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雪冰城柠檬水景区转卖风波:合法性引关注,品牌方介入调查
近日,蜜雪冰城旗下柠檬水景区的转卖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据悉,该景区原本是由蜜雪冰城自主运营,但近期却突然宣布将景区转手给第三方公司。这一决定引起了消费者、投资者以及业内人士的质疑,合法性成为关注的焦点。
事件回顾:
1. 蜜雪冰城柠檬水景区自开业以来,凭借独特的饮品和舒适的休闲环境,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前来体验。然而,近日,该景区却突然宣布将转手给第三方公司。
2. 消费者对这一决定表示不满,认为蜜雪冰城在未征求消费者意见的情况下,单方面转卖景区,有失诚信。同时,消费者担心转手后的景区会降低服务质量,影响消费体验。
3. 投资者对蜜雪冰城此举也持谨慎态度,担心景区转手后,蜜雪冰城的品牌形象受损,进而影响公司的整体业绩。
4. 业内人士认为,景区转卖事件背后可能存在合法性问题。一方面,蜜雪冰城作为景区的原始运营商,是否在转手过程中履行了相关法律法规;另一方面,第三方公司是否具备运营景区的资质,也成为关注的焦点。
品牌方介入调查:
面对公众的质疑,蜜雪冰城品牌方表示,已注意到柠檬水景区转卖事件,并将对此事进行内部
相关内容:
在社交媒体与短视频的传播浪潮下,一则 “博主在景区摆摊转卖蜜雪冰城柠檬水” 的推文,近日成功吸引了大众目光,引发广泛讨论。这一现象级事件,不仅展现出个体商业敏锐度,更牵出诸多法律与市场规则层面的思考。
据悉,在南京梧桐大道景区,周边售卖饮品的流动小贩多以矿泉水、冰棍为主,并无便利店的身影。一位博主精准捕捉到这一商机,通过外卖平台一次性订购数十杯蜜雪冰城柠檬水,利用外卖保温箱搭配冰瓶,巧妙维持饮品低温状态,随后在景区道路对面一处人少却显眼的位置摆摊售卖。原本售价 4 元的柠檬水,博主将价格提升至 6 元,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销售情况异常火爆,半小时内便售出 20 杯。尝到甜头后,博主迅速下单补货。在短短三个半小时里,博主累计卖出 98 杯(期间自饮 2 杯),刨去成本,最终获利 254 元。
经视直播记者深入调查发现,类似摆摊售卖蜜雪冰城产品的现象并非个例,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均有视频记录。然而,从这些视频中难以分辨,售卖者究竟是蜜雪冰城的工作人员,还是其他摊主私自转卖。
5 月 20 日,记者就此事致电蜜雪冰城客服。客服人员表示,已详细记录相关情况,并将及时反馈给公司相关部门,后续会安排专人核实,确定售卖者到底是员工出店售卖,还是其他个人转卖行为。
事件曝光后,网友们看法不一。部分网友称赞博主商业头脑出众,是 “商业奇才”,考虑到景区矿泉水价格普遍偏高,6 元一杯的柠檬水价格尚在可接受范围,且这种灵活经营的方式不失为积累资金的有效途径。但也有网友提出质疑,担心此类团购二次销售行为存在违法风险,一旦品牌方追究,转卖者或许要承担法律责任。
针对这一事件,湖北炽升律师事务所律师李经昕给出专业解读。从合法性角度分析,转卖者所售产品购自正规渠道,不存在造假、哄抬物价行为,也未侵害他人权益,一般情况下不构成违法。不过,转卖者若未办理营业执照及相关证件,便违反了当地针对流动商贩的管理规定。
谈及提高价格转售这一行为,李律师指出,蜜雪冰城将产品售出后,购买者对产品拥有处置权,品牌方无权约束转卖行为。反之,若品牌方限制转售价格,则可能涉嫌违反《反垄断法》中关于纵向垄断协议的规定。
此外,对于转卖者摆摊时使用 “蜜雪冰城” 招牌及 logo 的行为,律师认为,其主观目的大多是为表明产品来源,并非恶意侵犯商标权。只要未对品牌造成负面影响,且在合理范围内使用标识,通常不构成侵权。

此次蜜雪冰城柠檬水景区转卖事件,不仅是一次个体商业行为的曝光,更引发大众对市场规则、品牌权益以及个体经营合法性的深度思考。后续蜜雪冰城将如何回应,市场监管部门是否会介入,都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