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 BANGKOK革新纪元,解码未来商业新定义

ONE Bangkok,作为泰国曼谷的标志性商业综合体,重新定义未来商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智慧城市融合": -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如5G、物联网、大数据等,打造智慧商业环境,提高运营效率。 - 通过智能管理系统,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 "创新商业模式": - 推广共享经济模式,如共享办公空间、共享汽车等,提高资源利用率。 - 创新消费体验,如引入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新技术,提供沉浸式购物体验。
3. "多元文化融合": - 结合泰国文化特色,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文化商业空间。 - 举办各类文化交流活动,吸引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
4. "绿色环保理念": - 推广绿色建筑和绿色运营理念,提高建筑节能标准。 - 在商场内设立环保产品专区,倡导绿色消费。
5. "社区参与": - 与周边社区建立紧密联系,共同举办文化活动、公益活动等,提升社区凝聚力。 - 通过举办社区活动,增加商场与消费者的互动,提高消费者忠诚度。
6. "数字化转型": - 深化线上线下融合,发展O2O商业模式。 - 建立电商平台,提供线上购物、线下体验的一体化服务。
7. "人才战略": -

相关内容:

曾有朋友说,在曼谷只留出一天逛商场是远远不够的。

即便没有特别的目的,你可能也会因走进暹罗商圈的某一个“巨无霸”型项目后,迷失在那排列密集的特色品牌中;又或是在Emsphere等主打Z世代潮流的人气新商场里,因偶遇黄油小熊、LABUBU等“顶流”快闪而迈不动腿。

黄油小熊活动期间的Emsphere

正是在这样花式营销、内卷激烈的泰国线下商业,最近又出现了一个“新物种”,它就是去年10月亮相的话题性项目“ONE BANGKOK”

这个地处市中心、距离暹罗商圈不过五公里的项目,由TCC集团与星狮地产集团联手打造,投资高达32亿美元(约228亿元),落地后即成为曼谷核心区最大的商业综合体。

来头不小的同时,ONE BANGKOK在前期的规划与宣传上也“壕不手软”——开业之初项目就通过“壕掷”超12亿泰铢(超2.5亿元)举办活动,并了Callum Scott、Loren Allred等知名艺人登台,再加上自身的“顶配”硬件与配置,打出了令人深刻的第一印象。

抱着好奇,我们约上了同样尚未来过这一项目的曼谷本地朋友,走进了风头正旺的ONE BANGKOK。


曼谷全新的“城市公园”

开放与活力,往往是泰国商业给人印象最深的两个关键词。

从小而美的传统市场,到新潮的综合商业体,融合性的设计理念和多功能的场景布局几乎成为了泰国线下消费场景的“标配”。你可以在一个装潢高级的商场中买到别具当地文化的特色商品,也能在一个看起来主打年轻风格的项目中找到国际一线的精品好物。

这就是泰国商业的魅力,“简单直接”地为消费者们提供想要或想看到的场景及内容,如同当地人热情的个性一般,用一种商业亲和力让消费者自然而然地融入到购物氛围中

ONE BANGKOK的打造理念同样如此。从布满项目宣传海报的MRT Lumphini站出口走到地面,立马就会被成片的绿色包围。与市中心常见的以华丽风格打造的项目不同,眼前占地17万平米的ONE BANGKOK,更像一处大型的都市森林。

ONE BANGKOK的“城市绿洲”

之所以会推出“城市绿洲”的运营概念,一来因为在最不缺钢筋水泥建筑的曼谷,自然与消费场景的结合反而能和其他商场形成区分,成为项目独特的吸引力标签;

二来也得益于ONE BANGKOK紧邻皇家生态公园Lumphini Park、城市森林公园Benjakitti Park的地理优势,让区域中本身就聚集着一批热爱休闲和户外的本地人及游客。“城市绿洲”理念的落地,也方便项目针对这一目标客群完成未来客流的转化。

Lumphini Park|来源:网络

于是以城市绿洲的打造出发,团队首先在设计上找来了曾负责纽约自由塔、广州珠江新城大厦等标志性建筑的建筑设计事务所SOM操刀。

从落地效果来看,如今ONE BANGKOK中的5座高级办公楼、3座豪华住宅、3大商业板块,以及包含曼谷首家丽思卡尔顿酒店和安达仕酒店在内的5间豪华酒店,都被约8万平米的绿化休憩草坪包围。

项目板块分布|来源:网络

而围绕“绿色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生活”的原则,不仅项目中的开放式绿色空间比例达到了50%,与周边两大公园的生态形成了串联;通过雨水回收、能源管理等系统的打造,还让项目成为了东南亚首个全周期碳中和商业体,以及泰国首个获得LEED社区发展铂金标准认证的项目

立足于绿色空间和板块布局,团队其次从内容设计出发,在空间中践行起了“以人为本”

这一点体现在了团队将“艺术”以软文化植入场景之上。沿着草地向建筑中心走去,便会路过一处名为“The Wireless House”的历史博物馆,如今这处空间被打造为了融合公共艺术、艺术音乐、在地历史的开放式空间,用艺术赋能了空间生命力。

