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庭传奇,老板两度被股东踢出局,逆袭终成酒店业教父!

汉庭酒店创始人孙春生,被称为“酒店教父”,他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曾两次被股东踢出局,但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最终逆袭成为酒店行业的领军人物。
孙春生出生于1968年,1988年从浙江商业学校毕业后,进入浙江省金华市一家酒店工作。在酒店工作的过程中,他积累了丰富的酒店管理经验。1993年,孙春生辞去工作,开始自主创业,开设了一家名为“小旅馆”的酒店。
2002年,孙春生创立了汉庭酒店,并迅速在市场上崭露头角。然而,在2005年,汉庭酒店遭遇了一次重大危机。当时,孙春生与股东在经营理念上产生分歧,导致他被迫离开公司。这次经历让孙春生深刻认识到,在商业世界中,个人的努力往往无法与股东的利益相协调。
尽管遭遇挫折,孙春生并没有放弃。他开始反思自己的经营理念,并努力寻找新的发展机会。在2007年,孙春生以个人名义收购了汉庭酒店,重新掌舵这家公司。
在孙春生的带领下,汉庭酒店开始快速发展。他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不断提升酒店的品质和服务。同时,他还积极拓展市场,将汉庭酒店的品牌影响力扩大到全国乃至海外。
经过多年的努力,汉庭酒店已成为中国酒店行业的领军企业。截至2021年,汉庭酒店已在全国拥有

相关内容:

有这么一个男人,你可能从未听说过他,但大概率住过他的酒店,或者用过他创办的网站订酒店、机票、火车票。

他叫季琦,携程旅行、如家酒店、华住集团的创始人,人称酒店教父。

携程和如家不用多说,肯定都知道。

提起华住,大家可能有几分陌生。

但我如果说汉庭、怡莱、桔子、全季、城际等酒店,肯定就听着非常熟悉,没错,这些全是华住的。

以2024年财报公布为例,华住旗下共有31个酒店品牌,11147家已开业酒店,总计1088218间客房,遍布全国各地。

更狠的是,华住还是个酒店行业的隐形巨人。

在国内,他市值第一、营收第一、利润第一。

在全球,他市值第三,仅次于万豪和希尔顿。

那么,季琦何许人也?华住是怎么凭借一堆中低端酒店品牌做到如此规模的?

01

这期视频的故事线,我们从创始人经历开始。

季琦,1966年出生于江苏南通,本科和研究生均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研究方向是人机交互和互联网。

毕业后,他在上海做了两年的计算机服务相关工作。

1994年,由于妻子需要到美国留学,季琦辞职,以陪读身份申请到了去美国生活。

在美国,他参观了甲骨文公司,登录了搜索引擎,亲眼目睹了互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

这让季琦深受触动,想到中国的互联网市场还是一片空白,蕴藏着无限商机,他在美国待了几个月就决定回国。

回国之后,凭借之前做计算机服务的人脉,他继续做老本行,两年左右的时间,为自己攒下了创业第一桶金。

1997年9月,季琦正式创业,他成立了一家名为“协成”的公司,主要为企业提供网站建设、域名注册、ERP系统等服务。

继续依靠之前的人脉,公司业务倒也风生水起。

时间来到1999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的重要一年。马云创办了阿里巴巴,李彦宏回国创立了百度。

