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说得没错,安踏(Anta)的实力的确非常强大,甚至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它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运动品牌,更是一个拥有多元化品牌矩阵和强大市场影响力的体育用品集团。
以下是一些安踏实力超乎想象的方面:
"1. 拥有众多奢侈运动品牌:"
"FILA:" 这可能是安踏最知名的收购案。FILA作为一个源自意大利的奢华运动品牌,在全球拥有极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安踏收购FILA后,不仅获得了品牌本身,还获得了其强大的渠道和客户群体。
"Descente:" 来自日本的奢华运动品牌,以其高品质和创新设计闻名,在高端运动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Kolon Sport:" 韩国科隆集团旗下的高端运动品牌,在韩国市场拥有极高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
"Arc'teryx:" 来自加拿大的高端户外品牌,以其专业、轻量、耐用的产品著称,是户外运动爱好者追捧的品牌。
"Salomon:" 法国高端户外运动品牌,专注于越野跑、登山等领域,拥有强大的专业技术和产品实力。
"2. 中国体育用品市场的领导者:"
安踏是中国最大的体育用品公司,市场份额遥遥领先于竞争对手。
安踏旗下拥有多个定位不同的品牌,覆盖了从专业运动到大众休闲的各个细分市场,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相关内容:
“晋江老板又买楼了”——上周去厦门出差,出租车司机指着观音山一栋玻璃盒子说,那是安踏新总部,夜里整栋楼亮成“A”字,像给城市打上了水印。那一刻突然意识到,当年被嘲“土味”的福建鞋,已经悄悄把店开到了迪拜mall正门口,和LV上下楼。
怎么做到的?一句话:把“收购”玩成“养成”。
2019年把亚玛芬吞下时,外界都说“蛇吞象”,结果四年过去,始祖鸟一件冲锋衣炒到一万二还得配货,迪桑特滑雪服成了东北“厅局风”标配。最绝的是FILA,被安踏捡来时亏损5000万美元,现在一年净赚40亿,毛利70%,比茅台还稳。老晋江人告诉我,秘诀就两条——
第一,不让品牌“改姓”。FILA门店里找不到安踏logo,店长甚至不让员工穿安踏工服上班,保持“意大利血统”的幻觉。
第二,用中国速度给洋品牌打激素。一款新配色,从设计到上架15天,Zara看了都沉默。去年冬天,哈尔滨零下三十度,鸟店店员把冲锋衣塞进冰箱做“速冻实验”,游客现场看水珠滚成球,当天销量翻三倍,这套路洋高管想破头也玩不出来。

技术也不再是“贴牌遮羞布”。
去年我陪跑团里的大神穿PG7,五分配速刷半马,鞋底氮科技颗粒踩上去像爆米花,回弹确实肉眼可见。他调侃:“以前国产鞋讲科技像直男讲情话,尴尬;现在安踏把情话写成诗,还附实验数据。”更戳心的是,那鞋399元,对标款飞马要一千多,工薪脚也能享受碳板快乐。集团内部说,未来五年砸200亿做研发,钱从哪来?FILA赚富人的钱,安踏主品牌赚普通人的钱,再拿利润去烧实验室,雪球越滚越大。

当然,也不是没有隐忧。
去温哥华出差,逛到始祖鸟总部旗舰店,进门依旧全是英文价签,店员听说我从中国来,下意识补一句“wehave taxfree”,那一刻明白:海外消费者眼里,鸟还是加拿大鸟,安踏只是付账单的“中国金主”。想真正成为全球老大,得让外国人把“ANTA”读成“安踏”,而不是“anotherChinesebuyer”。千亿目标写在PPT上容易,把555亿现金花出去还不翻车,才见真章。

回酒店路上,刷到一条旧新闻:2007年安踏在香港上市,开盘当天市值200亿港元,现场敲锣的丁世忠把儿子扛在肩上,小孩穿着安踏儿童鞋,鞋尖还沾着晋江工厂的灰。十五年过去,孩子已大学毕业,那双鞋早不知丢哪了,但灰似乎还在——每次收购、每一场15天的闪电上市,都带着那股子“怕穷”的焦虑感。或许正是这口焦虑,让晋江人不敢停,也挺好,运动品牌赛道,本来就不是慢跑,是越野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