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思哲品牌大变局,传将被出售,华丽转身还是黯然落幕?

范思哲品牌大变局,传将被出售,华丽转身还是黯然落幕?"/

关于范思哲品牌可能面临出售的消息,这通常是商业界常见的现象。品牌出售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比如母公司战略调整、财务状况、市场定位变化等。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和影响:
1. "战略调整":品牌母公司可能在进行业务重组或战略调整,出售部分资产以集中资源发展核心业务。
2. "财务状况":如果品牌面临财务压力,出售可能是缓解财务困境的一种方式。
3. "市场定位":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品牌可能需要调整其市场定位,出售可能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部分。
4. "品牌影响力":出售品牌也可能是因为品牌的影响力减弱,需要通过新的管理团队和市场策略来重振品牌。
对于范思哲而言,如果真的面临出售,可能会带来以下影响:
- "品牌形象和定位":新的所有者可能会对品牌形象和定位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和消费者需求。 - "产品和服务":产品线和服务可能会发生变化,以适应新所有者的战略规划。
- "员工和运营":可能会有员工变动或运营调整,以适应新的管理风格和业务方向。
- "投资者和合作伙伴":新的所有者可能会吸引新的投资者和合作伙伴,带来新的资金和资源。
总体来说,品牌出售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方面的考量。对于范思哲来说,无论是继续独立运营还是被新的所有者收购,都将是品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相关内容:

最新消息传来。

4月4日,意大利时尚巨头Prada谋求收购范思哲,有了新动向——路透社披露,高盛正牵头为Prada提供25亿欧元的融资计划,其中15亿欧元用于收购,剩余10亿欧元用于收购后恢复范思哲业绩。

范思哲,熟悉时尚的人们并不陌生这个名字。成立于1978年,范思哲背后是一对意大利兄妹,以天才般的大胆创意,把时尚界杀了个底朝天,并开启了“超模盛世”。可以说当今流行的种种时尚趋势,范思哲功不可没。

如今,经历了多次卖身后,范思哲再次被摆上货架,这次来到了Prada门前。

兄妹联手

时尚帝国崛起史

范思哲的故事,始于一对兄妹。

1946年,詹尼·范思哲(Gianni Versace)出生于意大利南部一个贫穷家庭。母亲是位裁缝,天分极高的詹尼从小就耳濡目染,中学时选择辍学在母亲身边帮忙。后来他来到米兰,辗转多个品牌担任自由设计师,开始小有名气。

1978年,崭露头角的詹尼创立同名品牌Gianni Versace,并亲自设计品牌logo——希腊神话里的蛇头女妖美杜莎,寓意爱上美杜莎的人将无可救药,正如被范思哲征服。

大放异彩是在1982年,范思哲打造了著名的“Oroton Dress”,面料如流动的液态金属,穿着宛若古希腊女神,极简却不失性感华丽。这一系列堪称范思哲经典之作,并沿用至今。

从此,一个奢华、性感与梦想的时装帝国开始建立起来。

2017年范思哲重现经典

彼时的时装讲究含蓄低调,范思哲重新定义了流行美学,风格极具革命性:别针、铆钉、鎏金,更常用大胆夸张的印花,长蛇鳞片、巴洛克花纹和波普艺术在这里交错辉映。

一言以概之,范思哲有着不可一世的美与叛逆。《Vogue》曾抛下一句狠话:“阿玛尼为妻子设计服装,范思哲为情妇打造战袍。”

设计天赋卓越,詹尼更是个营销“鬼才”。在他之前,世界上没有超模,彼时的模特多是临时工作,地位远不及今日。詹尼以独到眼光,一手捧红了辛迪·克劳馥、凯特·摩斯、娜奥米·坎贝尔等超模,直接推动了超模时代的崛起。

不止于此,詹尼还开创了明星前排看秀的先河,打破了只服务名媛的惯例。麦当娜等传奇巨星的现身,让范思哲的秀场大受媒体追捧。

华丽又先锋,范思哲受到名流们的青睐,戴安娜王妃是其最著名的忠实拥趸,多次穿着范思哲的优雅高定现身。而迈克尔·杰克逊在全球巡演的著名金色战袍也出自詹尼之手。

这些家喻户晓的面庞是最好的广告,谁不想和偶像穿同款呢?1996年,范思哲业绩突破10亿美元大关,在全世界开设了上百家门店,成为与Armani、Gucci、Valentino比肩的时尚品牌。

令人惋惜的是,1997年詹尼在美国被连环杀手枪击,一代传奇就此陨落。此后,加入公司多年的妹妹多纳泰拉(Donatella·Versace)接手,并将品牌名从Gianni Versace改为家族姓氏Versace。

时尚圈瞬息万变,全世界都不看好这位女掌门。不止有一家公司想趁机买下品牌,多纳泰拉都拒绝了,表示不会出售哥哥的遗产。“我没有他的才华,但我有他的勇气。”

在妹妹的主导下,范思哲也曾有过高光时刻。2000年,詹尼佛·洛佩茨身着丛林裙爆火网络,甚至催生了Google图片搜索功能。2012年,安吉丽娜朱莉在奥斯卡颁奖礼上黑色高开衩长礼裙引发“朱莉腿”效应,成为现象级的红毯造型之一。

然而,昔日惊艳世界的时尚先驱又一次走到了低谷。

范思哲落寞

要卖身给Prada了

回过头来看,范思哲的命运,早已暗中写下。

在詹尼的计划中,范思哲将于1998年IPO上市。彼时公司估值为10亿美元,与Armani、拉夫·劳伦并驾齐驱。结果事与愿违,詹尼去世后,IPO被迫暂停。

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尽管家族成员竭力支撑,然而失去灵魂人物的范思哲,少有惊世之作。人们逐渐对金色装饰、豹纹和繁复印花产生了审美疲劳,视其为“土豪风”代表。

