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期间,TCL、海信等电视品牌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赢得了市场的关注。不过,其他品牌如小米和创维也不容小觑,它们在618期间同样表现出了强劲的竞争力。
TCL和海信作为中国知名的电视品牌,在618期间凭借其产品线丰富、价格优势等因素,赢得了大量消费者的青睐。TCL在高端市场有着较高的市场份额,而海信则在海外市场有着较强的竞争力。
小米和创维作为新兴的电视品牌,同样在618期间表现亮眼。小米凭借其性价比高的产品,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创维则凭借其产品品质和品牌影响力,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总体来看,618电视市场呈现出多品牌竞争的局面,各大品牌都在努力争夺市场份额。最终,谁笑到最后,还需看消费者如何选择。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618期间,各大品牌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共同推动了电视市场的繁荣发展。
相关内容:
618已经结束了,在国补和各大电商平台的促销优惠下,各大电视品牌应该都有一个不错的销量。
今年618最抢眼的不是电视卖得多贵,而是大尺寸电视直接卖爆了。数据显示,98英寸以上的超大屏电视销量比去年翻了两倍多。这背后是真需求——老百姓钱包捂得紧,但遇到划算的促销,该换大电视的还是咬咬牙下手了。

三大品牌直接垄断了销量前三甲:TCL、海信、小米。这就好比菜市场卖菜,前三名的摊位永远被老熟人占着。TCL靠着Mini LED电视拿下头把交椅,他们家Q9L Pro系列从55英寸到100英寸全系列霸榜,就像便利店货架最显眼位置永远摆着畅销品。

海信的E5Q Pro系列更狠,直接包揽了三个第一:85英寸以上大屏冠军、100英寸巨屏冠军、新款电视销量冠军。这操作堪比考试时学生同时拿下数学物理化学单科第一。关键是他们加了块防反光屏幕,看电视时不怕客厅灯光晃眼,这功能对普通家庭特别实用。
小米继续走老路——便宜。他们家55英寸的A55电视长期霸占销量榜首,相当于超市里永远有人抢购打折鸡蛋。虽然画质比不上高端机型,但价格确实香。就像买衣服,有人追名牌,有人图实惠,各走各的路。

值得注意的是,TCL和海信的子品牌雷鸟、VIDDA也冲进前十。这好比大品牌开了副牌店,专门抢不同消费群体的钱。VIDDA主打低价大屏,雷鸟专攻年轻人市场,和主品牌形成互补。

创维玩起了差异化竞争。他们家艺术电视在京东单独排行榜上包揽前几名,相当于服装店里卖得最好的不是时装,而是印着卡通图案的床单。这些电视价格低、设计花哨,适合租房党或者当装饰用,但要说看电视效果,确实比不上专业机型。
合资品牌集体哑火。索尼5系靠着降价续命,勉强挤进榜单。三星、LG直接消失在主流榜单里,只剩高端机型在小圈子里打转。这就像进口水果卖不动,国产平价水果才是市场主流。

现在看清楚了:电视市场正在两极分化。要么是千元级的小屏入门款,要么是万元级的大屏高端款。中间地带反而不好做,就像服装市场,基础款和设计师款都好卖,普通款式最难卖。
有几个现象值得琢磨:

大屏电视降价真管用,原来觉得贵的用户看到标价直降30%,立马就下单

子品牌正在蚕食传统品牌份额,雷鸟、VIDDA的打法像极了手机圈的红米和realme
低价策略虽然走量,但利润薄,小米电视利润率不到行业平均水平的一半

这场618大战透露出两个趋势:一是老百姓对大屏需求真实存在,二是价格仍然是最大杀器。不过有个问题值得思考:当所有品牌都在卷价格时,谁来推动技术升级?就像手机市场,如果大家都拼性价比,折叠屏、5G这些新技术谁来研发?
对普通消费者来说,今年618买电视反而更纠结了。想买大屏的,100英寸不到一万就能拿下;想买便宜的,55英寸智能电视才八九百。但要说性价比之王,可能还是海信E5Q Pro——既有高端功能,价格又没高到离谱。就像买手机,不买最贵旗舰,但选配置均衡的中端机型,这才是大多数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