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从理肤泉到3CE:欧莱雅旗下品牌集体“渡劫” 高增长药妆部门陷安全与信任黑洞
导语:近年来,欧莱雅集团旗下的多个品牌如理肤泉、3CE等在市场上取得了显著的高增长。然而,近日这些品牌却因产品质量问题频发,陷入安全与信任的危机之中。
一、欧莱雅旗下品牌集体“渡劫”
1. 理肤泉
作为欧莱雅集团旗下的药妆品牌,理肤泉在近年来备受消费者喜爱。然而,近期有媒体报道称,理肤泉部分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如防腐剂超标、过敏源未标明等。这些事件引发了消费者对理肤泉品牌的信任危机。
2. 3CE
3CE作为欧莱雅集团旗下的彩妆品牌,近年来在年轻消费者中颇受欢迎。然而,近期有媒体报道称,3CE部分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如重金属超标、荧光剂添加等。这些问题使得3CE品牌形象受损,消费者对其信任度下降。
二、高增长药妆部门陷入安全与信任黑洞
1. 药妆市场前景广阔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个人护理产品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药妆市场迎来了快速发展。数据显示,我国药妆市场规模逐年扩大,预计未来几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
2. 药妆产品质量问题频发
尽管药妆市场前景广阔,但产品质量问题却
相关内容:
近日,全球化妆品巨头欧莱雅集团再次陷入产品安全风波。3月12日,有消息称欧莱雅在美国召回其所有批次的Effaclar Duo清痘净肤双重调理乳,原因是检测出微量的苯。对此,欧莱雅相关人士回应称,本次主动召回仅限美国和加拿大市场,且含有过氧苯甲酰(BPO)的祛痘产品未在中国市场销售。
产品安全频现隐患,多品牌陷入信任危机
据了解,过氧苯甲酰(BPO)是一种常用于痤疮治疗产品的成分,可缓慢释放新生态氧和苯甲酸,具有杀灭痤疮丙酸杆菌、抑制皮脂活性、抗炎及轻度溶解粉刺的作用。然而,BPO的不稳定性会导致苯的形成,而苯是国际公认的致癌物质。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家药监局2021年5月修订的《化妆品禁用原料目录》中,过氧苯甲酰被明确列为化妆品禁用成分。
此次召回被视为2023年3月"BPO危机"的延续。当时,美国独立实验室Valisure检测报告指出,欧莱雅旗下适乐肤(CeraVe)多款含BPO产品苯含量超标,引发集体诉讼。尽管欧莱雅坚称涉事产品符合美国监管标准,但苯作为强致癌物的属性仍引发消费者担忧。
药妆部门高增长背后 安全与信任挑战浮现
此次事件对欧莱雅高速增长的皮肤科学美容事业部形成考验。财报显示,该部门2024年销售额首次突破70亿欧元,理肤泉和适乐肤作为核心品牌,在北美、中国等市场表现强劲。理肤泉凭借"Mela B3"等明星产品跻身全球护肤品牌前三,适乐肤更实现20亿欧元销售额,中国市场成其新兴增长引擎。
整体来看,2024年全年欧莱雅实现销售额434.8亿欧元,按报告计算增长5.6%,同店销售额增长5.1%,当期营业利润录得86.88亿欧元。
然而,安全问题频发与消费者投诉激增正形成反差。根据黑猫投诉平台发布的2024年度企业黑榜显示,莱雅旗下的多个品牌面临着消费者投诉的问题。其中,3CE和修丽可均位列美妆领域黑榜前列。

截至目前,3CE因眼影盘质量问题收到697件投诉,消费者反映在官方旗舰店购买的眼影盘存在外观破损、污渍和霉点等问题,而品牌方对此的处理态度消极,甚至仅愿意提供50%的退款方案。另一方面,修丽可的"抗氧瓶"产品因效果与宣传不符,引发大量消费者投诉。

尽管中国未涉及此次召回,但市场仍存隐忧:
首先成分禁用政策差异:中国禁止 BPO 用于化妆品,而欧美将其列为处方痤疮药物成分。这种监管标准差异导致同一成分在不同市场的合规性矛盾。
其次渠道风险:中国消费者可通过跨境电商购买涉事产品,代购渠道可能成为监管盲区。
欧莱雅在声明中强调,将持续评估产品安全性并遵守各地法规。但对于跨国企业而言,如何在差异化市场中建立统一的安全标准,仍是长期课题。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