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您提到的信息是准确的。
1. "宗馥莉自有品牌 KELLYONE 线上停摆":根据多家媒体报道,宗馥莉创立的自有美妆品牌 KELLYONE 在其线上官方渠道(如天猫旗舰店)已于2023年左右停止了销售活动。品牌似乎经历了调整或战略收缩。
2. "曾邀王一博陈坤代言":在 KELLYONE 品牌发展初期以及试图扩大影响力的阶段,确实有传闻和报道指出,品牌方曾与王一博和陈坤接触,希望邀请他们担任品牌代言人。这些传闻在当时引发了广泛关注,被认为是 KELLYONE 想要借助明星效应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形象的一种策略。然而,最终是否签约以及签约的具体细节并未公开,而且随着线上渠道的停摆,这些代言计划似乎并未完全实现或已经搁置。
总结来说,宗馥莉的 KELLYONE 品牌在线上销售方面遇到了挫折而暂时停摆,并且其早期曾有意邀请王一博、陈坤等知名艺人代言。
相关内容:
两年花上亿请王一博陈坤做代言的新饮料如今竟在电商搜不到货
点进天猫,页面只剩零条宝贝。

问客服,人家说仓库空了;换抖音,销量栏静静挂着8.1万的一年成绩单,还是“全年”。
宗馥莉用英文名做品牌的KELLYONE,眼下几乎线上蒸发,连娃哈哈自己的旗舰店也明确说:我们不卖。
故事翻开第一页是2016年。
宏胜饮料那时候披上独立外衣,宗馥莉想给25岁的自己一份礼物,于是把英文名嵌进LOGO,对准一二线城市年轻人。
0糖茶、气泡水,瓶子做得比自拍杆还精致,价格却比可乐贵一倍。
定位看着高档,渠道却跟不上,只能在线上猛砸营销:微博抽奖、粉丝见面、地铁灯箱铺满,连王一博首次饮料代言给了它,陈坤也成了茶品面孔,阵势燃到出圈,可走出互联网的墙,线下商超货架连影子都难找。
砸钱请了爱豆,用户热度却没有变成复购。

外围调研显示,一瓶500毫升气泡水零售价6元,同口味可口可乐只要3.5元;无糖茶面对东方树叶,价差更扎眼。
大部分消费者尝鲜拍了照,转头还是去冰柜拿熟悉的牌子。
线上拉满的声量无法覆盖线下盲区,渠道断层像漏水的桶,往里灌多少流量都会漏光。
更有问题的是,整个品牌似乎没有一个稳定的供货节奏。
自营店铺经常间歇性缺货,经销商拿到的政策三个月一调,价格倒挂成了常态。
这回直属旗舰店直接下架全部链接,怎么看都不像简单的断货,更像战略踩刹车。
你再回头看,宏胜饮料的主业仍然是替娃哈哈做代工,一条产线两头忙,自有品牌不在高位优先级的可能性很高。

市场对宗馥莉的期待是再造一个娃哈哈,可现实是,再造一个品牌比再造一个生产线难多了。
父亲宗庆后信奉县城包围城市,把冰柜摆到每一个小卖部门口,已经完成了最难的基建。
女儿想反向走精致路线,却没有耐心深耕陈列、物流、终端冰柜这些脏活累活。
营销费用哗啦一下烧光,线上线下无法闭环,产品孤零零停在那里,像停在半空的跳伞员,没有落地伞包。
这种局面给所有想自创快消品牌的人敲了一闷棍:明星代言是放大镜,只能放大体验,无法替代体验。
口味、价格、铺货密度这三个基础题不拿满分,再多流量都是陪跑。
KELLYONE如今停更账号、清空店铺,或许是止损,也可能是重启前的静默,但市场不会等人,货架空位一秒就被别家新品填上。
宗馥莉下一步要用什么方式把失去的货架抢回来,比当年怎么砸钱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