而季琦,也决定在这一年转型做真正的互联网。

当年的一个饭局上,季琦认识了甲骨文中国区的技术总监梁建章,两人一见如故,很快谈起了创业理想。

对于创业,他俩很搭配,一个懂销售一个懂技术,但还缺个懂财务搞融资的。

于是,季琦在上海交大的校友,沈南鹏闪亮登场。

沈南鹏,名副其实的金融大佬,早年从事于多家国际金融机构,彼时他正在德意志银行下属的某投行担任董事,负责中国区投资业务。

1999年2月22日,季琦的家中,三人凑到一起商讨创业项目。他们考虑过网上书店、网上宜家等方向,最终都因物流和网络支付的难点而放弃。

最终梁建章提出,中国经济腾飞后,人们对消费娱乐有巨大需求,可以做一个旅游网站。

三人一拍即合,以季琦为首,共同出资成立了携程旅游网,并上海旅行社的总经理范敏加入团队,组成了携程四君子。

在那个遍地黄金的年代,携程发展的很顺利,迅速崛起成为国内领先的在线旅游平台。

不过,携程的成功,并没有让季琦松懈。

彼时携程的收入主要分为三大块:订酒店、订机票和订旅游线路。

其中订酒店约占总收入的 80%以上,是一个需求极高的市场。

具体到酒店类型中,经济型酒店最受欢迎。

季琦决定抓住这个机会,用携程的名义,去孵化一家经济型酒店品牌。

2002年,由季琦代表携程,引入首旅集团做投资方,共同成立了如家快捷酒店,季琦担任CEO。

之后的发展同样顺利,季琦带领如家酒店一年内实现了三十多家的布局,并保持了15%-20%的高利润率。

2003年底,携程在纳斯达克上市,次年底,如家也做好了上市准备。

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季琦被沈南鹏主导的董事会给驱逐了。

董事会承认季琦开拓能力很强,但他草根出身,没有大公司背景,没有上过MBA,也没有专业管理背景,为了顺利上市,如家应该由一个受过西方教育的职业经理人来担任CEO。

2004年底,季琦被迫离开他一手主导的携程和如家。

其实这段故事很精彩,限于篇幅没办法说全,大家感兴趣可以自行搜索“携程四君子”,网上有不少详细讲解。

02

回到故事主线,季琦被赶出去后,内心倍受打击,陷入深深地迷茫。

他自述那段经历,是我人生的至暗时刻。

不过对于这种大佬来说,也不至于让他一蹶不振。

一次偶然的机会,季琦和老同学、阿里巴巴前CTO吴炯谈心。

吴炯问他:

中国酒店业还有机会吗? 季琦:市场很大,至少能容纳三家公司

吴炯接着问:中国还有比你更了解这个行业的人吗?

季琦摇摇头:没有。

话说到这程度,季琦也明白了,他应该继续干酒店。

2005年,在众多投资人支持下的季琦卷土重来,他创立了汉庭。

起初的汉庭,定位比经济型酒店高一级,主要面向白领和商务人士。对外号称“用经济型的价格,享受有品位的服务”。

之所以这么做,一方面是季琦有意避开和如家的直接竞争。

因为他即使离开了如家,仍旧是如家的第一大个人股东,于情于理不能刚走就做竞争对手。

另一方面,当初他被离职的时候,签了竞业协议,两年内不得从事经济型酒店行业。

为了做好汉庭,季琦花了很多心思去打磨细节。

比如整体装修风格平静温馨,床头多设置一个宽带接入口和3.5 米超长网线,让住客冬天可以窝在被子里使用笔记本电脑;设计一面是荞麦、一面是海绵的双面枕,减轻商务人士的颈椎压力。

第一家汉庭,季琦开在了江苏的县级市扛把子昆山,客房定价在300元左右。

不过受制于那个年代的经济水平,汉庭的业绩并不好。

勉强坚持到2007年,季琦和如家的竞业协议终于到期了,他决定悬崖勒马,立即结束汉庭中端商务酒店的定位,回归到受众群体更广泛的经济型酒店。

然而2007年这个时间点,经济型酒店可谓强者如林。

前有刚上市的如家,门店数突破500家,后有携程前部下郑南雁创办的7天酒店,门店也有100多家。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如家和携程都是季琦创立的。所以当时的如家和7天,季琦也都有股份。

