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报道指出,代购曾是澳大利亚品牌在中国市场成功的关键因素。但随着电商的兴起和代购市场的变化,代购的现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以下是代购在澳大利亚品牌中的角色以及他们现在所在的情况:
1. 代购在澳大利亚品牌中的角色:
- 早期,代购是澳大利亚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渠道。他们通过人脉和资源,将澳大利亚品牌的产品带入中国,满足了消费者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
- 代购在澳大利亚品牌中的地位较高,他们往往与品牌方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甚至能够影响品牌的市场策略。
2. 代购的现状:
- 随着电商的崛起,代购市场受到冲击。消费者可以通过电商平台直接购买澳大利亚品牌的产品,无需依赖代购。
- 一些代购转型成为跨境电商,利用电商平台拓展业务。他们通过学习跨境电商运营模式,提高自身竞争力。
- 部分代购选择退出市场,转行从事其他行业。他们积累的人脉和资源为转行提供了便利。
3. 代购的转型与挑战:
- 转型为跨境电商的代购需要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学习跨境电商运营模式,提高自身竞争力。
-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代购需要不断创新,提升服务质量,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 部分代购在转型过程中遇到困难,如资金、人才等方面的不足。
总之,代购曾是澳大利亚品牌在中国的“成败
相关内容:
来源:环球时报
香港《南华早报》4月27日文章,原题:代购曾是澳大利亚品牌在中国的“成败关键”——他们现在在哪里?曾经和现在的代购表示,2012年至2017年间,代购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最为活跃,当时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观和品牌意识迅速发展,大量中国游客和学生飞往世界各国,其中许多人成为代购。
代购不仅限于婴儿奶粉,维生素、滋补品、护肤品甚至靴子都会被代购。但中国政府打击进口逃税行为、当地消费者的不满以及疫情都对代购造成冲击。一些前代购和专家表示,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对代购产生了影响。
然而代购并没有完全消失。电子商务咨询公司Frontier Blue创始人詹姆斯·哈德森表示,相反,它已经转变为一个更加精致的零售生态系统。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品牌与之合作,并通过天猫和抖音等在线平台直接与中国消费者建立联系。一名前代购说,一些代购已“企业化”——将零售、物流和家庭购物网络结合起来,形成“超级代购店”。
新西兰贸易顾问斯蒂芬·雅各比表示,之前严重依赖代购的出口商现在开始感到“后悔”。雅各比说:“这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市场开拓方式,因为它不利于发展有价值的关系。”他表示,随着代购淡出零售业,新西兰出口商应该考虑在中国设立实体业务,不要追随代购的脚步,只通过电子商务进行销售。“电子商务渠道很有用,但也有成本,而且帮助有限。公司迟早都需要在中国建立业务。”(作者Su-Lin Tan,白晓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