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80后IT男在深圳创业,凭借“一张膜”成功打造出亿级TOP品牌,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这位80后IT男名叫张华,毕业于河北某知名大学,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毕业后,他曾在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工作,积累了丰富的IT行业经验。然而,他并不满足于现状,怀揣着创业梦想,决定在深圳这片充满机遇的土地上闯出一番事业。
2010年,张华辞去了稳定的工作,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他敏锐地发现了当时市场上对手机屏幕保护膜的需求,于是决定从这一领域入手。经过一番市场调研和产品研发,他推出了一款具有高性价比的手机屏幕保护膜——防刮膜。
这款防刮膜采用了一种特殊的纳米材料,具有超强的耐磨、防刮性能,且厚度仅为0.01毫米,不影响手机的美观。张华凭借这款产品,迅速在市场上打开了销路。
为了更好地推广产品,张华采用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他首先在各大电商平台开设店铺,通过精准的营销策略,吸引了大量消费者。随后,他又组建了一支专业的销售团队,深入一线市场,与各大手机店、手机维修店等合作,将产品推广至全国各地。
在创业初期,张华面临着诸多困难。一方面,市场竞争激烈,同质化产品众多;另一方面,资金链紧张,难以扩大生产规模。然而,他凭借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
相关内容:
“2014年我们推出第一个产品,防蓝光钢化膜,比市场价高很多,所以第一批只保守做了5万片,没想到很快就卖完了,很多经销商主动加单,华强北的档口都在找我们这张‘蓝色猩猩’包装的钢化膜,简直是‘一膜难求’。”回忆创业第一仗,“蓝猩”品牌创始人杜立强如此描述,品牌名也由此而来。手机钢化膜,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品类,却因其超高频的消费属性和庞大的市场基数,吸引国内无数玩家入场。一边是品牌,蓝猩深耕线下多年,同时进军线上,图拉斯、闪魔等品牌扎根线上多年,准备进军线下;另一边,许多白牌商家只能在激烈的价格战中寻求机会,并且面对同质化严重、消费者忠诚度低的难题。蓝猩创立11年来,靠一张膜年销售额数亿元,年增速在30% 以上。目前已在线下拓展了4800家门店,用三年时间布局了天猫、京东、抖音等电商平台,复购率达到30%,其中核心用户年均消费超500元,成为钢化膜细分品类的TOP品牌。杜立强来自河北邯郸,2004年大学毕业后就到深圳打拼,从事互联网IT相关工作。2008年之后,他一直在数码配件行业工作,接触贸易、销售等业务,直到2014年辞职,开始创业。那时候,国内钢化膜市场正处于野蛮生长阶段:华强北的“白牌”产品充斥着市场,消费者的品牌认知几乎为零,对于钢化膜的品质鉴别和细分功能更是毫无概念。杜立强还发现两个趋势:一是智能手机出货量爆发式增长,用户对屏幕保护的需求激增;二是市场缺乏真正以品质为导向的手机保护膜品牌。于是,他将创业方向锚定在这块“膜”上。为了找到差异化卖点,杜立强从日本引入高端材料,主导推出了第一款产品“防蓝光钢化膜”,定价39元一张,这几乎是当时市场均价的4倍。刚开始,有的经销商一听价格就连连摆手:“价格太贵不好卖啊。”为了找到更好的制造工艺和原材料,杜立强跑遍全国。最忙的时候,他1天要见6个供应商,家里的车一年被他开了3万多公里。后来,这台车还被他卖了,用来筹措资金买原材料,给下游更大的信心。功夫不负有心人,杜立强赌赢了创业的第一桶金,首批5万片钢化膜售罄。公司获得了持续造血的能力。对于杜立强来说,初战告捷的意义不光如此,蓝猩顺道验证了中高端膜市场的潜力,以及走钢化膜“产品创新”的路径。