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市场,酒店业新风口,国内酒店鏖战正酣

您说得非常对。华中地区(通常指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安徽等省份)正成为中国酒店业竞争日益激烈、潜力巨大的关键市场。
以下几个因素是支撑这一观点的关键:
1. "庞大的人口基数与经济活力:" 华中地区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区域内多个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为酒店业提供了坚实的客源基础和消费能力。 2. "重要的交通枢纽地位:" 武汉作为“九省通衢”,其高铁、航空、公路网络发达,是重要的区域性交通枢纽。此外,郑州(河南)、长沙(湖南)、南昌(江西)等城市也具备显著的交通优势,吸引了大量商务和休闲旅客。 3. "丰富的旅游资源:" 华中地区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武汉的江城风光、湖南的山水画卷(张家界、衡山)、河南的千年古都(洛阳、开封)、江西的红色圣地(井冈山)到安徽的徽州古韵(黄山、宏村),为酒店业带来了持续不断的休闲度假客流。 4. "城市化进程加速:" 随着城镇化推进,城市规模扩大,居民生活品质提升,对商业、会展、休闲娱乐的需求增加,进一步推动了酒店(尤其是中高端酒店)的发展。 5. "会展与商务活动频繁:" 武汉、郑州、

相关内容:

文 | 酒管财经

近年来,华中地区的河南、湖北、湖南三省,正以其厚积薄发之力,不断增强其在全国酒店市场的话语权。

除了锦江、华住等本土酒店,各大国际酒店品牌也纷纷开始在华中市场进行“抢滩大战”,洲际、希尔顿、万豪纷纷落子布局......

随着华南、华东市场的饱和,华中地区逐渐成为各酒店品牌争先恐后竞争的火热赛道。

不难看出,华中市场或将成为下一个酒店鏖战之地。

华中酒店市场,已不容小觑

华中地区本就拥有得天独厚的中心位置优势,起着承东启西、连南望北的作用。而且华中地区历史文化厚重,资源丰富,有着很好的基础。

要知道,华中这15座城市用30%的人口创造了全国43%的GDP,其中还有4座万亿GDP城市。

随着华中市场所迸发出的潜力让酒店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国内酒店的华中“争夺战”已然进入白热化。

尽管华中各省及省会城市的经济实力不及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及成渝地区,但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也在倒逼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向内地迁移。

华中城市群 图源:新商业LAB

不仅是沿海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优质的商业资源也正在积极布局华中地区,华中城市群似正在崛起为中国经济的第五极。

21世纪经济研究院曾梳理了武汉、郑州、合肥、长沙、南昌、襄阳、太原、洛阳、宜昌、岳阳、芜湖等11座重点城市2025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

其中,武汉稳坐“中部消费第一城”,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2000亿元,郑州、合肥、长沙在千亿元以上水平,其余城市也超过了500亿元。

图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华中地区的各大省会城市除了持续走强的GDP数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也都高于全国平均标准,更带动了越来越多的酒店品牌加速开拓华中市场。

华住集团创始人季琦曾表示,华中酒店市场存在巨大住宿需求和消费动力,亟待连锁化和运营优化。

“十四五”期间,华中各主要省份也提出了酒店行业的发展目标,包括发展文化主题酒店、智慧酒店、高端酒店等。

大会上,澎润酒店咨询及资产管理副总裁宋博就深入剖析了华中住宿业发展趋势,“品质多元、交通驱动、特色为王”,重构住宿需求的发展态势,构成了丰富的市场格局。华中区域中端市场仍属洼地,连锁化率高但占比低,高端供给多集中在省会城市,核心饱和、外围增长。

由于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酒店集团们大多将扩张的重心放在华东及华南这些经济更为发达,商业活动更加密集的区域,且华中的连锁酒店主要分布在省会城市,因而华中的整体连锁化率并不高。

根据智研咨询2024年发布的《智研热榜: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各地区星级饭店经营数量排行榜单》显示,2024年第二季度湖北星级饭店数量为249家,排名第9;河南星级饭店数量为242家,排名第13;湖南星级饭店数量为189家,排名第20。

随着华东与华南区域的酒店市场逐渐饱和,竞争日益激烈,各大酒店品牌朝着华中地区扩张,几乎已成必然趋势。

品牌缺口较大、消费能力增强、政策支持等多重因素叠加,华中酒店市场的很难不被市场岁关注。

高星酒店的“华中战局”

