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千年茶染焕发新生——记者体验方寸素帛上的中国色》
正文:
在历史的长河中,茶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连,而茶染作为茶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美学。近日,记者有幸走进一家传承千年的茶染工坊,亲身感受这一古老技艺在现代焕发的新生。
茶染,又称茶渍染,是利用茶叶中的天然色素对织物进行染色的一种传统工艺。它起源于我国唐代,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在古代,茶染技艺被视为贵族的专属,因其独特的色泽和质感,备受人们喜爱。
走进工坊,一股淡淡的茶香扑鼻而来。工坊内,一位年过古稀的老艺人正专注地操作着。她手法熟练,将一块块素帛放入盛满茶叶的染缸中,不一会儿,素帛便被染上了淡雅的茶色。
“茶染的工艺并不复杂,但需要耐心和细心。”老艺人一边操作,一边向记者介绍,“首先,要将茶叶研磨成粉末,然后加入适量的水,制成染液。接下来,将素帛放入染液中浸泡,待其充分吸收茶汁后取出晾干。最后,再用清水漂洗,去除多余的染料。”
在工坊内,记者还看到了许多用茶染技艺制作的精美工艺品,如茶染布艺、茶染服饰、茶染家居用品等。这些
相关内容:
视频加载中...
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11日讯 茶染技艺是一项古老的植物染手工艺,历经千年发展,凝聚着中华文化的精髓,是植物染深入发展的产物。记者来到日照庙山前村一处普通院落,找到了身着茶染衣服的植物染技艺传承人朱春莲。

朱春莲是两城街道臧家窑村吕家染坊的第6代传人,擅长茶染、蓝染、蜡染、柿染等技艺。为了更好地传承与研发印染技术,朱春莲创办了无失山房植茶染工作室,并组织美学雅集、植物染色与书画艺术创作等各类活动。
为直观感受茶染艺术的魅力,记者与朱老师一同就地取材,前往附近山上采摘茶树的老叶。日照茶作为中国最北方的茶,汤色黄绿明亮,是极为适合的染料原料。

采摘后的茶叶被熬制成染料,可以选用土布以及天然的棉麻丝等布料进行低温煮染。由于这次煮染时间较短,方巾最终染成了淡黄色。我们以茶染为底色,对方巾又叠加了蓝染工艺。《诗经・小雅》中有 “终朝采蓝,不盈一襜” 之句,这里的 “蓝” 指的便是可用于染色的蓼蓝草。朱春莲介绍道:“植物染色变化万千,每次呈现的效果都不一样,常常会带来惊喜。”



为推动植物染艺术从小众走向大众,朱春莲做了诸多尝试。在无失山房植茶染工作室里,陈列着众多经植物染技艺制作而成的作品,有杯垫、扇子、摆件、服装等。这些兼具实用价值与艺术美感的物品,让传统茶染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恰似茶树吐露新芽,以草木最本真的姿态续写着东方美学,也让这份古老技艺在现代社会中重新焕发光彩,连接起过去与未来,让更多人领略到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 。




闪电新闻记者 徐一丹 陈悦溪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