尽管在时尚圈,范思哲依旧有一席之地,却难现昔日辉煌,逐渐陷入亏损泥潭,2004年传出濒临破产的消息。

潮流爱新鲜,奢侈品也是如此。反观Armani、Gucci和Prada等昔日竞争对手,抓住千禧年的好时机,如火箭般腾飞。待到2009年,Gucci业绩是范思哲的20倍,Armani是其6倍,差距已然越来越大。

实际上,这不是范思哲第一次被卖。

早在2014年,黑石集团收购了范思哲20%的股权,当时范思哲的估值约为14亿美元。这是黑石第一次涉足奢侈品业务。彼时双方的打算是共同推进IPO,却迟迟未能兑现,业绩踏足不前几乎没有盈利。黑石失去了耐心,表示不会再投入任何资金。

转眼到了2018年,美国轻奢品牌Michael Kors宣布以约2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范思哲,并正式更名为Capri集团。在这笔交易中,黑石得以退出。

Michael Kors由其同名设计师于1981年创立,直到2010年前后,以轻奢路线搭乘电商东风快速崛起,一时间也是风头无量,却因设计模仿大牌、质量一般而饱受诟病。这笔收购也被业内视作“蛇吞象”“轻奢赢了奢侈”。

其中有一段插曲,范思哲的粉丝们曾在网上恳求家族三思,不要向Capri出售该品牌。据说当时老客户流失率高达32%。然而彼时范思哲营收不过约5亿美元,很难拒绝这个出价。

在Capri集团看来,轻奢市场已见顶,这笔交易正如此前收购英国奢侈品Jimmy Choo,是重回高端的关键一步。并号称将让范思哲的销售额增长四倍,达到20亿美元以上。

空有野心,却无力回天。Capri集团2024财年报告显示,范思哲营收为10.3亿美元,利润率仅为 0.4%。而集团市值从2014年初的200亿美元高点以来急剧下跌,目前只有17亿美元。

兜兜转转,范思哲来到了Prada门前。今年1月,便传出收购风声。界面曾引援外媒报道,Prada锚定的猎物并非只有范思哲,而是将范思哲和Jimmy Choo一并收入囊中。

如今最新消息,则是路透社报道高盛正牵头提供25亿欧元的融资计划,以支持Prada收购范思哲。其中15亿欧元用于收购,剩余的10亿欧元用于收购后恢复范思哲的业绩。

一切都有迹可循。就在上个月,执掌28年后,多纳泰拉宣布卸任,称“能继承詹尼的遗产是这辈子最大的荣幸。但愿至今为止,没有让你失望。”

有意思的是,继任者正是Prada旗下Miu Miu前设计总监。可以确定的是,范思哲又要开始一个新时代了。

时尚更迭

奢侈品正在大洗牌

范思哲的困境,是整个奢侈品行业的一缕缩影。

去年底,老牌奢侈品Burberry传出收购传闻。尽管双方并未对此评论,但Moncler股东方、LVMH董事长Bernard Arnault曾表示,“渴望看到这样的交易发生”。

更早前,瑞士奢侈品巨头历峰集团宣布,已与德国奢侈品电商公司Mytheresa达成协议,后者将收购历峰旗下奢侈品电商集团YOOX NET-A-PORTER。

无论是Burberry还是YOOX NET-A-PORTER都处于深深的财务压力和市场竞争中——此时此刻,时尚奢侈品行业日子并不好过。即便被视为风向标的法国奢侈品巨头LVMH集团,去年净利润同比下降了17%,可见艰难。

然而一边是海水,一边是火焰。

在奢侈品市场疲软的当下,Prada却交出了极为亮眼的成绩单。2024年净营收达到约54亿欧元,同比增长17%。旗下Miu Miu势头强劲,同比增长93.2%至12.28亿欧元,成功迈入10亿欧元销售额俱乐部。

凭借甜酷千金风,Miu Miu逆势出圈吃到了年轻化红利。一枚小小的发夹被卖到3250元,且频频缺货。社交平台流传着“穿Prada的不一定有钱,但穿Miu Miu的肯定不差钱。”Prada选择此时收购范思哲,并不难理解——意图再造第二个Miu Miu。

对于许多人来说,Prada并不陌生。尤其电影《穿Prada的女王》成为一代人的时尚启蒙。成立于1913年,Prada以皮包箱具起家,开业六年就被指定为意大利皇室供应商。

其实Prada也曾一度没落,直到交接棒传到创始人的孙女Miuccia手中。70年代,她推出了与奢侈品背道而驰的黑色尼龙包,整个时尚界瞠目结舌,却风靡全球数十年,成为时尚必备款。

时尚终究是个圈。当极简主义潮流开始盛行,Prada又成为简约摩登的代名词。此后,Prada抓准中国奢侈品市场爆发的风口,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实际上,Prada并非并购战场的新兵,但大多惨淡收场。曾重金收购设计师品牌Helmut Lang和Jil Sander,因设计理念和商业路线分歧,两个品牌很难和母公司形成合力,拖累母公司营收,最后只能折价出售。

收购历来是时尚集团们必备的扩张手段,能够促进业绩增长和市场话语权。当行业面临生存挑战,用相对较低的价格收割优质资产,是凛冬带来的机会。时至今日,每一笔并购都至关重要。

洗牌正在发生,但潮流永不落幕。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