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城GUCCI盛大开业,奢侈品牌渐失光环,时代变迁下的消费新趋势

大卫城Gucci的开业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商业事件,它标志着高端奢侈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进一步扩张。然而,正如您所说,奢侈品牌正逐渐走下神坛,这一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 "市场普及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者购买力的提升,奢侈品牌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属,更多的消费者能够接触到这些品牌,从而使得奢侈品牌更加普及化。
2. "消费者需求多样化":新一代消费者更加注重个性化和体验式消费,他们不再仅仅追求品牌本身,而是更看重品牌所传递的价值和生活方式。这促使奢侈品牌在产品设计和营销策略上做出调整。
3. "竞争加剧":随着奢侈品市场的竞争加剧,许多品牌开始推出更多亲民的产品线,以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此外,一些新兴品牌也在不断崛起,对传统奢侈品牌构成挑战。
4. "消费者理性消费":在经济环境不确定的背景下,消费者越来越注重理性消费,不再盲目追求奢侈品,而是根据自身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5. "品牌多元化":为了适应市场变化,奢侈品牌开始尝试跨界合作、联名等多种方式,以拓展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总之,奢侈品牌逐渐走下神坛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品牌而言,如何适应这一趋势,提升自身竞争力,将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相关内容:

千呼万唤始出来,GUCCI终于开业

营业面积895平方米,华中地区最大,河南市场第二家门店,意大利奢侈品牌GUCCI丹尼斯大卫城店将于7月30日正式对外营业。

距离丹尼斯大卫城5月8日试营业已经过去了2个多月,作为大卫城品牌构架的重要组成部分,GUCCI此次可谓姗姗来迟,可是迟到总比不到强。对于大卫城来说,等待是值得的,作为主力品牌引进的GUCCI开业,能够使大卫城进一步的巩固自身的高端百货地位;对于大众来说,GUCCI的开业,真的那么值得期待吗?

打折促销,各奢侈品牌走下神坛

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地的奢侈品店打折、关店、降租、动荡,奢侈品牌正走下人们膜拜的神坛:

先是 Chanel 降价:

2015年3月18日,Chanel(后统称香奈儿)宣布下调中国内地售价,同时上调欧洲售价,幅度均为20%,调价后两地价差不超过5%。

香奈尔中国内地店打折期间的排队盛况

后有 GUCCI 罕见的五折大促:

GUCCI与2015年5月,在中国正式开始空前的五折优惠大促销,这次促销是GUCCI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季节性折扣力度最大的一次。

GUCCI大促期间,各店门都前排起了长队

与此次大促相对应的背景是:

一、2015年4月,GUCCI母公司Kering集团发布的第一季度财报显示,GUCCI第一季度的业绩表现为近五年来最差,因此集团将逐一调整GUCCI部分产品的价格;

二、GUCCI正处于转型期,由于GUCCI在亚洲地区的需求下降,公司为加速推进品牌的重新定位,特意提拔GUCCI首席配饰设计师Alessandro Michele为新任创意总监,其上任后的首个时装系列预计将于2015年下半年上市销售,在此之前,上任设计师的货品继续快速清空;

三、从6月1日开始,中国政府开始降低部分日用消费品的进口关税,包括护肤品、服装、鞋类等,平均降幅超50%;

四、今年以来,欧元兑人民币、美元汇率下降幅度超过9%,汇率的波动导致欧洲和亚洲各国之间不可持续的价格差距。

以上四点导致了GUCCI的五折大促,这一幕场景与两个月前Chanel 降价时简直如出一辙。

我觉得这一切都不是偶然,毫无疑问,这些昔日高高在上的大牌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尴尬。

有迹可循,奢侈品品牌的颓势并不偶然

奢侈品品牌的颓迹已有时日,并不是突然出现的,市场咨询机构 MillwardBrown ( 华通明略 ) 不久前发布的 2015 年 “BrandZ 全球最有价值品牌排行榜 ”指出,2015 年奢侈品牌的整体价值下降了 6%,而 2014 年这个数字是正增长的 16%。品牌估值是奢侈品行业的一个风向标。但 2015 年是奢侈品品牌在 BrandZ 排行历史中贬值最多的一年。

然后我们截取了榜单中的全球奢侈品牌排行榜前十位

数据来自BrandZ报告

除了 LV 和 Chanel 两大品牌,今年其他奢侈品的估值明显下降。十大奢侈品牌的合计估值缩水 76 亿美元。

这其中,Prada 下滑最多,品牌价值降幅达到 35%。究其缘由,是因为Prada三分之一的业绩依赖于亚太地区,所以它也就成了中国奢侈品市场放缓最大的受害者(郑州万象城的Prada迟迟不开业是不是也跟这个有关呢?)。

中国的奢侈品购买力下降是因为国内消费力下降了吗?

