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红极一时的拉夏贝尔与诺基亚,揭秘两大品牌由盛转衰的蜕变之路

拉夏贝尔和诺基亚都是曾经非常知名的品牌,但随着市场环境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它们都经历了从辉煌到衰落的过程。
1. 拉夏贝尔: 拉夏贝尔是中国知名的服装品牌,曾经以“快时尚”的定位迅速占领市场。然而,随着消费者对品质、设计和个性化需求的提高,拉夏贝尔在产品创新和品牌形象上逐渐失去了竞争力。以下是一些导致拉夏贝尔衰落的原因:
(1)产品同质化严重:拉夏贝尔的产品线过于单一,缺乏创新,导致消费者审美疲劳。
(2)品牌形象老化:随着年轻一代消费者的崛起,拉夏贝尔的品牌形象逐渐显得陈旧,难以吸引年轻消费者。
(3)渠道扩张过快:拉夏贝尔在扩张过程中,过度依赖线下渠道,导致库存积压、租金成本高等问题。
(4)管理问题:拉夏贝尔在管理上存在一定问题,如财务管理混乱、人才流失等。
2. 诺基亚: 诺基亚曾是全球领先的手机制造商,曾拥有市场份额第一的辉煌。然而,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诺基亚逐渐失去了市场地位。以下是一些导致诺基亚衰落的原因:
(1)对市场变化反应迟缓:诺基亚在智能手机时代到来时,未能及时调整产品策略,导致市场份额逐渐被竞争对手蚕食。
(2)产品创新不足:诺基亚在智能手机领域的产品创新不足,难以满足消费者对高性能、个性化等需求。
(3)过度依赖运营商渠道

相关内容:

>

瞬息万变的商业战场上,品牌的兴衰更替原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毕竟,能穿越经济周期的品牌,在中国还是非常少的。


对于像我这样的80后来讲,有一些品牌不仅是时代商业的缩影,更是封存的青春记忆。它们在高光之时,几乎家喻户晓,消亡之后却是悄无声息,令人唏嘘。


今天分享2个从兴盛走向衰败的品牌案例。


01拉夏贝尔——女装第一股的陨落



败在了盲目的直营扩张和冗余的子品牌上!


说起拉夏贝尔,80/90后女生最有发言权!7/8年前,城市普通家庭的女生谁没买过这个牌子!价格适中,符合大众审美,几乎成为普通女生的衣橱标配。03年非典过后,拉夏贝尔凭借报复性消费红利,成功跻身一线女装品牌。


这个在3年时间内,相继在港股和A股上市的时尚女装品牌,巅峰时期,曾拥有9448家直营门店,令连锋芒毕露的ZARA女装都只能望其项背。


没想到,在资本的助推下,拉夏贝尔在2017年A股上市即达到了品牌巅峰,却从第二年开始出现了戏剧性的转变——其营收逐年下跌,年年亏损!直至2022年,从A股退市,2024年,从港股退市。


从2018年到2022年,这5年之间,拉夏贝尔到底犯了什么样的致命错误?


错误一,盲目直营扩张带来的弊端!


9448家门店的规模效应,的确让市场记住了拉夏贝尔这个品牌。但没有数字化转型加持的直营商业模式,无异于饮鸩止渴!


直营商业模式是重资产运作,租金、装修、水电及门店员工成本等硬性开销庞大,在毛利不变的情况下,大量吞掉门店利润,给现金流造成巨大压力。


服装是强周期性产品。为了给近万家门店供货,总部一旦错误地预判了需求量,进行盲目生产,就会导致大量库存挤压。从2014年到2018年,拉夏贝尔门店库存率从13.27亿飙升至24.34亿,周转天数高达400天,高出行业平均水平。


直营模式,货都是由总部统一调配,而总部在早期并没有进行数字化管理,门店无法根据销售情况快速响应。导购经常反映“滞销款无法及时处理,畅销款补货慢,审批流程繁杂”。而这些滞销款式,通常只能以打折的方式促销,常年打折,逐渐拉垮品牌形象。


错误二,20多个子品牌,只有5个赚钱!


