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州党报关注】
标题:赤水:推动“以竹代塑” 打响“中国竹都”品牌
正文:
近日,赤水市在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以竹代塑”战略,致力于打造“中国竹都”品牌,以实际行动响应国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赤水市地处贵州省西北部,素有“竹乡”之称,拥有丰富的竹资源。近年来,随着塑料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赤水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以竹代塑”的新路径,旨在减少塑料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一、政策引导,推动产业发展
赤水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企业研发和生产竹制替代品。通过政策扶持,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竹制品的质量和竞争力。同时,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扩大竹材种植面积,为“以竹代塑”产业提供稳定的原材料供应。
二、技术创新,提升产品品质
赤水市依托科研院所和高校,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展竹制品的研发和生产。通过技术创新,提升竹制品的耐用性、环保性和美观性,使其在市场上具有更强的竞争力。目前,赤水市已成功研发出竹制餐具、竹纤维制品、竹制家具等一系列产品,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三、市场拓展,打响“中国竹都”品牌
赤水市通过参加国内外各类展会,积极宣传“以竹代塑”的理念和产品,拓展市场
相关内容:

发挥竹优势、做好竹文章。赤水市拥有132.8万亩竹林,被誉为“中国竹都”。近年来,赤水市依托丰富的竹资源,以“全产业布局、全链条发展、全领域推进”思路,着力打造全省“以竹代塑”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区、国家重要“以竹代塑”产品生产基地,努力实现竹产业“关键变量”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增量”。
六月的“竹都”,丹山翠竹、碧波荡漾、风景如画。乘着“以竹代塑”政策东风,赤水市竹产业正呈现出蓬勃生机和无限潜力。
走进贵州博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制袋车间,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忙着生产竹纤维袋。作为一家生产竹纤维全生物基降解吹膜新材料的企业,其生产的竹纤维农用专用地膜,可广泛应用于烟草、水稻、中药材等农业领域,年产能可达3万吨。
“全生物降解地膜主要采取超细竹粉填充全生物降解的PBAT材料。PBAT材料可全生物降解,添加竹粉后,竹粉本身带有特殊气味,能对土壤起到抑菌、驱虫的作用,而且竹粉腐烂后,对土地的肥力还有促进作用。”贵州博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青松说。
在贵州竹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将竹纸浆板加工成创意月饼盒、鞋托等产品。据介绍,该企业是一家以竹纸浆板为原料的模塑企业,去年通过招商引资来到赤水,今年4月已实现一期投产,截至目前已生产竹浆模塑产品近20吨。
“和传统塑料产品相比,我们的产品可以全降解,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只需90天就可在土壤里自然分解,而且分解出来80%都是有机肥。”贵州竹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设计总监曹源说。
作为一家来自广东东莞,具有20多年研发生产经验的企业,该公司依托在上海的创新设计团队,成功为北京故宫和国外客户设计了多款文创产品,深受市场青睐。
“我们曾经为杭州亚运会打造了一款类似盖碗茶的产品,是防水的,用来装冰淇淋。在设计方面,主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灵感,除了外形美观,结构也要符合生产制造需求。”曹源说。
遵义不仅拥有丰富的竹资源,还是白酒产业大市。未来该企业还将在当地建设二、三期工程,主要生产工业模具、酒内托、整体酒盒等产品。
“公司目前有五大类近千款产品,已初步和茅台集团、习酒集团下属包材商达成了合作意向,接下来,会更好联动本地酒企,大力发展竹浆模塑项目。”贵州竹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监江祖泉说。
当前,赤水正着力打造“以竹代塑”集聚区和竹制品产业园区,着力培育竹浆纸、竹工艺品和竹家具等“以竹代塑”生产加工企业10余家,全力打响“中国竹都”品牌。
“以竹代塑还可用在电子产品包装、工业设施和工业制品上,提高附加值,为当地带来更多收益。”国际竹藤中心研究员、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王戈说。
近年来,赤水市持续优化“贵人服务·丹青惠办”营商环境服务标准,吸引了越来越多企业落户赤水,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公司将再建一个工厂,主要生产竹皮,可以薄到比A4纸还要薄,同时扩大家居板材产量。”重庆斑布竹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跃中说。
“赤水楠竹资源丰富,而且赤水举全市之力推广‘以竹代塑’产业,我们将大力发展竹卫具、‘竹空间’等,持续挖掘市场潜力。”贵州兴常美竹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林礼清说。
据介绍,2023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后,遵义市抢抓发展机遇,以赤水市为排头兵,在全省率先探索发展“以竹代塑”产业,围绕竹制品、“以竹代塑”、新材料三大主攻方向,引进培育“以竹代塑”企业10余家,全力打造建设“竹制品产业园”“纸浆模塑聚集区”,推动赤水本地酒企使用酒托、包装盒、包装箱等“竹浆代塑”产品2万余个。据有关部门统计,2023年,赤水市已实现竹产业产值81.3亿元。下一步,赤水将高标准推进低产林改造、笋用林培育、国储林建设等工程,持续引进竹浆代塑和竹材代塑优质企业,不断做大做强“以竹代塑”产业集群,打响“中国竹都”品牌。
来源《遵义日报》
编辑 吴琳
二审 王太师
三审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