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个品牌库存超标创历史新高,其中自主和合资品牌各占一半,这一现象可能反映了当前汽车市场的复杂情况。以下是对这一现象的几点分析:
1. "市场需求变化":库存超标可能意味着市场需求放缓,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减少。这可能受到宏观经济、消费者信心、购车成本等因素的影响。
2. "市场竞争加剧":随着越来越多的品牌进入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品牌可能加大了生产力度,导致库存积压。
3. "政策影响":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汽车产业政策,如购置税减免、新能源汽车补贴等,可能对市场需求和库存产生影响。
4. "产品结构调整":品牌可能在进行产品结构调整,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这可能导致部分车型库存积压,而新车型供应不足。
5. "合资品牌影响":合资品牌在库存超标方面也占据一半,这可能意味着合资品牌在本土市场面临较大压力,需要调整策略以适应市场变化。
针对这一现象,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优化库存管理":品牌应加强库存管理,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计划,避免过度生产导致库存积压。
2. "加快产品更新换代":品牌应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车型,以提高销量。
3. "加强市场调研":品牌应加强市场调研,深入了解消费者需求,以便更好地调整产品策略。
4. "提高品牌竞争力":品牌应
相关内容:
2018 年下半年的中国车市情况让人有些抓狂,多家车企销量连续多月下滑,经销商库存居高不下,整个车市行情表现十分惨淡。临近年末,厂家为完成全年目标,经销商提车任务会增加,库存压力进一步加大。
在昨日报道各大乘用车车企 11 月销量最终排名,排名前十仅有大众一家增长,其余全线下跌,就连一向势头很猛的自主品牌吉利汽车在乘用车板块中也出现同比下跌。厂家不景气,经销商面临的处境可想而知。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 11 月汽车经销商库存数据,当月综合库存系数达到了 1.92,同比上升 50%,意味着经销商库存又进一步加深了。更值得注意的是,11 月共有 21 个品牌库存深度在 2 个月以上。
11 月份库存深度前三排名为东风标致、奇瑞汽车和东风雷诺,库存在 3 个月以上的有标致、奇瑞、雷诺和长安轿车,这些品牌的库存压力最大。

21 个上榜的车企分别为,分别为东风标致、奇瑞汽车、东风雷诺、长安轿车、长安福特、北汽绅宝、观致汽车、一汽轿车、广汽三菱、江淮汽车、东风雪铁龙、广汽菲克、斯柯达、吉利汽车、上汽荣威、捷豹 - 路虎、比亚迪、宝骏汽车、北京现代、华晨中华、一汽马自达。其中,自主品牌占比一半。
一般来说,1.5 是警戒线,例如上述东风标致库存系数达到了 3.8,意味着经销商的库存量可在完全不向厂家提车的情况下继续正常运行 3.8 个月。
库存系数 = 期末库存量 / 当期销售量,反映汽车经销商品牌当前的库存深度。根据行业惯例,库存系数在 0.8~1.2 之间,反映库存处在合理范围;库存系数 > 1.5,反映库存达到警戒水平;库存系数 >2.5,反映库存过高,经营压力和风险都非常大。

经销商库存压力加大,也侧面反映品牌新车滞销,厂商销量并不理想的现状。比如东风标致品牌,其在 11 月销量数据为 8760 辆,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幅度高达 71.5%,今年品牌累计销量更是下跌至仅有 13.18 万辆。如今经销商库存如此不理想,意味着品牌表现十分颓势,所面临的处境十分危险。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表示,11 月的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创下有史以来最高纪录,这也是首次出现连续 11 个月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均在警戒线之上的情况,12 月库存指数预计仍然会处于高位。
据协会分析,
一是受汽车市场整体需求量降低的影响;
二是经销商集客量下降,到店人数减少;
三是部分消费者观望国六车型,等待国五降价;
四是临近年底,来自于厂家的压库使得经销商库存压力进一步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乘联会数据显示,11 月份中国乘用车零售销量达 202.0 万辆,同比下跌 18%,为今年跌幅最大,1-11 月累计销量达 2015.2 万辆,同比跌 4.0%。可以想象,今年中国乘用车市场 " 负增长 " 基本已成定局,这也国内乘用车销量面临近 30 年来首次年销量下滑的境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