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姿股份“双面人生”,若羽臣股价飙升引4亿套现潮,医美扩张之路负债率飙升至57%

朗姿股份是一家涉足多个领域的上市公司,近年来在医美行业的发展尤为引人关注。以下是对朗姿股份“双面人生”现象的简要分析:
1. 若羽臣暴涨催生4亿套现
若羽臣是朗姿股份旗下的医美品牌,近年来在资本市场表现抢眼。2021年,若羽臣成功登陆创业板,股价一路飙升。在此背景下,朗姿股份通过减持若羽臣股份,实现了4亿左右的套现。这一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为朗姿股份缓解了资金压力,但也引发了市场对其短期行为和长期发展的担忧。
2. 医美版图扩张却负债率飙至57%
在医美行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朗姿股份积极扩张医美版图,收购了多家医美机构。然而,随着扩张步伐的加快,朗姿股份的负债率也不断攀升。截至2021年底,朗姿股份的负债率已飙升至57%,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一现象引发了市场对其财务风险的担忧。
综合来看,朗姿股份的“双面人生”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短期业绩亮眼,但长期发展存疑。若羽臣的暴涨为朗姿股份带来了丰厚的套现收益,但这一行为是否有利于公司长期发展仍需观察。
(2)医美行业扩张迅速,但负债率攀升。朗姿股份在医美行业的扩张步伐加快,但随之而来的

相关内容:

>在资本市场,没有永远的“白马股”,只有永恒的“逐利者”。当若羽臣股价在近一年内暴涨653.55%至60.98元/股时,其第三大股东朗姿股份的减持动作显得尤为“精准”。6月8日,若羽臣披露股东减持公告,朗姿股份计划在15个交易日后减持不超过476.8万股,占总股本的3%。若按6月9日收盘价50.12元/股估算,此轮减持或套现超2亿元。而就在3个月前,朗姿股份已通过减持若羽臣套现约2.2亿元。两轮操作后,其年内套现金额或超4亿元,几乎与2024年3.92亿元的营业利润持平。

这场资本游戏的背后,是朗姿股份从“女装龙头”到“医美新贵”的激进转型,以及随之而来的财务压力与战略隐忧。

十年投资回报近10倍,朗姿股份“高位套现”精准收割

朗姿股份与若羽臣的“联姻”始于2015年。当年5月,朗姿股份以1.1亿元投资若羽臣,拿下其1500万股股份,持股成本约为7.33元/股。彼时,若羽臣还是一家初创的电商代运营公司,而朗姿股份则试图通过投资布局互联网营销赛道。十年后,若羽臣于2020年登陆深交所,业务扩展至品牌管理和自有品牌领域,业绩持续高增。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66亿元,同比增长29.26%;归母净利润1.06亿元,同比增长94.58%。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增速更是分别达到54.16%和翻倍。

股价的暴涨为朗姿股份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截至2025年6月6日,若羽臣收盘价达71.69元/股,较2015年7.33元/股的初始投资成本涨幅近10倍。即便按6月13日60.98元/股的收盘价计算,朗姿股份仍持有若羽臣1160.27万股,市值超7亿元。十年间,这笔投资从1.1亿元增值至7亿元,回报率高达536%。

然而,朗姿股份的减持动作却引发市场质疑。2022年10月至11月,朗姿股份首次减持若羽臣,持股比例从12.33%降至10.54%;2023年6月至7月再次减持至9.56%;2025年3月17日至5月20日,又减持476.76万股,套现约2.2亿元。如今,第三轮减持计划已箭在弦上。这种“逢高套现”的操作,被部分投资者视为“割韭菜”,而朗姿股份则解释为“优化资产结构”。

“买买买”撑起医美版图,负债率飙至57%成隐忧

朗姿股份的减持“回血”,与其医美业务的激进扩张密不可分。自2016年战略投资韩国梦想医疗整形集团及控股米兰柏羽、晶肤医美以来,朗姿股份通过并购迅速构建起医美品牌矩阵。2018年,以2.67亿元收购陕西高一生医疗美容医院;2019年控股西安美立方并更名为西安米兰柏羽;2022年拿下昆明韩辰控股权;2023年收购武汉五洲和武汉韩辰;2024年又收购郑州集美、北京米兰和湖南雅美。截至2024年末,朗姿股份已拥有41家医疗机构,覆盖华北、华中、西南等核心区域,医美业务营收达27.84亿元,占总营收的48.92%,成为第一大业务板块。

但扩张的代价是高企的负债。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朗姿股份短期借款增至13.14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从年初的8.18%飙升至16.49%;资产负债率从2023年末的49.37%升至57.42%。与此同时,公司账面商誉达17.81亿元,占总资产的22.35%,较年初进一步增加。一旦并购标的业绩不达预期,商誉减值将直接冲击利润表。

医美业务毛利率低于女装,盈利质量存疑

尽管医美业务已成为朗姿股份的营收支柱,但其盈利能力却低于传统女装业务。2024年,朗姿股份医美业务毛利率为54.42%,而女装业务毛利率为63.45%,婴童业务毛利率为61.76%。这一差距的背后,是医美行业的高获客成本和激烈竞争。朗姿股份在年报中坦言,医美业务“面临市场拓展、品牌建设、人才储备等多重挑战”。

此外,朗姿股份的医美业务仍依赖并购驱动。截至2024年末,公司通过设立博辰二号、博辰五号等7支医美并购基金,撬动28.37亿元资金,其中朗姿股份实缴3.81亿元。这种“基金+并购”的模式虽然加速了扩张,但也加剧了财务杠杆风险。

大股东“清仓式”减持前科,市场信心受挫

朗姿股份的减持动作并非首次引发争议。2021年6月,当公司股价因医美概念暴涨700%时,董事长申东日父亲申炳云抛出“清仓式”减持计划,最终套现约3亿元。此次减持导致股价短期内大幅波动,投资者信心受挫。如今,朗姿股份再次高位减持若羽臣,市场担忧其是否会重蹈覆辙。

值得注意的是,朗姿股份的股价已从2021年高点回落超60%,市值蒸发超200亿元。尽管医美业务持续增长,但市场对其估值已趋于理性。截至2025年6月13日,朗姿股份股价报17.5元/股,市盈率(TTM)为35倍,低于医美行业平均水平。

转型之路:机遇与风险并存

从“衣美”到“医美”,朗姿股份的转型无疑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中国医美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4年的2800亿元增长至2027年的4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2.4%。朗姿股份凭借先发优势和品牌矩阵,有望在这一赛道中占据一席之地。

然而,扩张的代价不容忽视。高负债、高商誉、低毛利率,以及大股东减持带来的市场信任危机,都是朗姿股份必须直面的挑战。若无法在规模扩张与盈利质量之间找到平衡,其转型之路或将充满荆棘。

朗姿股份的减持“狂潮”,既是资本市场逐利的缩影,也是企业转型阵痛的写照。从若羽臣股价暴涨中套现4亿元,到医美版图扩张带来的17亿元商誉风险,朗姿股份的每一步都踩在市场的敏感神经上。未来,这家曾经的“女装龙头”能否在医美赛道中突围,取决于其能否优化财务结构、提升盈利能力,以及重建市场信心。否则,这场“医美豪赌”或将沦为一场“资本游戏”。

本文源自金融界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