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利来遭遇“中年危机”,年轻人弃领带,门店关闭四成,传统品牌如何破局?

金利来作为中国著名的男装品牌,曾经以其领带而闻名,深受消费者喜爱。然而,近年来,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消费者偏好的转变,金利来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其中包括年轻消费者对领带接受度的下降和线下门店数量的减少。
以下是对金利来当前状况的一些分析:
1. "年轻人消费习惯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年轻人的着装风格更加多样化,对传统正装的需求有所减少。领带作为正装的一部分,其受众群体相对缩小。年轻人可能更倾向于休闲、舒适的穿着,而不是传统的正装。
2. "品牌形象老化":金利来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品牌,其品牌形象可能被一些年轻消费者视为“老气”。品牌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年轻消费者的审美和需求。
3. "线下门店调整":关闭部分门店可能是金利来应对市场竞争和成本控制的一种策略。在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实体门店的数量和位置需要更加精准地布局。
4. "“中年危机”":对于金利来这样的老牌企业来说,面临中年危机是正常的市场现象。这需要企业进行内部改革,包括产品创新、营销策略调整和品牌年轻化等。
针对这些挑战,金利来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产品创新":推出更多符合年轻人口味的服装款式,包括休闲、运动等多元化产品线。 - "品牌年轻化":通过社交媒体、KOL

相关内容:

1971 年,来自梅州的客家人曾宪梓在香港创立金利来,从手工领带头起步,以 “金利来领带,男人的世界” 叩开高端男装市场 。

1992 年上市时,金利来已从单一领带品牌发展为覆盖男装、皮具的全品类集团,线下门店遍布全球,成为一代人的商务着装首选。

2025 年 4 月11日,香港资本市场一则公告引发关注:有着 33 年上市历史的 “领带大王” 金利来集团(00533.HK)即将退市。,5月9日的法院会议上,其私有化计划遭小股东们否决。曾智明随即宣布私有化失败,随即引来的是股价暴跌近40%。目前,金利来股价不足1港元,市值不到10亿。

明面上看 ,曾智明对金利来私有化失败是资本市场于传统企业的矛盾,最大的争议是私有化价格太低,引起股东的不满,但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金利来从男人的世界消失了。从2014年到2024年,十年间门店数量从1120间下降到786间,需求端的变化,金利来在品牌上的定位失去了支撑。电商模式更让服装企业退货率居高不下让本就是一片红海的服装产业更加艰难。

今时不同往日,年轻人早已不戴领带,“领带大王”金利来是时候要来一场真正的创新。


01

#hakaaa

“领带大王”的黄金时代

#


70年代,贫农出身的曾宪梓在泰国学会做领带,来到陌生的香港只好重操旧业,带着一把剪刀和舅舅寄给他的一万块在香港安家立业。开始了他的领带生涯,他敏锐捕捉市场机会。初期,靠着曾宪梓走街串巷卖领带,靠着高质低价在香港打开了市场。原本,金利来中文名叫“金狮”,但粤语中“狮”与“输”是谐音,许多顾客认为不吉利。曾宪梓在朋友的建议下,将品牌中的"狮"从英文音译成“利来”,寓意“金来利来”,金利来从此一飞冲天销量应声上涨。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金利来抓住了两大红利。

一是改革开放后西装的需求大爆发,迎合80年代消费升级的潮流,融合港式风的精致韵味与品牌独有的价值空间。二是外资品牌尚未进驻中国市场,本土高端市场存在真空。等金利来站稳国内男人的心智后,华伦天奴和梦特娇等外资才刚刚入场。

这过程中,曾宪梓也充分展现草根创业者的魄力与智慧。

彼时,许多品牌仍在将“性价比”“便宜”作为主要卖点时,金利来却在品质上做了升级,成为男装高端的代名词。

曾宪梓曾对记者指出:“领带挂在脖子上,细微之差便是天壤之别。”他率先将法国丝绸与意大利剪裁技艺引入领带制作。每条领带都需经过七道严格的质量检测工序,确保其在拉直后能自然垂落,无一丝褶皱,才能出厂。