The Wireless House

团队还创意地将这处空间的其中一个出入口与商业体中的咖啡店相连,让消费者在游逛之余能不经意地“被引导”进这处艺术空间。

与The Wireless House相连的主通路上,团队还携手雕塑家Anish Kapoor、Tony Cragg等国际艺术家,打造了一处布满公共艺术、长约2公里的“艺术环线”,被绿意包围的优质环境也让这里在傍晚时分变成了家庭客或年轻人散步打卡的热门区域。

艺术环线的休息区域|来源:网络

与此同时,室内区域的艺术作品展示,也因独特的造型与表达形式,常吸引不少消费者驻足观赏。

项目内部随处可见的艺术装置

对外用艺术性软化巨构建筑的冰冷感,向内则营造出了惬意购物步调,如此一来,ONE BANGKOK中的艺术品就不再只是装饰,而是成为了商场整体氛围的一部分,并散发出了曼谷的活力与艺文能量。

这种不以大牌和空间为第一卖点,而是将城市绿洲的地理优势和文化容器的空间条件,经过组合和打磨后所形成的,更容易被大众感知与接受的生态系统,也成为了ONE BANGKOK对未来商业综合体价值内核的重新定义。


三大商业区的“共生法则”

恰如泰国商业在全球的高知名度,走在当地的一些知名商场中,你会发现外国游客的比例远高于本地居民,这也与ONE BANGKOK首席零售官 Palinee Kongchansiri 希望将项目打造为一个能引起每个人共鸣,且成为游客和当地人在曼谷必去目的地的观点产生了呼应。

那么,如何在保证购物效率的同时,还能让更广泛的消费者拥有多维度、多感官的消费体验,且不会因为空间过大而有迷失感,ONE BANGKOK选择的方式是“主题化分区+环线叙事”的空间逻辑打造。

在如今项目19万平米的商业体量中,团队以“The Rhythmic Experience”为核心理念,通过差异化定位打造出了The Parade、The Storeys和POST 1928三大购物区,以及包括艺术环线在内的美食环线、零售环线这三大环线板块,来破解超大体量商业的动线难题。

三大购物区的划分,从满足不同人群消费需求的立足点出发,因此在业态和功能上既要让本国人拥有国际化的购物体验,也需满足外国人寻觅地道优质产品的需求。

作为ONE BANGKOK内的重要连接点,The Parade主打国际化“无界选择”。9层空间被划分为了休闲、运动、餐饮、亲子、丽人等板块,再加上Lacoste、Adidas等一线品牌矩阵,以及融合全球元素的零售品牌选择,让这里开业后迅速成为了项目中人气最高的一个区域。

The Parade中的运动品楼层

为了让空间中的自然氛围能更好地渗透进这个8.5万平米的开放式环境中,团队在设计上还通过阳台、露台、空中花园,以及一条连接The Parade与室外草地的通道打造,确保整个建筑融入项目整体的活力生态系统中。

The Parade的露台

与轻奢风格的The Parade相比,主打本土化的The Storeys无论是在空间色彩还是内部装饰上都更为年轻。5层空间中,团队使用了不同的瓷砖和墙面色调进行区分,红色、橙色等高饱和度色系也被装点进了空间的天花板或立柱上。

色彩明亮的The Storeys

此外,空铺围挡也都采用了色彩鲜艳的拼贴系海报作为装饰,再加上一旁泰国本土文化、特色时尚、生活方式品牌的齐聚,让整个3.5万平米购物场景的定调更为轻快。

特色拼贴海报

延续由绿植和艺术装置串联起的“艺术环线”,这两栋建筑则通过B1F、GF、2F、3F间的连通,串联起了动线更明确的“零售环线”——通过打穿The Parade及The Storeys在客群和品类上的边界,将包含国际品牌旗舰店和本土宝藏店在内的900+店铺,交由顾客来自由混搭出专属的购物路线。

The Storeys的楼层分布图

团队同时还在两大板块的连接处设置艺术品、室内设计等视觉过渡,来让消费者在从一个空间走到另一个风格截然不同的商业区域时,也不会觉得突兀,最终完成了项目中这一别具特色的零售动线闭环。

两大板块衔接处的艺术品

此外,The Parade和The Storeys的项目底层还被打通为了1.5公里的“美食环线”。针对泰国本地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市集,团队与日本三越百货合作,在此打造了泰国首个日式主题美食中心。4,600平米的超大空间中不仅提供有种类丰富的日式料理,也有宽敞的用餐区域供消费者们使用。

日本三越百货美食中心

在这里同时还能看到泰国新概念集合店BIG C Foodplace Marché,以米其林街头美食的集结,在高端场景中重构市井烟火。

此外,从美国牛排馆Wolfgang's Steakhouse、地中海风味餐厅Pura Brasa,到东京天丼专门店Tempura Tendon Hannosuke、旧金山咖啡品牌Aware Coffee,“美食环线”中由250间餐厅构成的全天候饕餮品牌,几乎可以满足所有消费者的“舌尖之旅”。就连同行的在地朋友也忍不住感叹:“美食种类太丰盛,下次还想继续来试试其他家。”

