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宝强势回归中国市场,中乔体育谋品牌收购实现华丽转身

这确实是近期体育界备受关注的两件事,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我们可以分开解读,再看看它们如何相互作用:
"1. 茵宝重返中国市场 (茵宝进博会)"
"背景:" 茵宝(InterSport)曾是中国的运动品牌巨头,尤其在90年代和21世纪初非常辉煌。但后来由于多种原因(如渠道变革、内部管理、市场激烈竞争等),其在中国市场的地位急剧下滑,最终黯然退场。 "重返:" 近期,茵宝携旗下多个知名品牌(如InterSport, Diadora, Lotto, Salomon等)亮相中国进博会,这是其多年来的重要回归一步。这表明茵宝正在积极调整全球战略,重新审视中国市场的重要性。 "意义:" 对中国消费者:可能意味着能再次买到茵宝的优质运动产品,选择更多样化。 对行业:对安踏、李宁等本土巨头以及亚玛芬体育(Fila母公司)等国际品牌都构成了新的竞争。 对茵宝:是品牌复兴、重新获取市场份额的关键一步,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渠道建设、品牌营销和市场推广。
"2. 中乔体育的收购策略 (中乔体育)"
"背景:" 中乔体育是一家中国的体育用品分销商和零售商,拥有广泛的线下门店网络。近年来,中国体育

相关内容:

quote>

记者 | 覃思悦

2022年3月中上旬,英国经典足球运动品牌茵宝(Umbro)发布消息宣告品牌正式回归中国市场。

茵宝成立于1924年,1987年进入中国市场。2005年前后,由于品控问题导致大量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茵宝在中国市场的品牌形象严重受损。

2007年,元气大伤的茵宝被耐克收购。2012年,耐克以2.25亿美元的价格将茵宝出售给艾康尼斯。但无论是耐克还是艾康尼斯,都没能帮助茵宝走出困境,因为当时国内的足球装备市场早已被耐克、阿迪达斯等知名品牌占领。

在2013-2016年期间,由于经营不善,茵宝一度退出过中国市场。

2020年7月31日,乔丹体育以6250万美元的价格,从艾康尼斯手中收购茵宝中国的股权以及茵宝在大中华区的品牌知识产权。乔丹体育从而获得了茵宝中国完整业务的控制权。

实际上,茵宝在2017年之后从未离开过中国市场。此次声明中提到的“重返”,更多的是指乔丹体育(现更名为中乔体育)在收购茵宝之后该品牌的正式回归。

和茵宝一样,乔丹体育近十年来也面临着品牌发展停滞不前的窘境,不过困扰后者更多的是“乔丹”商标侵权风波。

2012-2016年,乔丹体育先是与美国NBA篮球明星迈克尔·乔丹多次在最高法对簿公堂,几场诉讼均以后者败诉告终。2016年之后,乔丹体育又与美国AIR JORDAN品牌在法庭上展开拉锯战,不过这次败诉方变成了乔丹体育。

2020年4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对于美国AIR JORDAN品牌状告乔丹体育体育公司商标侵权案做出裁决,乔丹体育败诉。根据判决,乔丹体育公司不得在服装鞋帽袜等商品上再使用“乔丹+图形”的商标。

这场长达十年的侵权风波不仅让品牌长期背负“山寨”形象,还让乔丹体育的上市计划搁浅近十年。

2010年9月,乔丹体育IPO获得受理,当时业界普遍看好乔丹体育会成为国产体育用品第一股。然而接踵而至的侵权官司,直接导致乔丹体育IPO上市计划流产。

十年间,安踏、李宁和特步等其他国产运动品牌陆续在港股顺利上市,而乔丹体育还在原地踏步。

危机之下,乔丹体育开始思考新的品牌布局——通过收购品牌,丰富产品矩阵,扭转品牌形象。对于乔丹体育来说,这并不是一步“险棋”。近五年,国产品牌收购海外品牌的成功案例屡见不鲜。

据安踏2021年上半年财报,旗下品牌FILA(斐乐)营收达108.27亿元,利润达31.4亿元,占安踏集团总经营利润近五成。另一家知名国产运动品牌特步收购的K·SWISS(盖世威)也在2021年交上了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45%的成绩单。

2021年1月,在完成对于茵宝的收购之后,原乔丹体育股份有限公司工商变更,企业名称变更为中乔体育股份有限公司。

中乔体育方面表示:“中乔体育计划将进一步投入资金进行品牌重塑及市场运营。收购茵宝中国是中乔体育多品牌战略中的重要举措。在其原有业务板块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中乔体育将借助自身在中国市场的渠道优势,结合茵宝在足球领域的专业优势及知名度,实现品牌升级。”

目前,中乔体育旗下品牌矩阵已初步成型:乔丹品牌主打运动生活系列,百尚PASONZ主打时尚运动系列,此次宣告回归的茵宝将会聚焦专业运动系列。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