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些曾经被认为是“土掉渣”的老品牌,如达芙妮,通过重新定位和营销策略,成功吸引了Z世代消费者的关注,实现了品牌的复兴。以下是一些关键因素:
1. "品牌年轻化":老品牌通过设计、包装、广告等方面进行年轻化改造,以适应Z世代消费者的审美和消费习惯。
2. "跨界合作":与时尚、娱乐等领域进行跨界合作,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例如,达芙妮与女团顶流合作,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的关注。
3. "产品创新":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基础上,不断推出具有创新性的产品,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4. "线上线下融合":积极布局线上线下渠道,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购物体验。
5. "社会责任":关注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提升品牌形象。
以下是一些具体案例:
1. "达芙妮":通过与女团顶流合作,推出联名款鞋履,成功吸引了Z世代消费者的关注。同时,达芙妮还不断推出具有创新性的产品,如智能鞋履等。
2. "美特斯邦威":通过邀请明星代言、跨界合作等方式,成功实现了品牌年轻化。此外,美特斯邦威还关注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3. "波司登":通过推出具有时尚感的羽绒服,成功吸引了年轻消费者的关注。同时,波司登还积极布局线上线下渠道,提升品牌
相关内容:

1./ 女团爱豆穿“时代的眼泪”,“达芙妮们”又活成新顶流?/
近期,韩国顶流女团BLACKPINK开演唱会,眼尖的网友发现,成员Jennie脚上的过膝靴,竟然来自达芙妮的子品牌DAPHNE.LAB。由此引发出“达芙妮还活着”“达芙妮终于不土了”两大讨论,还上了热搜。

2./ 拿捏“时代密码”的老牌子,被谁逼到“死胡同”?/
班尼路1981年创立于中国香港,1995年,以“香港明星同款”的标签杀进内地,在上海南京路开了第一家店。当时已经富起来的群体,急需“新衣服”,班尼路正当其时。因为噱头十足,卖得好,班尼路于是轮番请到刘德华、周润发、张曼玉、王菲、黄晓明等人为其代言。然后就是疯狂开店,巅峰时期内地门店多达4000家,当时一件T恤卖到199,“特许经营”模式还被写进商学院教材。2006年宁浩导演拍摄《疯狂石头》,还特地让黄渤在电影中免费给班尼路做了一次口播广告:“牌子呢,班尼路”。这次广告没收钱,一是宁浩报答刘德华给电影投资,二是他或许真的觉得班尼路就是个国际大牌。另一个“时代衣裤”真维斯起源于澳大利亚,1980年代中国香港一家制衣厂为他们代工,后来干脆收购了品牌,进军内地市场。借助改革的东风,成为“小镇青年”的时尚启蒙,快速在国内开了3000多加门店,2014年销售额就达到50亿。达芙妮从创立初期便将目标群体锁定追求时尚的年轻女性,给她们提供潮流和性价比,成功塑造了“女鞋界的王者”形象,SHE、刘若英、刘诗诗、全智贤、高圆圆都先后代言过达芙妮。2004年其年销量达5000万双,占据国内女鞋市场20%份额,曾有7000家门店遍布全国各大商圈。还有美特斯邦威,因为傍上了周杰伦这个大腿,一度成为年轻人潮流经典。2008年上市时市值就有185亿元(现在还不到50亿),而且还发明了了“虚拟经营”模式,即生产外包,直营少加盟多的模式,被很多企业学习。这类服装企业还有很多,他们成功的密码也都惊人相似:
一、占据渠道。通过加盟模式,快速占领各类步行街、百货商场,当时也没有网购,这些门店成了消费者“逛街必买”的坐标。班尼路曾创下一天开3加店的记录。二、营销轰炸。就是砸钱,签约明星,在电视、纸媒进行饱和式投放。达芙妮每年广告支出超2亿,美邦更是为了周杰伦和其他代言人要花掉营收的15%。
如果说有第三条秘诀的话,就是把前两条都准备好了,等消费者看了广告,自己往里跳。然而,“班尼路们”的好日子很快到头了。2008年后,ZARA、H&M、优衣库等快时尚品牌进入中国,他们确实会玩,一周上新几百款,又快还便宜。此时,淘宝又崛起了,网上100元三件的衣服也很有型。大多数服饰品牌因为周期慢、效率低、价格高的特点在同行衬托下被秒成“渣渣”,又因为品牌“过于老”被年轻人嫌弃,它们赖以为生的门店模式变成“关门模式”。比如,2018年,班尼路母公司德永佳集团财报营收一年跌了42%。当然,经过几年“消化”,它们又学会了互联网营销方式,才有了卷土重来的机会。“伺候好”消费者,“翻身”不是什么大问题,现在好多网红品牌,一秒“重生”。
3./ 网红关店潮下的“金蝉脱壳”,换个马甲走高端路线?/
去年开始,好多卖衣服的大网红在关店。退货率飙涨,抖音女装“一姐”罗拉密码停止直播带货;淘宝上,张大奕的“吾欢喜的衣橱”、周扬青的“GRACE CHOW”相继谢幕;今年,“李大米 Lidami”,“We Margiela”“井上梧桐”等十几家“网红老店”也接连宣布闭店......2024年张大奕宣布清仓闭店自己经营了10年的淘宝店铺“吾欢喜的衣橱”,你以为她就从此去过清闲日子了吗?并没有,她其实悄悄给自己准备好了“后路”。早在两年前,张大奕就“偷偷”推出了新店“The Vever”,背后运营公司同样是其持股的莫比乌斯(杭州)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与此前的“吾欢喜的衣橱”同属一家。现在,“The Vever”正在火热运营中,出镜也是张大奕本人,每一条链接上都附带“THE VEVER张大奕”字样。要是说不同的话,新品牌多了外国模特展示,呈现服装角度更专业、多元了,价格也普遍比以前高出20%左右。

一,定位中高端,客单价提高。衣服样式、版型比之前有改进,同时大量运用天丝、亚麻、真丝、羊毛羊绒、粗花呢等面料,试图用提高产品品质,获得更多溢价,进而获取利润。二、逐步去个人IP化,向品牌过渡。张大奕、雪梨这些古早网红,店铺都带有浓浓的个人色彩,甚至很多人就是冲着她们的人去购买产品。现在的店铺则更多专项品牌经营,不同产品找不同模特,照片更多聚焦服装本身,运营更加精细。雪梨也在日常Volg 中透露:“从新品牌开始,我就有清晰的战略,告别个人 IP、个人流量,全面品牌化,多渠道运营。”老品牌、老网红都在搞《重生之我带着新营销套路杀回来了》,以后的服装市场要热闹了。很可能,上班穿着张大奕新店的真丝衬衫,脚踩Jennie 演唱会同款达芙妮长靴,回家又换上班尼路的T恤和回力国潮鞋......从当下来看,无论是老品牌换新颜,还是网红换个马甲继续征战服装市场,无非就是摸准了消费趋势脉搏的新型营销叙事。他们的“重生”,就是想方设法,使消费者还能点击一次“立即购买”的营销改变而已。挺好的,商业世界没有永远的赢家,只有永远的变化。还有什么商业模式比学会“不断讨好”消费者更有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