餐品种类丰富的美食环线

而作为唯一一栋待开业商业,定位高端奢华的POST 1928,共拥有4万平米的5层空间。未来这里将集合独立奢侈品牌旗舰店、精品时装店、高级钟表珠宝店、米其林星级餐厅等品质内容,来响应高净值顾客的品质生活需求,打造出真正满足所有客群喜好的“一站式体验中心”。


品牌矩阵的“流量密码”

抵达项目当天,恰好遇到在The Storeys中庭举办的特色演出活动。有意思的是,The Storeys自带的创意基调,也吸引到了不少年轻粉丝,当天在看完演出后还继续留在商场中吃饭、逛街。

以年轻人为主的特色活动

而游逛完一圈后我们也发现,ONE BANGKOK利用空间所做的品牌规划,也着实营造出了不小的吸客与留客能力。

首先是将空间用到了极致。除了把每一层扶梯转角处打造为书报亭的活动点位外,每一处中庭也都被设计成了活动或快闪区域——无论从哪一个入口走进项目,映入眼帘的几乎都是各式各样的快闪,从国际美妆品牌Armani到韩国潮流品牌emis,人气品牌随时可见。

其次,围绕这些快闪铺位的,多是一些大型品牌的特色门店。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样购物选择的同时,由优质品牌组团所形成的矩阵声量,也成为了ONE BANGKOK打出的又一突围点。

一方面,项目从国际化着手来做内容和体验的深化。如今项目中已入驻King Power City Boutiquer双层免税店,以及被称为东南亚最大运动体验中心的Ari Experience Center,前者可提供机场联动的免税服务,后者则在店内打造了拥有体验服务的足球场。

King Power City Boutiquer双层免税店

Ari Experience Center|来源:网络

将门店开设在曼谷工业造船厂后爆火的新加坡百年咖啡品牌SARNIES,此次也将其全新店铺落在了ONE BANGKOK。除了代表性的饮品和餐食外,门店中还设置有一处售卖服饰、周边等生活方式类物件的专区,让这一本就有着小资氛围的咖啡店叠加上了更复合的功能属性。

新加坡百年咖啡品牌SARNIES

针对来自全球游客们的消费热情,团队还通过在地文化挖掘,呈现出了一系列具有本土文脉融合的创意品牌内容

例如,项目中的星巴克泰国北部主题店,就以咖啡农场为灵感,通过纺织工具、砖瓦墙体等在地元素的布置,让整个空间刻满了本土文化印记。

星巴克泰国北部主题店|来源:网络

而复合式伴手礼店Sarapad Thai,则以在地文创产品、人气IP好物、先锋打卡场景等内容的融合,成为项目内外国游客人气最高的一个铺位。

Sarapad Thai

另一方面,为了在竞争激烈的泰国商业市场吸引到更多本地人的消费目光,一波高能级特色店铺的引入也必不可少。从超3,000平米的曼谷最大无印良品概念店,到SWATCH全球最大旗舰店New Era东南亚最大门店NITORI泰国最大门店,无论从店铺面积还是品牌能级,都为ONE BANGKOK增加了足够吸引人的购物亮点。

SWATCH全球最大旗舰店

而像泰国网红潮牌品牌Gentle Woman,则以柔和的中性色调搭配大型艺术装饰,在项目中打造了一处由少女单品、休闲服饰组成的画廊式门店。实惠的定价与潮流感设计,也吸引到了不少海外顾客特意前来购买。

Gentle Woman|来源:网络

此外,泰国名设计师品牌概念店Club 21、“泰丝之王”JIM THOMPSON首家“零售+餐饮”商场复合店、本土大型儿童玩乐空间Mega Harborland Onederland、配置有豪华4K影厅的One Ultra Screens 影城等多业态品牌的引入,也进一步完善了项目中的一站式购物氛围。

品牌矩阵所形成的竞争力,也让项目即便是在一个普通的周中下午,仍能吸引到不同年龄、甚至不同肤色的人群在此吃喝逛街。户外的草坪与喷泉则成为了年轻人或是家庭客的首选放松地,似乎这里不再只是一个单纯的购物中心,而是真正成为了一处“游客和当地人在曼谷必来的目的地”。

项目中的现场演出

外广场的喷泉区域


结语

据团队透露,待项目在2026年全面开业后,目标每年将接待9,000万游客,其中60%是泰国本地住户,40%是外国游客。而随着未来综合体中436米的泰国最高塔Signature Tower的亮相,这一标志性打卡点势必将为ONE BANGKOK带来更多关注。

也让我们期待,这一在空间、内容和品牌上都打出了标签化的“新物种”,未来是否能继续延续泰国商业的神话,并为亚洲商业带来新的启发。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