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三次登黑榜!品牌口碑崩塌,网友热议,这个品牌为何频上热搜?

这个话题涉及到一个品牌因质量问题多次登上“黑榜”,导致被消费者和媒体广泛关注。以下是可能的原因和相关信息:
1. "原因分析": - 质量问题:该品牌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如质量问题、安全隐患等,导致消费者不满。 - 媒体曝光:媒体对品牌的质量问题进行了报道,引发了公众关注。 - 网络舆论: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对品牌进行负面评论,导致品牌形象受损。
2. "相关信息": - 三次“登黑榜”:该品牌因质量问题被监管部门列入黑名单三次,说明其质量问题较为严重。 - 被骂上热搜:该品牌因质量问题登上热搜,说明其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3. "应对措施": - 品牌整改:品牌应针对质量问题进行整改,提高产品质量,以挽回消费者信任。 - 公开道歉:品牌应向消费者公开道歉,承认错误,并表示改进措施。 - 加强监管:监管部门应加强对该品牌的监管,确保其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4. "总结": 三次“登黑榜”和被骂上热搜,说明该品牌在质量方面存在问题。品牌应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以挽回消费者信任。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该品牌的监管,确保其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相关内容:

5000元的衣服利润4000元还要以次充好?瑞士奢侈品牌Bally关联公司巴丽(上海)商业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遭处罚。

消息一出,话题为#5千元衣服利润4千还以次充好#即登上新浪微博热搜榜,品牌溢价之高却仍存产品质量问题,遭消费者拷问。

“作为国际知名品牌,Bally顶着百年老字号的名头,利润空间如此巨大,居然还要以次充好?”

“这么高的利润率还使用以次充好的产品,说不过去了,这是糊弄消费者呢,把消费者当韭菜在割智商税啊!”

“以次充好应重罚!”

……

消费者对此质疑声音不断。

央广网记者从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获悉,Bally关联公司巴丽(上海)商业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被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处以41930元罚款,同时没收违法所得4085.5元。

处罚信息显示,Bally违法行为类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三十九条。即销售者销售产品,不得掺杂、掺假,不得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得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

经查,该公司于2021年5月27日以1590元的单价进口Bally Schuhfabriken AG 75件,此款女装针织上衣进货单价1590元,海关关税税率6%,该款货品成本单价为1904.5元。截至2021年8月18日,该商品共销售1件,销售额为5990元,利润为4085.5元,即违法所得数额。

(截图自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新闻多看点

公开资料显示,Bally为1851年创建于瑞士的奢侈品牌,以制鞋起家,主营产品包括奢侈皮鞋、皮带、皮包、钱包和服装等,该品牌于1986年进入中国市场。

实际上,这不是Bally第一次因违反产品质量法被处罚。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2021年1月,巴丽(上海)商业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因销售不合格产品,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被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处以25000元的罚款,并没收违法所得2376.01元。

(截图自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2020年10月28日,上海市监局公布了44个品牌太阳镜的质量抽检情况,其中,1批次标称由巴丽(上海)商业有限公司生产(或供货)的Bally牌太阳镜光透射比相对偏差实测为16.7(标准值应≤15),与标准要求不符。据悉,该指标不合格,则意味着左右眼进光量差异较大,容易产生视觉疲劳,损害视力。

来源: 央广网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