店越来越少,并不是中国人不买奢侈品了。

“国外旅游现在越来越方便,原来只能在港澳扫货的,现在又多了好多选择, ( 消费者 ) 都跑去国外消费了。去年五一、十一,韩国那些免税店不都被中国人抢空了嘛。” 在上述奢侈品经销商看来,降价是早晚的事情,因为国内卖得太贵了。而另外,中国由于政府大力开展反腐活动,国民用作礼品的奢侈品相关支出减少,也导致了国内奢侈品的购买力有所下降。

根据另一咨询机构贝恩的报告显示,在全球奢侈品市场上,中国内地消费者的奢侈品消费上涨 9%,达到 3800 亿元,约占全球市场 30% 的份额。由于海外购物及代购的迅猛增长,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将消费场地转向了海外。

该份报告显示,海外购买已成趋势,七成消费者会选择海外消费。

贝恩称,2014 年中国内地奢侈品市场较 2013 年下降 1%,市场规模降至约人民币 1150 亿元,为内地市场首次负增长。

五年前是奢侈品开店的黄金期,店铺一个接着一个开,其实生意都不怎么样。再加上这两年反腐,大牌销售就一直往下坡路走,很多店开在那仅仅就是展示商品形象。

据不完全统计:

Armani 在 2014 年第一季度在全国共有 49 家门店,到了 2015 年第一季度下降至 44 家 ;

Prada 在 2014 年第一季度共有 49 家,到了 2015 年一季度则下降至 33 家 ;

Chanel 的精品店从 22 家降至 11 家。

无论是海外消费还是海外代购,其消费动机都基于奢侈品的海外价格比中国内地低很多的现实。奢侈品在中国的税率约为 20%~70%,加入汇率因素,这个价差更大。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朱明侠早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及奢侈品价格 “ 内外有别”现象时也表示,外国奢侈品企业采取的 “声望定价”和 “差别定价” 是造成国内外价差悬殊的重要原因之一。

品牌商们也注意到了这样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此前 Chanel 会调低三款经典手袋在中国的价格 ( 降幅大约为 20% ) ,同时提高它们在欧洲市场的售价,而其他产品的全球价格协调将于 2015~2016 季开始。

改变策略,下一个降价的会是谁

可预见的是,奢侈品牌新一轮的降价潮也将袭来。

Chanel降价了,GUCCI打折了,之后呢?有消息传出,紧接着如 Bottega Veneta、Ferragamo 近期也会跟随老大哥们的足迹加入这场促销大战,进行大幅的降价优惠。

但这样的策略真的可以挽救大牌们的颓势吗 ? 目前看来他们的对手还不少。

上述 BrandZ 报告指出,爱马仕、香奈儿等奢侈品价格高昂,不是所有人都能负担得起。这给 Michael Kors 这样定价更亲切、更大众的轻奢品牌创造了机会。

这两年那些新型的购物中心更加倾向于向那些轻奢品牌 “招手”,“相比较老牌奢侈品牌的负增长,这些轻奢品牌在国内的发展极为迅速 ”。

郑州楼市观点

随着国内经济环境的转变,各奢侈品牌正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GUCCI新店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之下开业,也有一部分的无奈,丹尼斯大卫城的开业,并不如人们开始时期望的那么好,开业至今仍然不愠不火,即使今天GUCCI开业,也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变现在冷清的局面,但好消息是GUCCI这么大的一个店,存货会不少,那么距离下一次的五折大促也就不远了,下次的大促至少货源会比原先充足许多。

对于消费者而言,奢侈品牌的发展趋缓并不是一件坏事,更多的降价促销可以是更多人享受到国外主流的时尚与做工,这想想也是不错的,只不过对于各个商业地产项目来说,奢侈品店越来越难引进,即使引进,也未必能够对卖场起到很好的提升带动效果了。

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完)

---------------------分割线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经许可后转载请在开始处按以下格式注明:

转自微信公众平台【郑州楼市】【微信账号:zzloushi】

总编微信(88371392) 长年为大家服务,欢迎投稿:88371392@qq.com

关注本公众微信号(搜索 zzloushi 或 郑州楼市)获取更多信息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