此后,蓝猩陆续推出更为细分的防窥膜、磨砂膜、热弯曲膜等差异化产品,并和3C数码新产品的发布热点同频。2023年华为Mate 60 Pro发布,市场热弯膜需求暴涨,蓝猩提前布局工艺研发,抢占先机,快速拿下这一品类手机膜的市占率第一。“即便同行跟进,我们已通过先发优势建立用户认知。”杜立强的想法很直观——在“简单”的品类里做研究。他倡导企业“螺旋式增长”,“我们不追求短期爆发,而是用技术迭代构建护城河” 。钢化膜看似技术门槛低,实则暗藏玄机。一片合格的钢化膜需兼顾透光率、抗摔性、边缘触感、抗指纹等数十项参数,但在整个行业中,这些参数长期缺乏统一标准。怎么让用户关注到这些参数?怎么把参数叠加进品牌价值和品牌溢价中?蓝猩给到的解法是将用户体验拆解为可量化的技术指标,并通过品控将其固化。以抗指纹性能为例,蓝猩的测试标准高于行业常规:模拟人手汗液成分的测试液、上万次滑动摩擦实验、要求膜面在极端环境下保持爽滑度,从而保障用户的使用体验度。这并不容易,蓝猩的出厂损耗率长期维持在20%,部分新品的良品率一度低至50%。但杜立强认为这是必要代价:“用户每天触摸屏幕数百次,细微差异都会直接影响口碑。我们不做‘能用’的产品,只做‘用了就回不去’的产品。”这对供应链也有要求。2017年,蓝猩自建东莞工厂,核心并非扩大产能,而是掌控关键工艺。例如,热弯膜所需的3D曲面成型技术,蓝猩与供应商联合研发专用设备,并约定半年“技术独占期”。如今,品牌的自建工厂不仅是生产基地,更是新品测试中心,每款新膜发布前,都会贴合真机进行调试,以校准膜与屏幕的匹配度。目前,蓝猩的核心品类依旧是钢化膜,占到总营收的65%。一些用户也会催促其“拓品”。2020年,蓝猩新增了手机壳业务(现占营收25%),并试水了充电配件。“三年内我们大部分资源仍会投入钢化膜。每个行业都有隐形门槛,盲目跨界只会稀释品牌价值。”
6年只做一个品
《天下网商》:蓝猩主做钢化膜品类,目前品牌声量怎么样,和您的预期匹配吗?杜立强:第一,本身我们做的是很细的类目,3C配件品类很多,但是我们又不像同行业品牌选择做很多品类,所以从市场接触度来说,他们的知名度可能相对会更大一些。但我不觉得这是一个问题。因为蓝猩更多聚焦在保护壳、保护膜,就是我们俗称的3C配件保护类产品的类目当中,这些看起来是最不起眼的东西,但又是全球手机配件市场中吞吐量最大的一类产品,需求高就意味着机遇多。第二,国内针对保护类专业类目的品牌并不是很多,很多电商领域耳熟能详的知名商家,很多是顺带在做手机膜,主导品牌并不在此,另外市面上还有很多工厂商家,所以品牌化一定是这个品类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第三,我们比较特殊,早期是从线下开始做的,从成立到现在,以前的主战场都是纯线下,2021年才开始做了天猫旗舰店,后面再做多平台,线上化也就4年左右的时间,而别的一些纯电商品牌可能在电商平台上面运营了十几年了,整个公司风格会有些不一样。《天下网商》:创业11年,你们品牌现在还是以手机壳和手机膜为主吗?占多大比例?杜立强:基本上90%的营业额和出货量就是手机壳膜,其中手机钢化膜占到65%左右,但从钢化膜品类来说,现在我们的产品线覆盖非常多型号的手机,有的手机型号可能你们听都没听过,我们都有。《天下网商》:有哪些SKU?尤其是供给比较丰富的钢化膜品类?杜立强:我举个例子,这两年我们的钢化膜产品已经拓展到了新能源车方面,比如特斯拉、理想、小米SU7等车型,当前新能源车的操作智能化很多都在屏幕上,使用频率高,也用得上钢化膜,还有就是大疆的拍摄设备、Switch的游戏机屏幕、苹果手表的表盘等,也构成了新的膜业务板块。《天下网商》:听下来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在膜行业做深做垂直,延伸到多品类的膜,另一个是膜之外在小步做宽,比如2020年开始做保护壳。杜立强:对,我觉得壳膜不分家,一般对壳有需求的消费者,对壳同样会有需求。《天下网商》:蓝猩从2014年成立就开始做膜,6年后才开始做壳,时间点的选择是什么样的?