他曾想过几家兄弟公司撕破脸竞争太残酷,但已经杀回酒店行业,就不能仁慈,必须打造出一家真正属于自己且具有影响力的公司。

汉庭,正是季琦的王牌。

为了早日完成对如家的追赶,季琦很着急,他不惜代价的疯狂扩张。

比如冲动收购很多设施不完善的小型连锁酒店、盲目进入消费水平不高的三四线城市,导致资金压力越来越大。

2008年,汉庭依旧在疯狂扩张中,签了很多新项目,并准备了一大批物料和新员工。

但关键时刻,已经谈好的第二轮融资却泡汤了。

因为彼时正值金融危机,投资人不敢轻举妄动。

本金持续亏损的汉庭,资金链突然断裂。

为了保住汉庭,季琦决定赌一把,他将自己在如家的所有股票清空。

他对加盟商、投资人、员工喊话:“不要慌,我这么多钱都压进来了,你没有什么好担心的,至少不会全盘输光”。

此举让汉庭缓了过来,季琦也开始反思自己,在好胜心和虚荣心的促使下犯了错误。

但他依旧迷茫,不知道未来该如何发展。

2009年,季琦找到了世界酒店大师、法国雅高集团创始人保罗·杜布吕,向他咨询汉庭的发展战略。

季琦问了很多问题,杜大师听完只用一句话:速度与规模都不重要,质量才最重要。

这让季琦恍然大悟,随即放弃了大规模扩张,转而去磨练内功。

对内,他抓成本控制、员工培训、IT系统建设。同时专注于客房质量的升级,配备现代化的卫浴系统、便捷的商旅配套和舒适的酒店环境,实现无线网络的全面覆盖。

甚至超前的推出十大免费项目,包括商务区电脑、打印复印传真、宽带上网、大堂茶水咖啡等商务人士喜欢的服务。

对外,他关掉所有赔本的汉庭,有的退钱,有的转加盟。

旗下聚焦性价比服务的“汉庭客栈”,也更名为海友客栈,后来演化成海友酒店。

自此,汉庭开始往集团化的方向发展。

2010年3月,汉庭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

这其中还有个好玩的小细节,上市前,季琦害怕再次被董事会给踢了。

所以干脆设计了AB股架构+有限合伙持股平台,签一致行动人协议,并死死攥住34%的股权,任谁也没办法踢走他。

不过让人看不懂的是,季琦搞完这一套操作后,转身就主动卸任了CEO职位。

03

当然,他只是不当前台的CEO了,依旧是后台的董事长,话语权还在。

这一期间,他主导了旗下中档酒店的建设。

他认为,中国的人口结构和收入结构,决定了很多人必然是中产及以下的水平。市场将长期以经济型和中档酒店为主,发力中档酒店很有必要。

彼时的汉庭,其实已经有了个中档品牌,即汉庭全季。

但前缀带着汉庭二字,显得不够上档次,把汉庭两个字去掉更好。

2010年底,全季品牌正式走向历史舞台。

随后的2011年,汉庭进入了沉寂期。

净利润下降47%,市值大跌,开店速度也被如家和7天压着打。

一些核心高管,也在2012年初陆续离职,比如副总裁王海军,就突然辞职跑去创业亚朵了。

紧急情况下,季琦火速重回一线担任CEO。

他先是对内整顿,痛斥了企业组织保守,发展平庸,负面评价越来越等问题。

然后完善品牌战线,收购了原携程孵化的,彼时国内最大的中档酒店“星程酒店”,以及推出高端品牌禧玥酒店,由此建立了完整的从低到高品牌链。

最后,是将集团改名。

2012年11月,华住诞生。

据季琦解释,汉庭这个名字很好,但经济型酒店的定位已经深入人心,现在我们要做低中高全品牌酒店集团,需要一个包容性更大的名字。

华住,目的就是要打造成代表中华住宿业的世界级酒店集团。

为了达到“世界级酒店”集团这个目标,此后几年的华住,毫无疑问开启了买买买模式。

2013年,筹划漫心度假酒店。

2014年,全资收购经济型酒店杭州怡莱。同时与国际酒店集团雅高达成战略合作,双方约定,美爵、诺富特、美居、宜必思尚品和宜必思,成为华住中国的一部分,索菲特、铂尔曼、美憬阁和诗铂品牌,则在华成立独立合资公司,华住持股10%。

2017年,华住以36.5亿元价格全资收购桔子水晶酒店集团100%股权;

2018年,再度斥资4.63亿元收购度假酒店花间堂71.2%的股权;

