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衬衫之乡”义乌大陈与“童装之都”吴兴织里携手合作,这标志着中国服装产业在区域协同发展方面迈出了新的一步。以下是对这一合作可能带来的影响和探索的简要分析:
### 合作背景
- "义乌大陈":作为中国著名的“衬衫之乡”,大陈以生产高品质衬衫而闻名,拥有成熟的服装产业链和丰富的生产经验。
- "吴兴织里":被誉为“中国童装之都”,织里以童装产业为核心,拥有强大的市场影响力和品牌集聚效应。
### 合作目的
1. "资源共享":通过合作,两地可以共享各自的产业资源,如原材料采购、生产技术、市场渠道等。
2. "优势互补":大陈的衬衫制作技术和吴兴织里的童装设计理念相结合,有望创造出更多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3. "品牌提升":两地合作可以共同打造区域品牌,提升中国服装产业的整体形象。
4. "产业升级":通过合作,两地可以共同探索服装产业的新模式,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 合作方式
1. "产业链整合":两地可以共同打造从设计、生产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2. "技术创新":共同投入研发,推动服装产业的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3. "市场拓展":利用两地各自的市场优势,共同开拓国内外市场,扩大
相关内容:
“企业的衬衫产品质量很好。我还想进点童装,你们有吗?”以前遇到海外客户此类问题,义乌市大陈镇的衬衫企业主一般会:“对不起,这个我们做不来。你可以到别地看看。”
今后,这个将变成另一个版本——“我们在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的伙伴企业会做,可以推荐给你。我们可以帮助对接、下单。”
5日下午,“中国衬衫之乡”大陈镇与“中国童装之都”织里镇在义乌达成服装产业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通过共同搭建产业对接平台,推动两地企业开展深入合作。
“国内每卖出3件童装,就有2件来自织里。”织里童装商会负责人史宁慧说。拥有1.4万家童装及其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的织里镇,去年以年产20亿件(套)童装的数据冠绝全球童装业。
织里镇童装品类齐全,产品设计、研发、检测、品牌运营等全链条服务能力十分突出,但其800多亿元的产业规模背后,还有一个急需补上的短板——外贸销量占比不足10%。
如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抢占更多市场份额,提升在全球产业分工协作中的话语权?当地相关部门绞尽脑汁,这几年先后成立了织里童装全球选品中心、海外贸易分会、童装出海转型工作小组。
而大陈镇的支柱产业——衬衫产业则是另一番模样。依托市场贸易优势,近30年来,坚定走“交五洲朋友、做全球生意”路子的大陈,将单品衬衣做到了极致。如今,大陈镇年产衬衫1.3亿件,半数以上出口,产业“外向度”明显。不过这几年,大陈衬衫企业也面临着产品单一、设计不够时尚多元、知名品牌不多等发展瓶颈。
此次合作,双方将在核心产品展示、订单和客人“双向导流”、产品设计研发、品牌推广等环节开展深度合作。两地还将逐步打通产学研资源,开展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和产品创新应用合作。
事实上,近几年,两地企业间自发合作也偶有发生。“今年,我们刚和织里一家童装企业初步敲定了1000多万元的合作。他们负责接单和产品设计,我们负责生产,产品包括男款和女款儿童衬衣。”义乌市兆天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潘英铭说,这次两地强强联合,童装衬衫这一时尚新品类,有望迎来爆发。
数据显示,今年1到5月,到织里镇采购童装的外籍采购商达3000余人次,同比增幅明显。其中,外商经国内其他城市辗转而来最多的3个地方,分别是广州、义乌和石狮。
“大陈衬衫与织里童装产业互补性强,两地合作将提升浙江服装的辨识度,实现1+1>2的品牌效应。”签约仪式上,吴兴童装出海转型工作小组组长朱建忠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