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在全球市场取得显著成就,特别是在一些曾被国际品牌主导的行业中实现逆袭,这反映了中国制造业和品牌建设的巨大进步。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和行业:
1. "家电行业":
- "格力电器":格力电器在全球空调市场占据领先地位,成为全球最大的空调制造商之一。
- "海尔":海尔集团在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产品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国际市场份额。
2. "智能手机行业":
- "华为":华为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特别是在5G领域,已经成为行业领导者。
- "小米":小米以其高性价比的产品在全球范围内赢得了大量消费者。
3. "汽车行业":
- "比亚迪":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其电动汽车在全球范围内受到欢迎。
- "吉利汽车":吉利汽车通过一系列国际并购和产品创新,提升了其国际品牌影响力。
4. "服装和鞋类行业":
- "安踏":安踏集团通过自主研发和品牌建设,成为全球最大的体育用品制造商之一。
- "李宁":李宁品牌通过复古与现代结合的设计,重新赢得了全球消费者的关注。
这些行业逆袭的背后,是中国品牌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的努力:
- "技术创新":不断研发新技术,提升产品品质和性能。
- "品牌建设":加强品牌宣传,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 "市场拓展":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建立全球销售网络
相关内容:
天下网商 章航英编辑 王诗琪

发布会现场
“中国羽绒温暖世界”,这并非虚言。公开资料显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羽绒及制品生产、出口和消费国。来自天猫平台的数据显示,75%的天猫消费者每年必买一件羽绒服,6%的人每年要买3件以上。2021年天猫绒服行业增速是2020年两倍,对拉动整个服饰大盘增长功不可没。但在这其中,中国羽绒服品牌长期徘徊在中低价格带,产品同质化严重,缺少品牌溢价等问题长期存在。现在,中国羽绒服行业正迎来升级。场子火热,众多新玩家入局。此前被吐槽“土丑”的羽绒服经历一轮新的设计变革,愈发“时尚化”:“三防羽绒”“风衣羽绒”“泡芙羽绒”“羽绒小香风”……这些新鲜的名词,让羽绒服变得生动起来,也让年轻人拥有更多个性化选择。新穿搭、新款式、新设计,中国羽绒市场正呈现出新的转型方向,天猫超级品类日把羽绒行业代表品牌聚合到一起,拧成一股“新”力量,为行业带来新的想象。

中国羽绒服40年:一部“沉浮”史
2018年的最后几天,加拿大鹅在中国大陆的第一家旗舰店在北京三里屯悄悄开店,零下十度的温度抵不过消费的火爆,人们在寒风中排起长达100多人的蜿蜒长队。售价1万元起的羽绒服,线上线下居然全部断货!这股抢购热潮,给国内羽绒服品牌当头一棒——中国品牌为何不行?当时的中国市场,千元以上的羽绒服都较少,国产品牌多在几百元的中低端市场打转。很长一段时间,年轻人是很抗拒裹上一件羽绒服的,因为那意味着与时尚绝缘2016年的某次采访中,有网友直言不讳:波司登的羽绒服太像中老年品牌了,能不能做得好看点?事实上,当时的波司登正在努力重塑品牌,其回应该网友称:“我们正在做这件事,相信通过几年的努力,能够让产品越来越往年轻人靠。”中国羽绒服的品牌历史,可追溯至四十多年前。1975年,中国第一个羽绒服品牌“双羽”在上海诞生,扭转了为欧美品牌贴牌代工的历史,也拉开了中国羽绒服品牌萌芽的序幕,鸭鸭、雅鹿、波司登、雪中飞等品牌相继出现,产业集群逐渐成形。
身穿双羽羽绒服的中国登山运动员(图片来源:上海档案信息网)
2007年上市的“羽绒第一股”波司登,连续多年销售额位列全国第一,一度占据中国市场的四成份额,那也是中国羽绒服品牌的辉煌时刻。2012年,优衣库、Zara等海外品牌加入战局,以时尚的设计迅速抢占年轻消费者心智,品牌混战,国产羽绒服品牌却渐渐发展乏力。相比其他服饰,羽绒服原料多、生产工序繁杂、生产周期长,必须提前很早就开始备货。另外,羽绒服季节性极强,“看天吃饭”。彼时业内有个说法,“温度每下降一度,羽绒服老板嘴角就上扬一度”。如若遇上暖冬,羽绒服品牌需承担更多销售压力,老板们就“愁死了”。与当时的中国服装品牌类似,中国的羽绒服品牌多以批发为主,离零售终端较远,对市场消费潮向感知不灵,多靠在线下大肆扩张做大规模,产品同质化严重。当电商崛起、暖冬降临,库存危机骤显,行业整体进入阵痛期。
波司登:一场成功的羽绒服“实验”
加拿大鹅悄然走红,高德康却从中看到了波司登的另一种“出路”。
天猫超级品类日,打开羽绒新风格空间
据中国服装协会数据统计,2019 年中国羽绒服市场规模约为 1209 亿元,预计2022年规模将达到1622亿元,近年来羽绒服市场的复合增长率超过10%。线上是下一个增长点。目前羽绒服线上渗透率仅为42%。天猫正在打开羽绒市场新的增量。