2019年,收购脚步迈出国门,华住对德国第一大酒店集团——德意志酒店集团(简称“DH”)进行100%股权收购。

收购完成后,DH改名为华住国际,一口气新增施柏阁大观酒店、施柏阁保时捷设计酒店、城际酒店等八大中高端及豪华品牌。

值得注意的是,除酒店外,华住还联合光大安石在19年成立了“安住此间”,共同发起设立泛居住地产投资基金,专项投资于中国境内的酒店及公寓等居住类不动产物业。

至此,华住集齐了31个酒店品牌,围绕泛居住生态打造的商业版图逐渐成型。

04

除了品牌矩阵的庞大,业内提到华住,通常还会重点分析它的私域能力,即不依赖第三方平台获客。

这里简单解释下。

人们订酒店绝大多数都习惯用携程、美团、同程旅行等线上工具预订,这类平台在业内统称为OTA

但上线OTA,就意味着酒店要付渠道佣金和推广费,大幅增加销售成本。甚至有时候OTA平台和酒店闹矛盾,会故意卡流量。

这在酒店生意越来越不好做的当下,是个不小的负担。

华住就不用担心这个问题,甚至曾经主动断开过和OTA的合作。

底气来源于华住自建的会员平台华住会。

目前华住会拥有1.9亿会员,中央预订率55%,直销比例达85%,旗下汉庭、全季等中高端品牌,绝大多数客人都是会员。

曾有一组数据表明,2017-2021年,华住旗下酒店的间夜量销售占比里,自有渠道为85%,第三方渠道仅为15%,其中通过华住会渠道预订的,基本稳定在75%

正因如此,季琦才能在这些年酒店和OTA的一系列制约与反制约冲突中,骄傲宣称,华住从来没有被OTA卡住过流量的咽喉。

而这一切,从汉庭成立的第一年就开始了。

彼时汉庭已经建立会员体系,费尽心思把客人转化为会员。

比如在2012年之前,绝大多数商务酒店上网是要收费的,80元/小时或者120/天。

华住的做法是,只要用户注册会员,就能免费上网。

流量超贵且个人隐私不是很注重的那些年,上网这个刚需为华住“薅”到大批会员。

后来进化到移动互联网时代,酒店的充电宝也要收费,华住继续用注册会员免费用来为自家的“华住会”引流。

除掉刚需需求之外,华住还有积分玩法,每消费1元,得1积分,每100积分,可当1块现金抵扣。你可以用于抵扣房费,也可以在华住会APP上的商城购买商品、兑换福利、用积分拍房费等等。

关键是,华住会的优惠活动挺多,比第三方平台直接、方便、便宜。

或许你会说,我不是长期在华住消费,积分也没多少,会员不开也可以。

但如果,你的公司有跟华住合作呢?你要出差呢?

企业差旅系统可以直接和华住会绑定,预订、结算、发票等问题一键解决,关键是住宿积分可以归到自己账户,而非公司。

因此,选择出差时入住华住酒店并加入会员,且自己出游时依旧选择华住的人,自然不会少。毕竟积分在这,优惠在这,羊毛不薅白不薅。

无论是b端还是c端的用户心理,都被华住嗑得透透的。

05

最后,得益于全产品线的布局和华住会带来的用户粘性。

华住目前在营收、净利润、入住率等各方面数据都遥遥领先,均稳坐国内头把交椅,不负“中华住宿”这个名称。

反观其他酒店三巨头。

以规模著称,客房数排名全球第二的锦江集团,看似体系庞大,但利润以及单店收入连华住的一半都不到。

亚朵和首旅,24年的营收规模均在70亿级别,距离头部相差甚远。

不过亚朵是个BUG般的存在,酒店数最少,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却高的离谱。

主要原因是亚朵除了客房收入,还在零售业务上混的风生水起,卖枕头、被子、香薰等酒店用品的收入,已经占到了亚朵总营收的三分之一。

目前酒店行业纷纷学习亚朵,华住也在今年3月份卖起了枕头。可以预见的是,未来酒店业的竞争战火,或许不再是开店那么简单,而是向零售领域延伸。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