杜立强:这个跟我们团队成长有关,我做事情相对会偏保守一些,如果这个事情我没有很充足的把握,有时候把战线拉得很长,未必能做得好。其实3C配件行业竞争一直很激烈,蓝猩可能很擅长做保护膜,可是跳进保护壳这个品类,我未必擅长。虽然这两类产品关联度很大,但实际上在运营的思路和打法、对产品的要求以及营销方面,差别是很大的,所以你贸然进入到一个新的领域,如果没有很充足的把握,可能到最后打一下又得退回来,因为没能达到预期,这对于整个团队、整个品牌都是蛮大的损伤。所以我宁愿保守一些、慢一些,走得更稳一些。这背后还有一个品牌发展阶段和个人精力的原因。创业最初几年,我们做产品的人不多,虽然会有一些跟进的同事,但几乎所有的决策、新材料的开发、工艺的研发、测款都需要我参与。2019年之前工作状态是什么样呢?基本上我是没有周末的,过年别人是放七八天假,我给自己放三天假。这倒不是我一定要卷大家,而是创业团队,初期要做的事多,逼迫我必须保持那样的一个状态。最简单的一个背景,我们创业的时候,中国的电商生态已经跑起来了,线上卖的大多数钢化膜都是很便宜的,尤其是手机配件类的产品,大多是低端膜为主,而我们的价格刚出道就坚定了定位、走中高端线,所以竞争力是非常重要的。走中高端线不是说品牌喊喊、定定价就可以了,消费者得认可、得买单,所以我们必须在新产品上面保持竞争力。当时公司很小,也没有背书,工厂的规模有限,客户甚至经销商对蓝猩的认知度也是有限的,所以它只能是保持一个高频次更新,靠新产品接触用户,在工艺方面变化。因此我们当时做钢化膜,几乎两周之内必有一款新品,不到一周时间就得出新型号。如果说那个时候还要开一条线去做手机壳,且没有团队一起分担的话,两个品或许都做不好。这是我不想看到的。《天下网商》:这种策略对蓝猩的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杜立强:有积累才能在市场上先站稳。2019年以来我们的年增长率很快,在30%以上。前面因为我们规模很小,只做钢化膜一个类目,主力的销量全部来自于iPhone系列,基本8成以上都来自于苹果旗下手机机型的销量。为什么呢?因为2014年那个时段,国产手机并没有太高的溢价,你会发现市场上国产手机虽然量很大,但仍以便宜的机型为主,我们品牌定位又比较中高端,与苹果手机的用户契合度更高,因为他们普遍对钢化膜的要求也较高。所以那几年,我们根据这批最初的用户,确定了做产品的基本逻辑,即蓝猩需要尽可能做出跟同行之间有明显差异的产品,只有通过这一点,才能吸引复购。《天下网商》:在那个阶段,您是怎么让消费者记住你们的产品和品牌的?杜立强:我们会重点关注几个参数:第一个是耐摔度,第二个是清晰度,第三个是触感,包括爽滑度,就是你的抗指纹能力怎么样。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细节,比如说边缘手感好不好,膜的覆盖面积是不是能够尽可能合理。像iPhone16因为做了超窄边框,一般普通的膜贴了后会挡住一点点屏幕或者留边,这一点点的偏差用户就会觉得不舒服了,所以只要我们的膜做出无感的存在,就和别人不一样、有记忆点。蓝猩的男性消费者复购率很高,不管在线上还是线下都是如此。这些细微的差别决定了消费者能否认可一个品牌。在我看来,这种差别如果直接跟消费者去讲,他是很难马上体验到的,钢化膜的品宣难就难在有些东西是肉眼不可见的,比如强度高、耐磨耐用,我们也只能通过测试数据告诉消费者,没办法说得很直观,但是清晰度、爽滑度等项目,是消费者能马上感知得到的。举例来说,我们开发了抗反射的钢化膜,在太阳光底下或者强光底下去看手机屏幕,它的反光度会低很多,消费者使用中会发现,第一个用它贴的屏幕很通透,第二在任何光线下面看屏幕的舒适度都高。在这种情况下面,他还会再用回普通的高清膜吗?我觉得用不回去,因为体验感完全不一样。这种附加值的产品就是市场的空间,你能把这种体验感给到消费者,又是以一个比较合适的价格,消费者是愿意去接受的。不同的需求带来不同的人群,我们在膜这个单品类上做了十多年,就是不断通过找需求、满足需求去找到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