搜索场的品类搜索词教育,沉淀零压/衬衫羽绒服等细分赛道
据天猫小二透露,如今“风衣羽绒”“泡芙羽绒”“三防羽绒”搜索量高达三位数,羽绒裤、羽绒连衣裙也增长明显。天猫羽绒超级品类日期间,羽绒服整个赛道爆发,增长超过167%。其中,舰长品牌爆发系数高达674%,整个品类新客增长超过637%。
品牌增长第二曲线 羽绒市场竞争新格局
羽绒服的想象力正被越来越多的品牌看到,并已经成了他们开辟的“第二赛道”。传统品牌再攀高峰,众多快时尚品牌、新锐品牌也切入羽绒服品类。天猫也将消费端有趣、个性化的需求趋势赋能品牌,让品牌链接年轻人,引领品牌潮流化和专业化转型发展。让新品牌敢于下场做羽绒服的底气,一是已经积累了一定人群资产,并对其需求有深入洞察;二是来自天猫趋势赛道的预测,提升品牌备货精确度。新锐女装品牌致知2019年开始涉足羽绒服品类,为它注入更多品牌特色和时尚感,希望做出更符合中国独立女性审美的羽绒服。
致知为羽绒服注入了更多时尚感(图片来源:受访者)
致知的主要目标人群是新锐白领,羽绒服的版型和时髦度是他们关注的重点,并从风格化和时装化上塑造品牌辨识度,同时会利用袖型、剪裁的变化等,于细节中提升精致感。“天猫基于风格数字化下的数据洞察,给了我们两个关键词,‘优雅’和‘简约’,这两个标签让我们有了重要的方向。”致知创始人三寿说。他正计划组建一支更专业的团队,进行羽绒品类的深入探索。作为天猫羽绒服品类日舰长品牌,期间致知羽绒服销售同比增长2192%。高端女装品牌朗姿也从2019年规划羽绒服品类。朗姿集团副总裁常静透露,当时发现羽绒服品牌对潮流元素多元化、需求多样化的人群需求来说尚属蓝海,且疫情后人们更青睐国货产品,所以果断切入赛道。它面向中高端女性消费者推出羽绒服产品线,推动羽绒服高端化升级,也被成为此次羽绒服品类日“舰长”。常静说,朗姿想做一件给城市职场女性带来气场的羽绒服。因此在用料上,朗姿颇为用心,品牌14人的采购小组曾花3年时间,遍访全球六大羽绒基地、24家面料供应商,最终选取了北纬45度的霍尔多巴吉白鹅绒作为原料。“虽然用户看不到,但相信他们穿在身上感受得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