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妆在中国市场的集体撤退,以及本土品牌的反攻,是近年来化妆品行业的一个显著现象。这一变化背后,有多重因素在起作用:
1. "消费者认知升级":随着消费者对化妆品的认知不断提升,他们更加注重产品的品质、安全性和个性化,而不仅仅是品牌效应。
2. "国货崛起":中国本土品牌在研发、品质和营销上不断进步,逐渐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和青睐。
3. "政策支持":国家对民族品牌的扶持政策,以及对外资品牌进入市场的限制,都为本土品牌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4. "文化认同":随着民族自信心的增强,消费者对国货的认同感逐渐上升,这也为本土品牌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那么,下一个赢家可能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品牌或企业:
1. "创新研发能力强的品牌":能够持续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高品质产品的追求。
2. "品牌形象塑造良好的品牌":通过有效的品牌营销,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
3. "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品牌":在保持线上渠道优势的同时,加强线下门店的建设,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4. "具有国际视野的品牌":在本土市场取得成功后,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品牌全球影响力。
总之,下一个赢家将是那些能够适应市场变化,不断创新、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品牌和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本土品牌有望成为最大的赢家。
相关内容:
最近韩国美妆品牌在华动作不断,悦诗风吟关了天猫海外店,兰芝线下专柜也全关了。客服说这是“战略调整”,但背后藏着大问题。悦诗风吟海外店以前有35万多粉丝,现在产品全下架,天猫国内店还在卖,不过改成了国产货。
爱茉莉太平洋集团2025年前三个月销售额涨了15.7%,但大中华区之前连续三个季度卖得比去年少。这说明韩妆在中国市场确实遇到了麻烦。以前靠韩剧和明星火起来的品牌,现在被本土品牌抢了生意。比如当年《继承者们》捧红了悦诗风吟,李敏镐、宋慧乔都代言过,但现在年轻人都在买花西子、珀莱雅这些国货。
韩妆最近几年集体退场,伊蒂之屋2021年关了所有线下店,赫妍2022年停了线上,菲诗小铺注销公司,连高端点的兰芝也撤了线下。上海最后一家兰芝专柜1月4日关门,这牌子2002年进中国时在上海开了第一家店,现在全关了。为什么韩妆不行了?主要是中国品牌太能打了。本土品牌价格低,成分透明,还懂社交媒体营销。小红书、抖音上全是国货广告,韩妆反应慢,还在靠百货专柜卖货。进口成本高,关税、物流费一算,利润薄得像纸。
爱茉莉现在想转型,说要搞线上线下融合,兰芝加速电商布局,悦诗风吟天猫店卖国产货降低成本。但问题还是不少,比如高端线雪花秀还能撑着,但其他品牌销量一直往下掉。以前韩妆靠明星代言和韩流文化打开市场,现在年轻人不爱追韩星了,范丞丞这种新生代代言也没啥水花。反观国货,直接找美妆博主测评,搞直播带货,卖得比韩妆快。韩妆现在只能收缩战线,把钱花在刀刃上。比如关掉不赚钱的门店,专注研发本土化产品。但中国新规越来越严,2024年要求化妆品功效必须实测,进口品牌备案更麻烦了。
爱茉莉说中国还是重要市场,但数据说明问题。2024年前三季度大中华区销售额连跌,连带其他品牌梦妆、悦诗风吟都卖不动。集团只能一边关店一边试水新渠道,比如小程序卖货、社群运营。日妆品牌像资生堂在中国活得不错,因为早做本土化,研发和供应链都跟上了。韩妆现在才开始调整,但中国品牌已经把市场吃透了。未来韩妆要么高端化,要么彻底退出大众市场,但留给他们的空间越来越小。韩妆关店潮背后,本土品牌反攻,下一个赢家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