一座城市的五星级酒店的数量,基本上能折射这座城市的整体实力。

借着连接南北、承东启西的天然地理优势,华中本该是高星酒店的理想之选,多年来却一直在高端和奢华酒店上缺乏强有力的新鲜血液。

整合多方数据,《酒管财经》发现,高端酒店领域,华中各省会武汉与长沙占据鳌头,郑州、合肥以及南昌稍显滞后。

首先,长沙是华中高端酒店市场的“顶梁柱”,自2014年起几乎保持着每年最少一家的国际品牌酒店开店速度。

近年来,长沙高奢酒店数量不断增加,如长沙君悦酒店、长沙尼依格罗酒店、长沙北辰洲际酒店等相继开业。

前不久,长沙岳麓万豪酒店刚刚正式开业。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长沙共有20个高端酒店开业运营。

高端与奢华酒店数量上,武汉一直难敌长沙,一度被调侃为“酒店荒漠”。

命运与武汉类似的郑州、合肥以及南昌,同样热衷奢华酒店的建设和立项,但项目缓建、夭折的情况屡见不鲜。

华美顾问数据显示,在高端酒店供给上,合肥(37家)与郑州(39家)在五星级酒店市场体量相当,竞争激烈。

今年6月,南昌绿地华邑酒店正式摘牌,又少了一家国际高端酒店。

梳理武汉、郑州、合肥和南昌四地的高端酒店市场的布局特征可以发现:

一是国际顶奢缺口较大,顶奢酒店数量稀少。

二是新一代高端酒店更迭速度缓慢。

在经济疲软和消费收缩的大背景下,国内高星酒店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近年来,华中高端酒店也呈现明显的内卷态势。

STR数据显示,2024年华中各门户城市平均房价同比降幅明显,入住率相对疲软。

图源:STR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大会中,多位业内大咖针对近期爆火的五星级酒店外摆发表了个人看法。

全联旅游业商会副会长、君亭酒店集团董事长、总裁朱晓東强调,活着才能发展,但外摆只是短期行为,高星酒店还是要回归服务本质。

在璞廷酒店集团CEO阙兴波看来,高星酒店加入摆摊的行列,非但不“掉价”,反而是高端餐饮服务“接地气”的有益尝试。

他认为,高星酒店餐饮之所以集体外摆,除了环境倒逼外,还因为餐饮外摆利用闲置人力、冗余食材、碎片时段,将沉没成本转化为增量收益的动作,外界不该嘲笑更应同情。

酒店如何“攻下”华中扎根生长?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酒店如何塑造和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竞争激烈的华中市场谋得一席之地甚至拔得制高点,是一个终极命题。

什么样的酒店,才能攻下华中市场?

弘峰酒管集团品牌创始人张保生在《2025酒店业破局之道》的演讲中明确提到,当下酒店品牌创新是快鱼吃慢鱼“专精特新”的时代。

在大会的圆桌论坛上,格林酒店集团副总裁励虹与华天酒店集团、锦程酒管、万达酒店及度假村、丽橙酒店集团多位行业高管一致认为,存量时代下品牌力和精细化运营将成为突围关键。

在存量竞争时代,酒店品牌需以“技术为骨、人文为魂”,在效率与体验、标准化与个性化之间找到平衡。

无论是艺龙酒店科技的“大平台+特种兵”的敏捷组织还是万达酒管的多品牌策略更灵活兼容各细分市场需求,核心都在于通过差异化定位、精细化运营和可持续实践,构建不可替代的品牌护城河。

未来,唯有将空间甚至每一间客房转化为“价值触点”,才能在激烈竞争中实现从“生存”到“生长”的跨越。

在国际品牌对话环节,雅高、洲际、逸扉等国际品牌高管各自分享了本土化发展经验,强调国际品牌与区域特色的深度融合。

如今,下沉市场和新兴旅游目的地已成为布局重点。

大会现场,多位国际品牌高管指出,二三四线城市已成为国内酒店市场的利润增长点。

2024年,万豪、希尔顿、洲际等一众国际酒店集团也已将触角“下沉”并持续加码布局。

2024年,万豪在大中华地区全年共签署161个项目,涉及近3.1万间客房,陆续进入衡阳、郑州等华中二三线城市,签约储备项目数量持续创新高。

从华东、华南,再到如今的华中、西部,国内酒店市场的“鏖战”已然进入白热化。

而用30%的人口创造了全国43%的GDP的华中市场,其酒店市场已站在新的风口上。

跑马圈地高速增长的时代已成为过去,国内的酒店行业正进入一个需要全面匹配消费者新需求,以精细化、高质量发展为重点的新周期。

流量激增下,华中酒店市场发展注定是一场长跑,各酒店品牌唯有找到并且占领适合自己的细分市场、锻造品牌核心竞争力,才是长久生存之道。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