拉夏贝尔同时运营了20多个子品牌,包含女装、男装和童装,在主品牌La Chapelle尚未站稳脚跟的情况下,急于孵化子品牌,劳民伤财,火力不集中,运营成本高。


而这些子品牌定位差不多都是“法式浪漫”“时尚优雅”这样没有本质区别的模糊定位,又都是通过同样的门店在卖,品牌定位上又没有多大区别,消费者只会认为是“同一品牌不同价位”的产品。


所以,本质上,20多个子品牌,等同于1个品牌。事实上,拉夏贝尔80%的利润都是由其中5个子品牌创造的!这种无效的多品牌矩阵,是典型的品牌运营失败案例!


或许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退市过后,今年5月,拉夏贝尔得到了一笔2.2亿的投资款,用于清偿债务,另有一笔1.99亿的无息流动资金,用于重启品牌。


这笔钱,目前押在了兴趣电商抖音上!上个月618,拉夏贝尔逆袭成为抖音女装品牌第一名。至于能不能翻身,还得看决策者能否重塑品牌,能否创新商业模式和管理效能。


02 诺基亚——功能机霸主的3次失策

盲目傲娇的惨痛教训


当年诺基亚到底有多红?


借用2005年一首网络神曲的歌词便知——“我赚钱了赚钱了,我都不知道咋去花,我左手买个诺基亚,右手买个摩托罗拉”,全民诺基亚的时代,已是当年的普遍现象。(虽然我在大学时期买的是摩托罗拉)


耐摔!能砸核桃!成为其最鲜明的质量代名词。


诞生于1865年的诺基亚品牌,从80年代开始做手机,到千禧年前后开始爆火!曾有传言,当时全球每卖10台手机,就有7台是诺基亚,比后来的苹果还风光!而到今年1月份,与诺基亚合作的HMD公司,停产所有的诺基亚智能机,宣告诺基亚品牌彻底终结!


40多年,从手机一哥*到退出历史舞台,诺基亚做错了3次选择,最终丢掉了辛苦打下的江山。


第一次,错过了触屏智能手机时代。


07年,苹果推出全触屏手机的时候,诺基亚曾嘲笑它“连键盘都没有,谁会买?”


智能手机处理器更快,还有高清摄像功能,和各种丰富的应用,而这些优势在当时的诺基亚眼里,根本不值一提。它盲目自信塞班系统,固执地认为硬件强、质量好、信号好的手机才是王道,而忽视了手机的应用生态。


第二次,错投了Windowns 阵营


用户的反馈给了诺基亚致命一击!2008年,诺基亚利润暴跌30%,北美市场被智能机攻下,眼看着智能机蛋糕越做越大,诺基亚终于急了。


2011年,诺基亚孤注一掷,选择了与微软进行独家合作,以为靠着微软的软件优势,可以和自己的硬件优势形成互补。


其实,诺基亚被微软摆了一道!


当时微软与诺基亚合作,并不是冲着救诺基亚去的,而是为了对抗谷歌,借诺基亚的渠道推广微软服务。合作后,诺基亚沦为“硬件代工厂”,虽然出了一款还不错的Lumia手机,但系统卡顿,价格又贵,在小米、华为等千元手机的围攻之下,根本没有生存空间。后来,诺基亚被微软以72亿元收购,手机业务被砍掉。


第三次,错过了安卓市场。


其实,在与微软合作之前,谷歌也曾向诺基亚抛出橄榄枝。但诺基亚过于傲娇,而且与谷歌谈安卓合作事宜,对方条件开得不满意,谷歌拒绝诺基亚独占定制服务,于是谈崩了,才有了后面和微软的合作。


当时安卓刚刚兴起,诺基亚没有把安卓系统当回事,等诺基亚回过神来,为时已晚,安卓已经是三星的天下了,诺基亚觉得自己是巨头,不愿意与昔日的“小弟们”争天下,第三次错失商机。


而且,诺基亚的研发周期太长了!三星、华为等安卓手机,几乎月月出新款,迭代非常快,诺基亚18个月才出一个安卓机型,黄花菜都凉了!


不过,现在的诺基亚也有它自己的生存法则。算了,靠产品打市场你们去争吧!我靠“专利”——靠着出租7000项5G专利,每年躺赚15亿欧元!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