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作为我国重要的沿海城市,近年来在品牌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据最新消息,青岛累计遴选产生了185个“青岛优品”,这一数量在全国同类城市中位居前列,充分展现了青岛品牌建设的强大实力。
“青岛优品”是指经过严格筛选、具有较高品质、市场竞争力强的青岛品牌产品。这些产品涵盖了食品、家电、纺织、化工、机械等多个领域,代表了青岛产业发展的最新成果。
青岛品牌总量的提升,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1. 政策支持:青岛市政府高度重视品牌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企业提升品牌竞争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2. 产业集聚:青岛拥有众多产业集群,如家电、食品、纺织等,这些产业集群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了品牌产品的涌现。
3. 企业创新:青岛企业注重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模式创新,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4. 市场拓展:青岛企业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5. 人才培养:青岛注重人才培养,为企业提供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为品牌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总之,青岛品牌总量的提升,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在今后的发展中,青岛将继续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相关内容:
健全品牌培育机制,做好品牌“总谋划”。坚持系统谋划,推进“青岛优品”区域品牌建设,建立品牌管理、形象标识、企业声明3项制度,构建品牌、标准、评价、推广和保护5个体系。截至目前,累计遴选产生185个“青岛优品”产品(服务)。实行“青岛优品”成长伙伴计划,形成以“青岛优品”为引领,以“青岛制造”“青岛农品”“青岛服务”“青岛购物”“青岛文旅”五大行业品牌为支撑,以企业品牌为基础的品牌发展架构。按照“培育一批、发展一批、储备一批”的工作思路,打造有序推进、可持续的品牌培育矩阵。2024年,共有12家企业入选“好品山东”、45家入选山东高端品牌,数量均居全省第一。
健全品牌发展机制,夯实品牌“硬支撑”。强化质量支撑,让品牌形象“立得住”。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行企业首席质量官、首席品牌官制度,累计培训“双官”1100余名。开展质量基础设施集成赋能提升行动,线上平台累计服务企业1000余家,为企业节约成本近千万元。持续举办全市“质量月”活动,开展市长质量奖评审,在全省质量工作评议中连续7次获最高等次认定。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让品牌所有者“站得稳”。组织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地理标志保护等专项行动,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全力推进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建成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青岛分中心,搭建高端智能装备、家用电器领域全链条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专利审查周期缩短70%以上。强化标准引领,让品牌发展“走得远”。实施“标准化+”战略行动,鼓励企事业单位参与标准制(修)订,全市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252项、国家标准4000余项、行业标准3500项。制定出台《青岛市地方标准管理办法》,以标准为引领,引导企业提升品牌价值。
健全品牌壮大机制,提升品牌“软实力”。架好“连心桥”,提升品牌竞争力。实施“提质强企”行动,举办10场检企对接推介会,帮扶企业提升品牌质量。举办质量和品牌大讲堂,持续开展质量品牌人才培训,累计为企业培训1800人次。加强金融帮扶,与金融机构签订政银合作协议,探索品牌建设与金融服务融合发展新模式。当好“扩音器”,提升品牌知名度。加强媒体合作,开设“优品周刊”专版,打造“让优品有声量 与品牌共成长”大型融媒体活动,全方位提升品牌知名度。组织开展“青岛优品”公益广告大赛、“3·15在青岛地铁遇见青岛优品”等活动,深入挖掘企业品牌文化,讲好企业品牌故事。做好“共鸣箱”,提升品牌影响力。坚持以会为媒、以展促销,利用“质量月”“中国品牌日”等时间节点,搭建主题馆、博览会、推介会等多层次展销平台,引流量、聚人气、促消费。(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吴帅)
责任编辑:孙源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