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笔》之创作绘近二十年,为何你依然选择在原本的作品之上继续创作,并觉得作品现在才能称之为「完成」?
阿逵:如果一个人变了,但作品却一成不变,那可说得通吗?如果你这么多年,你是一成不变的,创作也许只可如此,不会再多,也不会再少。反之,何不让作品的内容继续发展下去,直到它能与现在的你相互映射。因此,原则上,每幅画,都可以说是还未完成的。但这种改变与打破,是需要勇气的,如你勇于反抗自身过去对美学的见解、勇于承受自身对生活的重新想象。「破」而「立」,就是如此。
阿逵:如果一个人变了,但作品却一成不变,那可说得通吗?如果你这么多年,你是一成不变的,创作也许只可如此,不会再多,也不会再少。反之,何不让作品的内容继续发展下去,直到它能与现在的你相互映射。因此,原则上,每幅画,都可以说是还未完成的。但这种改变与打破,是需要勇气的,如你勇于反抗自身过去对美学的见解、勇于承受自身对生活的重新想象。「破」而「立」,就是如此。
《400笔》的由来?
阿逵:作品标材取自于法国导演杜鲁福的电影《四百击》(Les quatre cents coups),电影为法国人的一种谚语:所有少年,成为一位成人前,方必须要做过400件蠢事。那些蠢事,也可以是无伤大雅之事。而提及《400笔》,绝非指用了400笔绘成作品,不过,这件作品由无到现在的完全饱和,这段时间确实做了很多愚蠢的事,如判断上的不聪明。
阿逵:作品标材取自于法国导演杜鲁福的电影《四百击》(Les quatre cents coups),电影为法国人的一种谚语:所有少年,成为一位成人前,方必须要做过400件蠢事。那些蠢事,也可以是无伤大雅之事。而提及《400笔》,绝非指用了400笔绘成作品,不过,这件作品由无到现在的完全饱和,这段时间确实做了很多愚蠢的事,如判断上的不聪明。
你认为一个作画的人,应用甚么切入点去思考创作?
阿逵:绘画人不应用文字思考,该应用处境去思考。真正面对画作时,不是套用一些字眼去理解,你也不会说出:「我现在就要画一笔橙色下去。」而橙色,更可以不是灯色本身,甚么是橙色?所以作画时,请撇除既有的概念,尤其文字上的概念。交通灯,对于普通人来说,只有绿色和红色,但对于绘画人来说,没有交通灯的颜色是一样的。
阿逵:绘画人不应用文字思考,该应用处境去思考。真正面对画作时,不是套用一些字眼去理解,你也不会说出:「我现在就要画一笔橙色下去。」而橙色,更可以不是灯色本身,甚么是橙色?所以作画时,请撇除既有的概念,尤其文字上的概念。交通灯,对于普通人来说,只有绿色和红色,但对于绘画人来说,没有交通灯的颜色是一样的。
如想开始作画,应如何开展绘画生涯?
阿逵:若你以主题先行,便任主题作主导;若然没有主题的话,便先不要作画;但若你在有与无之间,但又很渴望作画,那你可先画一些东西予自己过目,从画中找出当中答案。对于我来说,绘画永远都是人了解自己过程的副产品来的。
你的作品标题有甚么作用?
阿逵:标题是给一些看毕创作之后,未能明白作品而想从标题当中寻找出答案与资讯的人。
阿逵:若你以主题先行,便任主题作主导;若然没有主题的话,便先不要作画;但若你在有与无之间,但又很渴望作画,那你可先画一些东西予自己过目,从画中找出当中答案。对于我来说,绘画永远都是人了解自己过程的副产品来的。
你的作品标题有甚么作用?
阿逵:标题是给一些看毕创作之后,未能明白作品而想从标题当中寻找出答案与资讯的人。
你认为作品本身,还是作品背后的创作过程较为重要?
阿逵:作品本身。你问我作品出身的过程, 因为我(创作者)刚好在旁,于是你可以问我很多问题,但答毕,那幅作品会否瞬间因我的答案而触动你吗?你的触动又会来自于答案本身吗?
