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报道中提到的是夫妻俩仅花费4万元就购买了所谓的“授权”迪士尼童装,而实际上这些童装被指控为假货,那么这可能涉及到以下几个问题:
1. "版权和授权问题":迪士尼是一个知名的全球品牌,其产品通常都有严格的授权体系。如果夫妻俩所购买的童装被指控为假货,那么这些童装可能并未获得迪士尼的正式授权。
2. "虚假宣传":夫妻俩可能被虚假宣传误导,认为他们购买的是正版授权产品,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3. "法律和监管问题":如果这些童装被证实为假货,那么生产和销售这些产品的人可能违反了相关的知识产权法律和商业法规。
4. "消费者权益":消费者购买假货不仅损失了金钱,还可能因为产品质量问题受到健康风险。
5. "市场秩序":假货的流通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损害了正规商家的利益,也影响了消费者的权益。
对于此类事件,相关部门通常会进行调查,以确保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不受侵害。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应尽量选择正规渠道,并注意查看产品的授权信息,以避免购买到假货。同时,对于涉嫌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消费者也可以向相关部门举报。
相关内容:
“迪士尼联名款”童装仅卖四五十元一套?近日,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地区人民检察院办理了一起假冒注册商标生产销售迪士尼童装案,涉案销售金额达1700余万元。
2023年2月,浦东警方接到报案,俞女士在某购物平台的一家品牌童装旗舰店,以88元的价格购买了迪士尼儿童保暖内衣套装,店铺商品页面描述所售服装为“迪士尼IP款”,且带有迪士尼注册商标。然而收到货后,俞女士发现衣服不仅质量差,也没有迪士尼防伪码,怀疑是假货。
经侦查,公安机关捣毁了一个制假售假窝点,并抓获犯罪嫌疑人朱某、车某、酆某。该团伙设置在河南某地的仓库共有3层,堆放着大量带有“DISNEY”商标的服装、水洗标、吊牌、包装袋等,仅现场查获的涉案衣物就有20多万件,包含T恤、打底衫、休闲装等等32类,货值约180余万元。
承办检察官介绍,朱某和车某是夫妻俩,在上海注册了一家服装贸易公司。2021年,他们看到迪士尼品牌的童装颇受欢迎,便花费4万元通过一家第三方公司签订了授权协议,获取了所谓由华特迪士尼公司出具的“授权函”。但是他们并未核实权属情况,也没有索要任何有效的授权材料,就连签订的合同上都没有出现华特迪士尼公司。“我们在服装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知道这样的价格不可能买到迪士尼的品牌授权。”夫妻俩到案后交代。
随后,他们开始了制售山寨“迪士尼”童装的生意。为了节省成本,他们在外地新注册了一家服装贸易公司,谎称拥有迪士尼品牌授权,寻找代加工厂生产面料、印花、带有“DISNEY”商标的标签等,再将半成品收拢至仓库进行组装、挂牌、包装,最后以“迪士尼IP款”或“迪士尼联名款”的名义进行宣传和售卖。2022年10月,朱某夫妻俩又把好友酆某拉来入伙,负责网店运营销售。
在销售过程中,也曾有消费者购买后发现该网店销售的并非迪士尼品牌正品而向工商局举报。为了应付网络购物平台审核,朱某等人商议后,用P图作假的方式又伪造了一张“授权函”。
审查起诉阶段,迪士尼公司及其知识产权代理公司出具证明,证实迪士尼公司未授权过涉案公司及嫌疑人生产、销售迪士尼知识产权的产品,也未授权相关中介公司有上述权利。
经审计,2021年9月7日至2023年2月27日期间,朱某与车某实际销售数量合计超83万件(套),实际销售金额1700余万元;2022年10月1日至2023年2月27日期间,酆某参与实际销售数量合计16万余件(套),实际销售金额560余万元。经浦东检察院提起公诉,近日,法院对该案作出判决,车某因犯假冒注册商标罪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半,并处罚金550万元;朱某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并处罚金300万元;酆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半,缓刑3年,并处罚金20万元。
栏目主编:王海燕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资料图) 图片编辑:曹立媛
来源:作者:王闲乐 王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