成立之初,金利来便定位高端人群,人们都称他为“中国人自己的LV”。加上金利来与“成功人士”的标签成功绑定。彼时,一身金利来配上“大哥大”,足以引起旁人艳羡。即使如今,部分渠道的金利来衬衫价格,甚至比拉夫劳伦还贵。

1971年,曾宪梓靠抵押房产豪赌3万港元,他独家赞助了正风靡全球的中国乒乓球队,在香港的乒乓表演赛的电视转播,打出“金利来,男人的世界”这句后来响遍神州大地的口号;一举火爆全球,销量大增。随后,曾宪梓趁热打铁花7万块在无线电视台转播尼克松访华的节目中大做广告;他还赞助了1972年的香港小姐选举……

一轮又一轮广告的猛攻下,质量可靠,品牌也足够响亮的“金利来”领带,走进香港各大百货公司,生意滔滔不绝。香港,迅速成了金利来领带的世界。


“不卖金利来,不算男装店”在疯狂的广告输出之下,金利来也在渠道上减轻经销商的库存压力。迎来的是经销商争相代理,靠着这一模式,金利来快速打开国内市场,


80年代,金利来年销领带突破超1亿条,亚洲第一。

1992年,金利来以48倍市盈率登陆港交所,是当时同期上市的佐丹奴市盈率的2倍,也完成了从家族企业到上市公司的大步跨越。2012年,金利来迎来业绩巅峰,净利润突破5亿港元。

1995 年,曾智明接棒父亲成为金利来掌门人。这位同样生于梅州的客家二代,在 30 年接班路上延续了家族的稳健风格:即便在 2020 年至 2023 年行业寒冬期,公司净利润仍稳定在 1.5 亿港元左右。到了2024年,净利润不到1亿港元。对比于同类型企业,金利来能做到不亏损实属难得。但对于一家上市公司来说失去了增长预期这才是要命的。

业绩下降的背后,是金利来还在执着于修改西装版型、调整领带细节等老手段,却忽略了消费者真正的需求转变,新一代消费者不再是缺少一条“好领带”,而是根本不再需要领带。

从近几年冲上热搜的穿搭可见一斑。无论是英伟达CEO黄仁勋的皮衣,还是小米创始人雷军的休闲装,都与领带无关。职场年轻人以松弛休闲为基调,越来越抛弃正装,转而投向卫衣、冲锋衣等运动休闲品牌的怀抱。

另一方面,即使对着装有要求的行业,消费者也并不会将金利来列为首选。前阵子“体制内穿搭”话题曾在小红书上爆火,但提及的品牌更多是运动品牌可隆和始祖鸟。

尽管金利来正积极拥抱变革,不仅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结合,推出与圆明园联名的系列产品,还倡导基于“MBTI人格”的个性化穿搭风格。此外,公司还开设了文化馆,并推出了专为都市跨场景社交生活设计的子品牌“金利来3388”。

然而,这些努力似乎并未带来预期的成效。

在电商和购物中心体验式消费的冲击下不断收缩,2015年到2020年已经关闭近4成的门店。2024年,金利来仅剩786家线下门店,其中有148家是直营店。

金利来品牌力的弱化,也在影响线下经销商的信心。金利来财报提到,2024年已有代理商改变业务模式或技术业务,部分代理商由于对市场前景不乐观,货品预定谨慎,因此代理商销售额下跌近9%。

2023年,金利来正式入驻天猫,2024年,电商销售额占整体销售的28%。

总之,无论是批发还是零售,无论是自营还是经销商业务,金利来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业绩下滑。


02

#hakaaa

金利来需要重新定位

#

截至2024年,金利来在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和新加坡拥有15处投资物业,总价值高达26.05亿港元,在广州的大楼出租行情不佳,空置率上升亏损约2736.20万港元。梅县开发的金利来花园项目还有数百套房产滞销,根据其财务报告,金利来在2024年的租金收入达到了1.46亿港元,物业管理费收入为0.41亿港元,两项收入合计达到1.87亿港元。

曾智明表示:“品牌的生命力在于与时俱进,但初心永不变。”此番私有化失败后,金利来的路在合法我们不得而知。

6000亿规模的男装市场中,金利来需要重新给自己找一个位置。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