。”张兴海后来透露。


这一决策在当时并不被业界看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不足2%,技术路线不明朗,基础设施不完善。但张兴海看到了全球能源结构调整和环保需求的大趋势。


2017年,金康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获得全国第八张新能源生产资质,标志着赛力斯正式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


同年,赛力斯位于美国硅谷的总部大楼投入试运营,吸纳北美地区的研发人才。


2019年4月10日,金康赛力斯两江工厂投产暨首款新电动汽车全球首发仪式在重庆两江智能工厂举行,标志着赛力斯新能源汽车战略进入实质性阶段。


然而,新能源汽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前期投入巨大,市场接受度低,赛力斯一度面临亏损压力。但张兴海坚持“长期主义”,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No.04

跨界合作的典范



2021年,赛力斯与华为达成合作,成为中国汽车行业与ICT企业跨界合作的标杆案例。


“到2021年,赛力斯在电动化方面有优势,华为在智能化方面更有优势,双方双向奔赴、一拍即合。”张兴海如此评价这次合作。


2021年4月19日,赛力斯与华为联合推出赛力斯华为智选SF5,开创了车企与科技公司合作的新模式。


同年12月2日,赛力斯发布高端智慧汽车品牌——AITO,以及赛力斯纯电驱增程平台(DE-i)。


问界系列车型迅速获得市场认可。2022年7月4日,AITO品牌发布问界M7;2023年,问界M9上市,一举拿下50万级以上豪华电动车市场销冠。


2024年8月,赛力斯与华为的合作进一步深化,双方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赛力斯汽车斥资115亿元投资华为旗下的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占股10%。


这次“业务+股权”的全面合作,标志着双方关系进入新阶段。


“本次投资入股引望公司标志着赛力斯与华为升级为‘业务+股权’的全面合作,开启双方合作从1到N可持续发展的新起点。”张兴海表示。


No.05

登顶重庆民企“一哥”



2025年8月28日,赛力斯集团以1451.76亿元营收,位列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第59名,在重庆超过年营收1274.75亿元的龙湖集团,成为重庆第一大民企。


这一成绩的背后是持续不断的技术投入。2025年上半年,赛力斯研发投入51.98亿元,同比增长154.9%;研发人员共计6,984人,同比增长26.6%,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提升至36%。


赛力斯智能安全系统、魔方技术平台、超级增程技术、超级工厂等一系列创新成果,构筑了公司的技术护城河。


其中,赛力斯超级工厂在行业内首创“厂中厂”模式,推动产品集成化、智造集聚化、产业集群化。


资本市场也给予积极回应。近半年已有近40家券商机构给予赛力斯“买入”评级,分析认为赛力斯下半年业绩有望延续高增长态势。


2025年《财富》中国500强排名中,赛力斯位列第169位,相较去年上升235个位次,成为排名跃升幅度最大的公司。


从8000元创业到1400多亿营收,张兴海用近四十年时间演绎了中国民营企业的进化史。在他看来,“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是赛力斯的企业宗旨。用户是根,赛力斯因用户而生。”



如今,63岁的张兴海依然活跃在企业经营一线。从弹簧厂到新能源汽车巨头,他带领赛力斯完成了数次生死转型。


在2025年《TopBrand 2025中国品牌500强》榜单中,赛力斯品牌价值达1755.23亿元,排名第92位,位列汽车行业前十。


张兴海的办公室挂着一幅字:“长期主义”。他常说:“制造业没有捷径可走,就是脚踏实地,一代人干一代人的事。”


重庆嘉陵江畔,赛力斯超级工厂里机械臂有序舞动,每三分钟就有一台问界新能源汽车下线。这座山城的新汽车故事,正在改写中国乃至全球汽车产业的格局。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