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横商印记|嘉宝眼镜:十年磨一剑,龙岗大道上的老牌眼镜城
正文:
在深圳市龙岗区龙岗大道上,有一家名为嘉宝眼镜的老牌眼镜店,它见证了这条繁华街道的变迁,也承载了无数顾客的信任与期待。十年磨一剑,嘉宝眼镜以其专业的服务、优质的产品和良好的口碑,在竞争激烈的眼镜市场中脱颖而出,成为龙岗大道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一、从一间小店到老牌眼镜城
嘉宝眼镜的创始人,李先生,在1999年开设了这家小店。当时,龙岗大道还只是一条普通的街道,李先生凭借对眼镜行业的热爱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将小店经营得有声有色。经过多年的努力,嘉宝眼镜逐渐发展成为一家拥有多家分店的老牌眼镜城。
二、专业服务,顾客至上
嘉宝眼镜始终坚持以顾客为中心,提供专业、贴心的服务。店内聘请了多位经验丰富的验光师,为顾客提供一对一的视力检查和眼镜定制服务。同时,嘉宝眼镜还定期举办各类优惠活动,让顾客在享受优质产品的同时,也能享受到实惠的价格。
三、优质产品,口碑相传
嘉宝眼镜注重产品质量,与国内外多家知名眼镜品牌建立了合作关系。店内眼镜款式多样,材质优良,满足了不同顾客的需求。此外,嘉宝眼镜还提供眼镜维修、清洗等服务,让顾客在购买眼镜
相关内容:

在深圳地铁三号线的横岗站外,静静地伫立着嘉宝国际眼镜城。自2012年4月这座眼镜城诞生开始算起,这里书写了横岗眼镜过去的辉煌,也见证着横岗眼镜行业当下的探索和尝试。
在当下,眼镜行业早已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个暴利行业。“因为更换频率低,消费者配一副几百块的眼镜可以戴一两年,再加上市场竞争激烈,所以除去产品本身成本和商家运营费用没有什么利润了。”嘉宝国际眼镜城的创始人骆玉喜说。

在利润下降且实体经济面对疫情考验的今日,嘉宝国际眼镜城依旧人气旺盛。“从整体来说,我们认为每年人流起码有10%-20%的增加。”对于横岗眼镜和嘉宝眼镜城的未来前景,骆玉喜表示自己很有信心。
“深圳有近2000万人口,除了戴近视眼镜,人们未来还有可能需要买老花镜或者太阳眼镜。” 骆玉喜认为,时代在变,但市场空间依然庞大。扎根本业、做好口碑,横岗眼镜这张名片将会在未来继续流传下去。

◎
看准商机
拿下龙岗大道地铁沿线旺铺
回忆起创业生涯,骆玉喜告诉记者,自己是从2003年底开始创业的,在起步阶段,他个人所走下的第一步是成立一家眼镜厂。回忆起那段岁月,骆玉喜表示,2000年到2010年间,是属于横岗眼镜制造业的巅峰时期。
“最高峰的时候大概有10万工人从事眼镜的纯制造,而工厂的话,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工商注册有三百六十多家,但是在这个产业链里,计算上没注册的加工厂,起码有800-1000家。”

而骆玉喜创办嘉宝国际眼镜城,则是制造业高峰之后的事了。嘉宝国际眼镜城入驻之前,眼镜城大楼曾归属于南城百货。
谈起这段历史,骆玉喜表示,嘉宝国际眼镜城的诞生别有一番故事。“在当时,好几个朋友都这样说,横岗通了地铁,谁有能力的话可以把南城百货拿下来做眼镜城。所以后来我们就去找了南城百货的负责人。”
拿下眼镜城大楼后,嘉宝国际眼镜城共分为两期开发完成。眼镜城第一期于2012年4月29日开业,第二期则在2015年年底正式营业。建筑总面积约为一万二千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单层面积较大的眼镜商贸城。

“开业那一年请了陈楚生来唱三首歌,开业典礼还抽了一部车。” 十年后,骆玉喜依然能够清晰地记得当年的盛况。
从此,嘉宝国际眼镜城扎根横岗,走上了一条以深耕主业为本,品牌建设为辅的长远发展之路。

◎
品牌推广
地铁3号线上宣传“横岗眼镜”
“华强北买电子,水贝买珠宝,大芬买油画,横岗买眼镜”。时至今日,眼镜成为了横岗一张响亮的名片。但在骆玉喜的回忆中,横岗眼镜的名气并非与生俱来。这张名片的形成离不开眼镜从业者的有心打造。
在横岗,骆玉喜的嘉宝国际眼镜城是投放广告宣传横岗眼镜的先行者之一。“对于横岗眼镜,嘉宝是有功劳的。”骆玉喜表示,横岗眼镜最初是自然聚集,而它的出圈离不开广告效应。“横岗眼镜以前是自然形成的,但其实很多深圳人都并不知道横岗眼镜。嘉宝开业的时候,我是做横岗眼镜的广告的第一人。”

在骆玉喜的规划里,宣传在眼镜城开业那天就已经开始了。
“从2012年到现在,我一直坚持每一年都做广告,三号线贯穿整个横岗,在这条线路上投放的地铁广告较多,其他的地铁线路也有部分。”
而在信息媒介更加复杂,受众群体阅读习惯普遍多样化的融媒体时代,骆玉喜也洞察局势,不甘落于人后。骆玉喜告诉记者:“今年我还请了博主,他们来到眼镜城写了很多探店体验笔记。”从报纸广告、明星表演到博主探店,变化的是形式,而不变的,则是在追求服务质量的基础上,继续做好品牌建设与推广。

◎
未来展望
期待眼镜时尚街区“引流”拉人气
20年之间,横岗眼镜迎来了自己的起步与辉煌,也骤然面对新时代下的重重压力与挑战。对于横岗眼镜行业的现状及未来,骆玉喜向记者谈起了自己作为行业从业者和区人大代表的一些设想。

面对眼镜行业本土制造企业的流失,骆玉喜认为,产业园的落地将会为深圳留下一批扎根本土、坚守本业的制造企业。“做一个眼镜产业园,可以把这些制造企业做专做精。眼镜产业能留下来,那是最好的。”
要继续做强“横岗眼镜”这块金字招牌,还需要一条完整产业链的存在。骆玉喜认为,一座横岗眼镜总部大厦将会助力横岗眼镜行业的整合。“一些制造企业迁走也没问题。但是设计、研发,还有这些企业的总部,如果能留在深圳,起码横岗眼镜就不会名存实亡。”

当谈到产业链的末端——销售时,骆玉喜也有着自己的见解:“这一两年,我们提到眼镜时尚一条街,如果能落成,再把外围环境打造得更好,打造一些网红打卡点,让市民发现来配个眼镜还可以顺便游玩,街区人气就能更旺了。”
栏目入口:横商印记
【见习记者】王百臻
【记者】刘越亚
【图片】樊亚敏;受访者供图
【作者】 王百臻;刘越亚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