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近年来一直在积极推进“花园城市”建设,致力于将城市环境从“绿起来”提升到“美起来”,打造四季鲜明的城市景观品牌。以下是一些北京在打造花园城市方面的举措和成果:
1. "绿化提升":
- 扩大绿地面积,增加城市绿肺,提升城市绿化覆盖率。
- 在公园、广场、道路两旁种植各种树木和花卉,打造立体绿化景观。
2. "四季花卉":
- 推广四季花卉种植,确保城市景观在各个季节都有亮点。
- 举办花卉展览和园艺比赛,提高市民的园艺水平和对花卉文化的认知。
3. "历史文化融入":
- 将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城市绿化设计中,如在北京的古文化遗址周边打造特色园林。
- 修复和改造历史园林,如北海公园、颐和园等,提升其景观价值。
4. "科技应用":
-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智能灌溉系统、无人机巡检等,提高城市绿化的管理效率。
- 发展生态园林,推广节水、节地、节材的绿色理念。
5. "社区参与":
- 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城市绿化建设,如组织绿化志愿者活动、社区花园建设等。
- 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提高全民参与城市绿化的积极性。
6. "国际合作":
- 与国际城市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
相关内容:
人民网北京5月21日电 (记者李博)记者从5月21日举行的北京市生态保护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北京在绿化基础上加强彩化,打造二、三、四环“环城花廊”,五、六环“环城彩林”,形成四季景观变换的平原大美林海100处,千亩以上集中连片的山区彩色景观林100处,打造春花、夏果、秋叶、冬鸟的花园城市四季品牌,实现从“绿起来”走向“美起来”。
北京连续开展造林绿化、生态修复、湿地修复等一系列措施,持续落实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4.9%,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9.8%,已发现陆生野生脊椎动物612种,维管束植物2088种,园林绿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成效。
2012年以来,北京市统筹城市更新和“疏整促”专项行动,新增城市绿地7000余公顷,建成一大批城市休闲公园、郊野公园、口袋公园、小微绿地,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15.5平方米提高到16.9平方米,各类公园1065家,北京城市宜居环境大幅改善,市民绿色福祉持续提升。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北京市实施了两轮百万亩造林绿化、生态涵养区建设等一系列生态工程,为鸟类营造大尺度、高品质栖息环境;开展鸟类等野生动植物调查监测、科研合作方面,取得丰硕成果。目前全市共有鸟类519种,占我国鸟类物种数比例超过三分之一。
北京通过调查全市迁徙候鸟,明确数量分布信息,分析物种分布范围变化、种群动态变化、栖息地生境变化等,并对相应的指标、因素进行评估,为候鸟迁飞保驾护航。北京市以观鸟活动为依托,发布《北京观鸟地图》,推出野鸭湖、十渡等45处观鸟点,涉及各区城市公园、自然保护地、水库等区域,为观鸟爱好者提供了文明、科学指引。
“为更好监测和保护生物资源,我们利用视频监控、红外相机等社会化观测数据,不断采集植物、野生动物、鸟类等物种多样性数据、物候数据,结合生态资源监测、野生动物保护、植物养护等园林绿化业务场景,在全国率先建成生态综合感知模型库‘万象’,”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可识别植物5800种、动物330种、鸟类1200余种、昆虫80多种,准确率达85%以上,显著提升了首都野生动植物和病虫害智慧感知监测能力。
(责编:李博、高星)
本文来自【人民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