历来让我感动的作品,创作者从没有在旁解说。作品的资料、背景、创作过程,可以Google;但你与作品的连结、作品予你的感动、作品与你的对话,是无法Google的——意向是无法Google的。
「错」是否也能造就一幅作品的诞生?
阿逵:如果你觉得画画需要灵感,你不会照顾灵感这东西。如果你画了一笔,认为是错的判断,但因你知道是错的,于是这个判断能带领你走向下一步。但若然你画了全世界只得你自身认为对的一笔,你便无法在错误中学习到任何事情——这才算得上真正的浪费时间。
不同状态与情况之下,有不同的判断,那是正常状态。但事后,因你对事物、体法的改观,再为作品进行修改,那是完全没问题的。作品本身不会变,变的是人,是创作者本身。
我很喜欢的传奇爵士音乐家Miles Davis曾经说过:「如何判断这一粒音是否吹错,是视乎下一粒音是甚么。」
阿逵:作品本身。你问我作品出身的过程, 因为我(创作者)刚好在旁,于是你可以问我很多问题,但答毕,那幅作品会否瞬间因我的答案而触动你吗?你的触动又会来自于答案本身吗?
历来让我感动的作品,创作者从没有在旁解说。作品的资料、背景、创作过程,可以Google;但你与作品的连结、作品予你的感动、作品与你的对话,是无法Google的——意向是无法Google的。
「错」是否也能造就一幅作品的诞生?
阿逵:如果你觉得画画需要灵感,你不会照顾灵感这东西。如果你画了一笔,认为是错的判断,但因你知道是错的,于是这个判断能带领你走向下一步。但若然你画了全世界只得你自身认为对的一笔,你便无法在错误中学习到任何事情——这才算得上真正的浪费时间。
不同状态与情况之下,有不同的判断,那是正常状态。但事后,因你对事物、体法的改观,再为作品进行修改,那是完全没问题的。作品本身不会变,变的是人,是创作者本身。
我很喜欢的传奇爵士音乐家Miles Davis曾经说过:「如何判断这一粒音是否吹错,是视乎下一粒音是甚么。」
在法国入读巴黎国立艺术高级学院时,期间给予你甚么养份?
阿逵:我只是带了香港的东西过去,然后容许那些东西在法国继续发酵与思考,再将一些东西带回香港。所以我的作品,不是由法国出产,也非单纯香港製造,可说是由香港入口再被法国加工过来。但法国那六年的经验确实非常宝贵——让我真正得到静思,究竟我想要甚么。
你认为画画的人在追求着甚么?
阿逵:它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种生存态度。如果你暂且对画画有恐惧,那你有空才参加一下兴趣班;如果你真的很喜欢画画,爱到死心塌地,那你自然会牺牲其他东西去成全前者;再若然你要换取了很多东西,让自己安顿下来,才能够开始作画,那你便要问自己你正在追求着怎样的生命意义。
无论你是否承认,其实人类大部分都不是探寻生命的意义,只是追求着安全感。
阿逵:我只是带了香港的东西过去,然后容许那些东西在法国继续发酵与思考,再将一些东西带回香港。所以我的作品,不是由法国出产,也非单纯香港製造,可说是由香港入口再被法国加工过来。但法国那六年的经验确实非常宝贵——让我真正得到静思,究竟我想要甚么。
你认为画画的人在追求着甚么?
阿逵:它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种生存态度。如果你暂且对画画有恐惧,那你有空才参加一下兴趣班;如果你真的很喜欢画画,爱到死心塌地,那你自然会牺牲其他东西去成全前者;再若然你要换取了很多东西,让自己安顿下来,才能够开始作画,那你便要问自己你正在追求着怎样的生命意义。
无论你是否承认,其实人类大部分都不是探寻生命的意义,只是追求着安全感。
作为教育者,你认为应如何带领学生去理解创作?
