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彝族服饰,用色彩绚烂点缀非遗之花

建水彝族服饰,用色彩绚烂点缀非遗之花"/

建水彝族服饰,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色彩和图案,展现出了彝族人民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以下是对建水彝族服饰色彩点缀非遗之花的详细介绍:
一、色彩运用
1. 主色调:建水彝族服饰的主色调以红、黄、蓝、白为主,其中红色最为突出。红色象征着喜庆、热情和吉祥,是彝族人民最喜爱的颜色。
2. 辅助色:在主色调的基础上,建水彝族服饰还会运用绿色、紫色、黑色等辅助色进行搭配,使整体服饰更加丰富多彩。
二、图案设计
1. 图案题材:建水彝族服饰的图案设计以动植物、几何图形、神话传说等为主题,富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2. 图案寓意:图案中的动植物、几何图形等,都蕴含着丰富的寓意,如鱼寓意年年有余、鸟寓意吉祥如意、云纹寓意幸福安康等。
三、服饰特点
1. 男女服饰差异:建水彝族服饰男女款式有所不同,男性服饰以宽松、实用为主,女性服饰则注重装饰性和美观性。
2. 服饰配件:建水彝族服饰的配件丰富多样,如头饰、围裙、腰带、鞋等,均采用精美的图案和色彩进行点缀。
四、传承与发展
1. 传承:建水彝族服饰的传承主要通过家庭、社区和学校等途径进行,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

相关内容:

历史上的建水,曾是彝族人的聚散地,也是中原文化与边地文化交融最为充分的地区。由于历史缘故,建水彝族服饰多种多样,缤纷多彩,被史学家称之为“穿在身上的史书”。

建水彝族服饰的制作,有的以补、绣工艺结合,有的以工艺花边拼组,有的以滚、补、挑装饰,从布料选择,再到精心刺绣挑花,每道工序都是费工费时的技艺,需要投入相当大的劳动量。现在,建水彝族服饰的制作已被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曲江镇彝族服饰)

彝族妇女的刺绣本领十分高超,无论在腰带、衣裤,还是在鞋上都绣有极美的图案,图案为圆形、弯尺形、八角形等花鸟图案,手法采用十字绣、平绣等多种手法。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和承传了灿烂的服饰文化,其花样、款式既古老又精美,各种刺绣极为丰富。

(青龙镇彝族服饰)

居住于建水北部山区的彝族,遍布曲江、利民、盘江、甸尾、李浩寨等乡镇,与汉族交往密切,经济文化相对发达,服饰受汉文化的影响较多。男性服饰装饰少,服饰色调有青、蓝、白等。一般上着中领对襟衣,下穿宽裆打折裤,足蹬多层毛边布鞋。节日盛装时外罩一件领褂。女性内穿中领右衽大襟衣,外套绣花围腰,下着宽腿扭裆裤,裤角边有装饰。头饰常将长发编成独辫并续接假发辫,在接发处用红绳缠绕三道,再以沙帕包裹,盘于头顶,后头露出三道红头绳,所以又称“三道红”。此服饰亦被专家、学者称为建水型彝族服饰。

(曲江镇彝族服饰)

南部彝族地区(官厅、坡头、青龙、普雄等地)由于相对封闭,传统民族服饰虽受到一定的影响,但保留得较为完整,传统色彩较为浓重。男子仍保持民族服饰,上着双领对襟短衣,内衣多为浅色,外衣为青蓝色,下摆、衣领、衣带上绣有三片叶子组成的花纹图案,前襟以密密麻麻的布纽袢为装饰,实际使用暗扣或银纽扣。下作宽腿扭裆裤,腰系绣花套带,足蹬船邦绣花毛边布鞋。

(官厅镇彝族服饰)

(官厅镇彝族服饰)

(青龙镇男子彝族服饰)

聚居于坡头乡大石洞的彝族妇女,发辫编为左右两辫,扎红黄两色头绳,辫端系以绒球数个,盘于头顶,包以头帕,仅露出绒球于脑后,坠耳环。着青黑色宽松外衣,左襟大摆,银币为扣。紧袖及腕,袖口镶三道白色或黄色的绣有图案的花边。下穿宽裆打折裤,裤角亦绣花边三道。

(坡头乡彝族服饰)

(坡头乡彝族服饰头饰)

(坡头乡彝族服饰三道红)

(官厅镇彝族服饰——鞋)

文丨黄忠贵

图 |何锦 黄耀新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红河文旅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