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司登是中国知名的羽绒服品牌,从三年关店8000家到一年狂卖100亿,波司登经历了以下几个关键转变和策略调整:
1. "数字化转型":波司登积极拥抱互联网,加强线上销售渠道建设,提升线上购物体验,通过电商平台和自建官网扩大销售规模。
2. "品牌升级":波司登对品牌形象进行了全面升级,推出了一系列新的产品线和设计,以迎合年轻消费者的审美需求。
3. "产品创新":波司登不断研发新产品,引入高科技面料和环保材料,提升产品品质,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羽绒服的需求。
4. "渠道优化":波司登关闭了部分低效门店,转而投资建设更高效的零售终端,优化了门店布局和运营模式。
5. "国际市场拓展":波司登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品牌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6. "营销策略调整":波司登加大了营销投入,通过明星代言、广告投放、社交媒体营销等多种方式提升品牌曝光度。
7. "供应链优化":波司登加强供应链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
8. "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波司登与国内外知名品牌和机构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发产品,提升品牌形象。
通过这些措施,波司登成功实现了从关店到狂卖的转变,实现了品牌价值的提升和业绩的
相关内容:

图片来源于网络, 侵权必删
文 | 华商韬略 闫瑢
从无人知晓的村办缝纫组到家喻户晓的国产大品牌,从三年关店8000家到一年狂卖100亿 ,波司登经历了什么?
上个世纪70年代,高德康白手起家,创建了波司登。最初,它只是由十一个裁缝组成的村办缝纫组。伴随着改革开放这股春风,缝纫组的生意越做越大。虽然中途几经沉浮,但波司登逐渐成为了国内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
巅峰时期,2006年,全球三分之一的羽绒服都来自波司登,品牌规模空前。但盛衰相随,后来整个行业大环境遇冷,在其他品牌都适当收缩的情况下,波司登却仍然疯狂扩张线下门店,最终造成了恶果。
2012年,波司登门店数达到14000余家,一年内增长店面近5000家。从2013年开始,波司登的营收开始急转直下。自此,它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业绩亏损,品牌分割,门店关闭了8000余家,这种颓势持续了整整三年。
在这期间,国外快消品牌ZARA、H&M、无印良品等凭借时尚且多样的款式,在大陆市场快速崛起,波司登的市场份额被进一步挤压。

图片来源于网络, 侵权必删
昔日的“羽皇”,变得惶惑不安。
2017年,波司登与战略咨询公司君智达成合作。启动波司登项目后,君智团队对其所处行业趋势、竞争态势、企业运营展开了全方位的深度研究。
中国羽绒服市场的增长潜力巨大。据调查,2022年中国羽绒服市场将达到1621亿,平均增长率在10%以上。
此外,在品牌认知度和专业度方面,波司登已经深耕多年,所以它虽然暂时失去了品牌活力,但很易于被激活。
针对企业运营,君智为波司登从传播、设计、渠道三层为其定制了发展战略。基于波司登运营现状与品牌优势,君智为其提出了“全球热销的羽绒服专家”的战略方向。
首先,为强化众人对波司登“羽绒服专家”的形象认知,提高传播声量,波司登整合全球资源,主动传达对消费者有价值的品牌信息。比如,发布国际设计师联名款,作为唯一主场走秀的中国品牌登陆纽约时装周等。
其次,波司登在原创设计、品质工艺等方面持续优化。君智的姚荣君说:“企业需要依据竞争对手的位置来确定自己的位置。”国外快消品牌ZARA每年可以推出12000种设计新款,而扩张门店时期的波司登,一年只能推出200款产品。
针对这种明显的差距,波司登一方面全面提升生产工艺,另一方面与国际顶尖原辅料供应商建立合作,采用 “世界之布”之称的Goretex面料。并且,与国际一流科研机构合作,在产品功能、面料等研发创新层面不断突破。

图片来源于网络, 侵权必删
最后,全面升级线上线下渠道,与万达、银泰、凯德等核心商业体开展合作,并在上海南京东路、北京西单、杭州大厦、成都春熙路等全国地标商圈设立旗舰店。
今年双11,波司登在天猫服饰品牌销售榜排名中,分别蝉联中国服饰品牌第一名及服饰行业第二名。

图源:雪球
11月26日晚间,波司登公布本财年中期业绩。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净利双增,其中,净利润实现4.86亿元,同比增幅超过40%。
波司登几年间经历过高速发展,也深陷过低谷,它几经沉浮,如今的蜕变让它涅槃重生。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