阿逵:有很多东西可以阻碍一个人从事创作,但那些「阻碍」都有共通点,就是对创作的成见。教育者必须用自身的方法去提醒创作者,但最后也视乎当时人对于「成见」的取态。
如:「艺术家」——嚮往成为艺术家、与真正的艺术家,我们要懂得辨别,要教创作者分开去看待。通常告诉别人,自己是艺术家的人,往往只是嚮往艺术家这个身分。
我们先要教他们撇开这个身分。再到实在的教学,以素描为例,我们应教育创作者:「我们之所以要学素描,是因素描乃不少画风的基础,但并不代表任何画的基础。」之后的东西,你便让他去思考。而非去教学生画你认为的素描。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素描的方式,所以不应该一个人,去强行要999人画自己那一套画法。我们先要清楚,鼓励他人创作,与教人创作,是两码子的事。
当你完成一幅画时,你会否有时也认为作品中依然有「错」的东西存在呢?
阿逵:会。创作时,我追求视觉上的平衡感,如果我当时画毕,觉得画面的张力都饱和了,但我突然又发觉有一个位置,我可添加甚么的,只要我够胆打破这个位置,我就可以做到更多的空间出来。这个是需要一点勇气的,如果我可找到画中的那个位置,我就可以继续画下去。这意味,当时我对画作所谓「饱和」的判断是错的。
而每一笔画下去时,并不是一定没有缺陷,其中也有些判断是错的,但你必须要继续画了下去才知道。如果我做了一个错的决定,接下来的东西,我便是要将其余的东西去好好收拾,也要思考,怎样将它收拾到,连失误的那一笔也骤变成画中重要的一笔呢?而这个决定,我是不会过问所有观众的,自己去判断便可。整个过程,都是自己在处理自己,自己在跟自己聊天的。一个人一幅画,就是如此。
你的画作尽是用了不少缤纷的色彩去塑造而成,你快乐吗?
阿逵:首先,画画是一个梳理自己的一个活动,就是沿途画,沿途在梳理自己。第二,我想说,这关乎到我们对颜色的成见,你看见色彩缤纷,你认为是开心;你看见黑白,你便认为是忧郁。但我也相信你必曾看过一些题材有趣幽默的黑白电影吧?所以,有些判断,是来自我们对颜色的一种成见。
阿逵:有很多东西可以阻碍一个人从事创作,但那些「阻碍」都有共通点,就是对创作的成见。教育者必须用自身的方法去提醒创作者,但最后也视乎当时人对于「成见」的取态。
如:「艺术家」——嚮往成为艺术家、与真正的艺术家,我们要懂得辨别,要教创作者分开去看待。通常告诉别人,自己是艺术家的人,往往只是嚮往艺术家这个身分。
我们先要教他们撇开这个身分。再到实在的教学,以素描为例,我们应教育创作者:「我们之所以要学素描,是因素描乃不少画风的基础,但并不代表任何画的基础。」之后的东西,你便让他去思考。而非去教学生画你认为的素描。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素描的方式,所以不应该一个人,去强行要999人画自己那一套画法。我们先要清楚,鼓励他人创作,与教人创作,是两码子的事。
当你完成一幅画时,你会否有时也认为作品中依然有「错」的东西存在呢?
阿逵:会。创作时,我追求视觉上的平衡感,如果我当时画毕,觉得画面的张力都饱和了,但我突然又发觉有一个位置,我可添加甚么的,只要我够胆打破这个位置,我就可以做到更多的空间出来。这个是需要一点勇气的,如果我可找到画中的那个位置,我就可以继续画下去。这意味,当时我对画作所谓「饱和」的判断是错的。
而每一笔画下去时,并不是一定没有缺陷,其中也有些判断是错的,但你必须要继续画了下去才知道。如果我做了一个错的决定,接下来的东西,我便是要将其余的东西去好好收拾,也要思考,怎样将它收拾到,连失误的那一笔也骤变成画中重要的一笔呢?而这个决定,我是不会过问所有观众的,自己去判断便可。整个过程,都是自己在处理自己,自己在跟自己聊天的。一个人一幅画,就是如此。
你的画作尽是用了不少缤纷的色彩去塑造而成,你快乐吗?
阿逵:首先,画画是一个梳理自己的一个活动,就是沿途画,沿途在梳理自己。第二,我想说,这关乎到我们对颜色的成见,你看见色彩缤纷,你认为是开心;你看见黑白,你便认为是忧郁。但我也相信你必曾看过一些题材有趣幽默的黑白电影吧?所以,有些判断,是来自我们对颜色的一种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